御書房的空間不算太大,一下子涌入這么多人有些授課,石方真容顏消瘦、面沉似水,越發讓身在其中的人感到壓抑,喘息都變得沉重起來。
好在石方真沒有打算長篇大論,不容置疑地道:“今科科舉榜單既已張布,便不容變更,否則朝庭威嚴何在。”
聽到這句話,多數人松了口氣,太子更是暗自得意,看來父皇還是偏向自己。石重杰不動聲色,目光卻一黯。
“朝堂不能亂”,石方真語氣沉重地道:“朕回京坐鎮,但朝堂仍由太子監國,政事堂將每日政務摘要呈朕過目,若有瞞報,以欺君之罪論處。”
眾人躬身應是,天子起了猜忌之心,接下來大家都要小心謹慎,不然成了出頭鳥下場就可悲了。
石方真喘了喘,道:“今科科舉朝野議論頗多,不能不查,著刑部、大理寺、御史臺派員查清些事,不可妄縱也不要冤枉。”石方真頓了頓,繼續道:“就從狀元項凱捷是否賄賂唐文忠查起。”
刑部尚書吳化仁、大理寺卿呂良真、御史大夫黃平都苦了臉,這是件棘手的差事,案情本身很容易問清,項凱捷是新科狀元郎,唐文忠是天子近侍,更不用說此事關系到太子和楚安王相爭,而天子態度不明,心存猜疑,這個度如何把握誰也沒有底。
石方真看到三人臉現難色,知道他們在想什么,此刻他心中充滿猜忌,連皇后娘娘、兩個兒子都不信任,這三人的臉色難免讓他怒火中燒。腦袋里閃過江安義的影子,要是此人在肯定會迎難而,為朕分憂,可惜朝堂之這樣的臣子不多,適合查問此案的人更少。
心中煩惡,石方真口中冷冷地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你們平日里一個個滿口忠君愛國、仁義道德,怎么稍有難處便畏畏縮縮,若是北漠人打到城門口,朕還能指望你們去保家衛國嗎?”
這話說得很重,在場的眾人誰也站不住,紛紛跪倒請罪。三法司是石重杰打理,石重杰叩頭泣道:“父皇,此事因兒臣而起,驚攪父皇靜養,兒臣死罪,兒臣自請貶為庶民、搬出王府贖罪。”
石方真查覺到自己剛才的話有些重,見諸臣誠惶誠恐,岔開話題問道:“老三呢,朕回京怎么不見他來接駕,可派人通知了他?”
劉維國連忙應道:“回萬歲,洛懷王今日一早便出西門到景葉山去游玩去了,已經派人前去送信召他回來。”
石方真怒道:“朝堂一團亂麻,事情繁雜,他倒是過得逍遙自在,一點也不知道替朕分憂。你們既然覺得棘手,就讓石重仁去查,讓龍衛暗衛協助,查明案情之后再移交三法司審問。”
眾人心中一凜,洛懷王隨天子出征北漠后越發受到重視,查處科舉弊案對臣子們來說是件棘手之事,對于洛懷王來說卻是個機會,這位王爺不喜歡攬權,太子和楚安王相爭也遠遠避開,奈何天子不肯放過,看意思越想躲越把權力往他的手中
塞,天子心里在想什么,真讓人琢磨不透。
說了這一大通,石方真疲累了,強打精神道:“路明理,此次查案你到洛懷王身邊協助,有什么情況速報朕知。”
想到自己身邊的四大太監唐文忠涉案、馮忠隱情不報,石方真心火又起,冷聲道:“馮忠居然欺瞞朕,革去暗衛督統之職,回宮中伺候,暗衛督統一職暫由副督統黃喜接任,限一月之內查明此案。”
楚安王心中狂喜,黃喜接掌暗衛,自己不光實力大增,而且可以借助查案將Tài子Dǎng羽清除掉一批。”
…………
石重偉垂頭喪氣地回到東宮文華殿,熊執仁、程明道、何子英等人已經等在殿中,熊執仁最為心切,問道:“殿下,萬歲還宮說了什么?”
