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初的陽光照進皇宮,翹起的飛檐將彎彎的弧線投影進廊中。天子石重偉坐在肩輦中,目光從熟悉的樓閣殿宇掠過,原本顯得頹敗的宮殿整葺、修繕、涂漆后重新煥出金碧輝煌的光彩,呈現出勃勃生機。
與父皇在世時相比,后宮已經煥然一新,母后移居雁山別苑休養,劉太妃和黃太妃出宮,一批女官、宮女出宮,讓后宮變得冷清了許多,不過等到九月,后宮將迎來許多妙齡美貌女子,比以前更熱鬧、更生氣。
肩輦在紫辰殿的東側停下,石重偉進入殿中,在寶座坐下,掃了一眼跪拜的大臣。玉階下少了石重杰,視線都開闊了許多,心情也舒暢了許多。
隨著一聲“免禮平身”開始了紫辰殿中的常朝,能躋身于紫辰殿中的除了孔相外,便是六部尚書、九卿卿正以及有要事奏報的五員大員。馬遂真被石重偉趕出京去后,石重偉一直沒有任命右相,由吏部尚書段次宗暫時幫著孔相處理朝務,眾人皆知,等朝堂變動時不出意料段次宗就要變為右相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朝堂人事變動是必然的,有許多位置空了出來,馬遂真留下的右相沒人爭,御史大夫黃平的位置可是不少人眼紅,如果段次宗成為右相,吏部尚書可是肥缺,還有戶部尚書余知節數次疏請致仕,天子駁回了,不過這老爺子去意已決,估計他的位置也會讓出來,還有二十七州的刺史,肯定要變動幾個,風傳化州刺史方仕書的接替人都選好了。
一切都在醞釀中,朝堂、官場中暗流洶涌,肉多狼更多,百官們各找門路,各州的官員紛紛派人進京找關系,相互串動,相互提防。酒樓、青樓的生意異常地紅火起來,在笙歌聲中交易著……
高坐在寶座的石重偉對此了如指掌,暗衛督統黃喜每兩日便會將京中動態詳細地呈報到他的案頭,“……宣武侯暗中遣散家人,不少族人前往楚州,御史大夫黃平閉門謝客……太常少卿程明道府門前有如集市,門子每日收取的紅包超過百兩……”,目光從臣子們身掃過,石重偉感覺一切盡在掌握。
屁股底下的寶座深有講究,前朝含元殿、宣政殿以及紫宸殿在一條中軸線,這條線統率皇宮全局,是皇家龍脈所在,可保江山平安。寶座設在龍脈的節點,只有真龍天子方能坐得,石重偉感覺他在寶座與殿下的諸臣有無形的氣運線連接著,而諸位臣子的氣運則連著天下百姓,這大鄭國的一草一木都隨著他的呼吸生長飄搖,難怪說“雷霆雨露皆是圣恩”。親近自己的給些雨露,疏遠違逆朕的給他們的便是雷霆,程明道雖然貪了些,但是精明強干,比起多數臣子來要得用得多,為自己撈些好處朕只當不知。
目光落在黃平身,這位御史大夫站在朝班之中,雙目下垂,一語不發,這幾個月來黃平都是這個樣子,大概知
道自己在朝堂呆不久了,哼,朕是太子時黃平沒少替石重杰搖旗吶喊跟朕作對,等朕騰出手來把他打發得遠遠的。
念頭轉到三弟石重仁身,石重偉微感欣慰,這個三弟雖然跟自己不親,但對自己的旨意絲毫不敢怠慢,出京時朕暗中吩咐他去化州看看,他剛到武陽府王府都沒有修好就去了化州,還給朕寄來了一封詳細的奏報,辦事還算忠謹。石重仁在信中說洛王府中官員空缺,讓朕派人前往任官,比起石重杰一到楚州永寧府就張貼招賢令,弄得天下臣民議論紛紛,其心可誅。三弟跟他相比,謹守君臣大義,微有逾越便向朕請奏,他若能堅持下去,朕自會在史書留下兄友弟恭的美譽。
奏章中提到的化州興旺富庶讓人心喜,但江安義在化州威望過高讓人隱憂,石重偉的眉頭微微一皺,江安義是個能臣,父皇說他是國士,確有國士之能,可是他待朕之誠遠不如父皇,給太后的祝壽銀這么久還不見奉,朕要好生敲打敲打他,讓他盡心為朝庭賣力。
“萬歲,臣方林賓有本奏。”光祿寺卿方林賓出班稟奏,將石重偉神游的注意力叫了回來,石重偉在寶座直了直腰,今年朝會的重頭戲來了。
“臣稟萬歲,光祿寺左少卿陳因光與漠人和議已定,現有和約呈,請萬歲御覽。”方林賓雙手將和約高高舉起,秉禮太監張謹接過和約,呈到了龍書案。