將天子的意思講了講,石重偉道:“父皇命三弟負責查處科舉弊案,派了路明理協助,讓龍衛暗衛具體偵辦。馮忠被召回宮,黃喜是石重杰的人,孤擔心他會借機打壓東宮勢力。”石重偉還有層擔心沒有說出口,此次他開的口子過大,擔心查明后奏明天子,天子會對他不滿。
何子英不滿地掃了一眼程明道,道:“臣當初就勸過殿下,為國取士當秉公而行,可是殿下,唉。”
程明道有些心虛,太子照顧的人多半是他經手,他也沒白做傳聲筒,收了三萬多兩銀子還有一些字畫古玩,如果被查了出來恐怕太子也難保住了,說不定太子丟車保帥把自己當成替罪羊可就麻煩了。程明道趕緊道:“殿下,你與洛懷王親近,不妨與他打個招呼,讓他略加照顧,免得傷筋動骨。”
熊執仁難得與程明道的意見一致,點頭道:“不錯,萬歲有旨仍由殿下監國,殿下不妨私下與洛懷王說幾句。洛懷王聰慧,自然會明白殿下的心意,臣看洛懷王年紀雖然不大,但處事老到,一定不會讓殿下失望。”
…………
楚安王府書房,石重杰把面圣的經過告訴了沈文清等人,東閣祭酒孫朝鋒鼓掌笑道:“此乃天賜良機,讓黃師將那些徇私的官員全都查清,太子的羽翼至少剪除一半。”
掾官井成利也道:“太子監國以來對王爺處處打壓,不少原本支持王爺的臣子見勢不妙,紛紛觀望,王爺趁此良機發力,讓那些觀望之人堅定信心。天下舉子知道王爺為他們仗義出頭,自會對王爺感恩戴德。”
沈文清默然沉思,石重杰問道:“沈先生你以為如何?”
“王爺剛才說,萬歲在召見時說‘朝堂不能亂’?”沈文清道。
石重杰點頭,有些醒悟過來,回憶道:“父皇說這句話時還掃了太子和我一眼,警告之意甚濃。”
沈文清道:“王爺,你可明白萬歲的心意了嗎?”
石重杰嘆道:“看來父皇并不想徹查此事,而是要盡快平息風波,如果牽連過廣,影響太大,引得朝堂動蕩,反為父皇不喜。”
“沈先生會不會看錯了,萬歲不是讓洛懷王會同龍衛暗衛查明此事嗎,還把路公公派了出來。”孫朝鋒道。
井成利嘆道:“若如先生所言,豈不要白白放過良機了嗎?”
沈文清捻須道:“科舉弊情自開科取士以來便未斷絕過,每屆的慣例幾乎人所眾知,此屆科舉太子開的口子較往來大些,萬歲其實早就心知肚明,只是沒想到舉子們的反響太大,才不得不殺雞儆猴,給舉子們一個交代。”
石重杰嘆道:“這樣做能迅速平息民怨,也就是父皇所說的朝堂不能亂,在父皇的心中,江山社稷的安穩永遠放在第一位。”
沈文清繼續道:“萬歲讓洛懷王查處此案,耽置太子和王爺的爭端,讓朝臣和百姓們的注意力集中到科舉弊案,而不會聯想到儲位之爭。洛懷王為人機敏,肯定能體會天子的心意,這場風波多半來勢兇猛去時平淡。”
石重杰咬牙道:“父皇和太子都希望能平靜收場,但是孤在金殿之怒斥太子,已經將臉面撒破,若是不弄出點聲響來,豈不顯得孤太無能了。”
書房中眾人的呼吸變得沉重起來,石重杰的話流露出違逆天子所命,公然與太子對抗之意。雖然平日眾人行事便是與太子相爭,但做歸做從未宣諸于口,石重杰將心中所想說了出來,也就是再無退路可走。
沈文清率先道:“王爺說的不錯,天子和太子要靜,咱們卻要亂中取勝,唯有亂起來才有機可趁,大家商議一下該如何行事。”
…………
申正將至,路明理已經在洛懷王府喝了半個時辰的茶,莊松偉在一旁相陪,兩人志氣相投,談天說地倒不覺得沉悶。
腳步聲響,洛懷王石重仁一身灰塵地走了進來,老遠便沖著路明理拱手躬身道:“路師傅,對不住,勞你久等了,小王到伏龍寺為父皇母妃祈福,所以來晚了。”路明理是宮中大儒,太子兄弟三人都曾向他請教過學問,所以石重仁稱他為師傅。
路明理微笑起身,對著石重仁施禮道:“無妨,萬歲讓老奴來傳個口諭,并不著急,我與莊先生聊得正開心,倒是忘記了時間。”
把天子讓石重仁查明科舉的口諭告訴了石重仁,閑話幾句路明理告辭要還宮。石重仁拉住他道:“路師傅,煩你件事,捎件東西進宮。來人,把孤王拿回來的花搬過來。”
路明理站住,微笑著看著王府仆人將六盆蘭花搬了過來。這些蘭花花苞呈綠色,花瓣很多,花色翠綠帶黃,一葶雙花出有三花,花大如雞卵,散發出濃郁的幽香,沁人心脾。
石重仁笑道:“孤王到伏龍寺進香祈愿,看到佛前供奉的蘭花,便厚著臉皮向方丈央了幾盆,想請路師傅送進宮去。這些花在佛前供奉,又日夜聽高僧誦經,定能保佑父皇和母妃體泰安康,延年益壽。我知道路師傅也喜歡蘭花,這兩盆便贈給路師傅吧。”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