這份和約石重偉早在兩天前便接到了陳因光的密奏,對其中的內容十分清楚。肅帝征北失利,抱憾而終,二十萬漠人在利漫的率領下不斷地向漠北城發動進攻,大帥齊新文據城而守,漠人憑借霹靂車之利,鎮北城北面數次出面險情。齊新文率重騎突擊,斬刀隊押陣,才將頹勢穩住,等工部將改進的霹靂車運到鎮北城,北線已穩。漠人不再攻打鎮北城,而是四處搶掠,那些歸降鄭國的部落重投漠國,或者紛紛進入鄭國關內。
利漫擊退鄭軍后,在漠人心中聲望日高,多數部落首領都要求利漫繼承汗位,隨著冬季來臨,不宜動兵,利漫率軍返還王庭,謀求汗王之位,而昆波不甘失敗,竭力拉攏部眾與利漫抗衡。鄭漠相爭,兩敗俱傷,肅帝身死、數十萬鄭軍敗亡,國庫為之一空,而漠人的日子也不好過,牛羊消耗將盡,戰死的青壯近二十萬,許多部落因此消失。渠逆道在王庭會議中提出與鄭人議和,向鄭人索要賠償,重啟榷場,交通商貿,恢復元氣。這個建議得到法王和圣女支持,于是漠庭遣使入告,重啟和談。
恰逢石重偉登基,國庫空虛,急于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漠使的到來讓石重偉有了臺階,立刻同意派光祿寺少卿陳因光為使前往鎮北城談判。臨行前,石重偉召陳因光入奏,暗授機宜,劃了二個條件:一是鄭國占據的漠土絕不可讓,鎮北城以南的土地絕不允許絲毫退讓;二
是漠人如果索要金銀財物,不妨許之。石重偉讓陳因光便宜行事,盡快締結和約,安定民心。
石重偉召陳因光入奏時沒讓孔省在場,因為孔省的態度是不肯退讓的。孔省認為,花了這么大的代價去平定北患,鄭國難漠人更難,漠人青壯戰死四成,實際已經無力南下,而且利漫與昆波爭奪汗位,國內不穩。鄭國家大業大,眼前雖有艱難,但休養兩三年元氣會恢復,而漠人卻拖不起,鎮北大營牢牢插在漠人的體內,終有一天會放干漠人的血,屆時不戰自勝。
陳因光進宮入奏,孔省已知,等他出宮后派人叫來到左相府詢問情況,陳因光不敢隱瞞孔省,把天子所說的不棄土可花銀的條件告訴了孔相。孔省聞后搖頭嘆息,道:“天子急于平息外患,就怕漠人抓住天子的心理獅子大開口索要無度,陳因光,老夫不管天子許了你什么前程,此去與漠人談判,地不可失是其一,金銀糧草等物折銀不能超過百萬兩,否則老夫會領滿朝文武向天子彈劾你賣國求榮,斬你以謝天下。陳因光,你好自為之。”
等陳因光離開,孔省戚容滿面,與漠人和談這樣的大事天子居然不與他商量,分明是怕自己反對。天子急于構和的心理他能理解,可是此時賠償漠人財物分明是在資敵,肅帝兩次北征的成果除了些許土地賠得干凈。漠人得中原財物后可借此緩過氣來,等三五年新一代漠人長大,北境怕是戰火再燃。天子想安定北境,恐怕事與愿違。
鎮北城,陳因光與漠使卡多希(卡律人)會談,通過內線卡律已經對鄭國急于達成和約的心理了解得一清二楚,和談時態度強硬,大肆索要,私下里與陳因光相處甚歡,送給陳因光不少珠寶,從醉酒的陳因光嘴中得知了鄭國的底線所在。
五月初,耗時三個月的和談終于達成,雙方約定:以鎮北城以北二十里為界,界北屬漠,界南屬鄭;為補償漠人所失,鄭國每年資助漠國糧食百萬石(大鄭糧均價三百文一石,百萬石折銀三十萬兩)、瓷器茶葉絲綢等物五十萬兩、各種匠人五百人折銀二十萬兩;恢復邊市,允許雙方百姓交易;約為兄弟國,漠為兄鄭為弟等等。
接到陳因光的密奏后,石重偉大喜,區區百萬兩的財物對大鄭算什么,便是下州一年稅賦也能抵,只要鎮北城不失,這份和約對鄭國來說大大有利,陳因光居功甚偉。
將孔省召進御書房,石重偉洋洋得意地將這份和約內容告訴了孔省。孔省暗嘆,漠人若是要金銀絲綢等物不妨多與些,可是百萬石糧食可以讓漠人渡過冬季難關,更不用說匠人入漠給鄭國帶來的危害。
可是,石重偉滿面喜色,心意已定,孔省提了提擔憂被天子駁斥了便沒有再開口,得了宰相的默許,石重偉將這份和約在朝堂正式公布。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