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企業時代,甚至于財閥時代來說,摩根無疑是最為偉大的存在之一,其簡單、高效、目的性明確。
若財閥時代永恒,世界必屬摩根。———摘自《長夜》西斯托著
摩根誕生于工業文明,崛起于企業文明。新紀元之前其企業已經足夠強大。
進入新紀元后,或許他們因這場災變已經不是約瑟夫.摩根的后人。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擁有并繼承了這個財團的靈魂。
若換作世界其它地區,摩根早就應該稱霸整個大陸板塊了,可他們處于北美,一個企業文明最發達的地方。在美利堅似乎人們天生就知道如何運營企業,所以不同于其它地方那樣,沒有任何的彎路,直接最高效的發展起來,當然也包括摩根的眾多對手們。
洛菲克所建立的企業就是這些對手中最最優秀的那個。相比洛菲克企業,摩根在新紀元最初一百年發展處于相當不利的處境,因為其企業從前更多從事投資與金融。然世界遭遇毀滅性打擊后,重建需要的是實干家。
洛菲克就是個石油資源專家,在那個時代極為重要。神秘組織光合會也是看中了這一點,在新紀元蠻荒時代就選擇了沒有根基的洛菲克作為其投資對象。
相對于全世界范圍內,北美的資源戰爭來的更早一些。企業的思維模式從一開始就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當大多數文明圈還在爭奪面包的時候,摩根與洛菲克早已解決了溫飽問題。他們對比身邊的小文明圈,都以為自己贏在了起跑線上。直到他們兩個文明圈開始接觸時,不由感慨東方華族一句俗話:既生瑜,何生亮!
由于北美提早進入了資源戰爭時代。更為務實洛菲克,在最初發展時即取得了絕對的優勢。在光合會的資助下迅速控制了北美洲南部的二十三處油田,然而摩根此時只掌握了七處。
當戰爭爆發時,資源絕對劣勢即造成了一邊倒的局面,整個北美洲南部的美利堅地區逐漸落入了洛菲克手中。
在戰爭中節節后退的摩根只能轉戰北部加拿大地區。但此時洛菲克的人口與發展也到了極限,在控制了五大連湖附近的油田后。認為更北的地方沒有什么油田易于以當前條件下開采了,所以就放棄了對摩根勢力絞殺,而這一決定也使得摩根得以死里逃生,也使洛菲克集團抱憾終身。
為了避開與強大的洛菲克企業正面接觸,摩根并沒有以相對富庶的魁北克或安大略等地區為其經濟中心。反而選擇了靠近北極圈的阿拉斯加,育空地區等作為其經略核心區域。
其后百年洛菲克財閥的重心放在了鞏固美利堅與消滅墨西哥地區的敵對勢力。由于沒有了反托拉斯法的限制,小企業是沒有生存空間的,不久之后相繼被洛菲克財團吞并。其鼎盛時期控制了北美百分之七十的土地與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并且掌握全球百分之三十的石油資源。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財閥,在暮閥一統南北,列夫塔克擊潰哥薩克之前,其強大到沒有之一。
在洛菲克財閥稱霸東南的年代,摩根卻依然在加拿大西北部磨劍。摩根所掌握的這些地區,也正是洛菲克所不屑的。以資源戰爭的思路,這些地區以洛菲克的資源圖譜處于貧油區。且摩根也表現的對洛菲克極為恭順,所以洛菲克被騙過了,將其精力全部用于度過巴馬海峽的南美洲油田上了。
然而天佑摩根,位于北極圈阿拉斯加的施密特灣發現了全球規模最大的油田,且處于淺灘極易開采。但對于處于弱勢的摩根即是財富,也是危險。所有的開采都在秘密中進行,同時也開始備戰,一旦施密特灣石油曝光,就意味著戰爭的開始。另一方面,由于拉特企業開辟了北冰洋航線,同樣處于北冰洋圈的摩根與拉特建立了一條貿易線。兩家處于困難期的企業,有過一段患難與共的歷史。
很多歷史學家一直認為,如果沒有摩根財閥,洛菲克可以在西元2300年之前就完成北美統一,其后很可能在其它地區財閥制度未完善之前就完成世界大一統。可惜沒有如果,幸好沒有如果,處于不同立場亦有各自看法。
紙是包不住火的,當施密特灣油田曝光的那一刻,洛菲克財閥軍主力已經跨過了巴馬海峽,與南美軍閥熱西斯迪尼奧爭奪哥倫亞與委瑞拉地區。洛菲克在戰場上已經取得優勢的情況下選擇停戰撤軍,因為光合會敏感的察覺到摩根對其產生巨大威脅。
西元2286年洛菲克跨過五大連湖進軍魁北克與安大略地區,揭幕了摩根財閥與洛菲克財閥圍繞這一地區近五百年的拉鋸戰。
戰爭初期洛菲克占據絕對的優勢,繼摩根不設防的魁北克與安大略丟失后,南部馬尼托巴等地區相繼丟失。對摩根來說沒有最糟只有更糟的局面,西北地區也丟失了,努納武特地區成了飛地。如果育空再丟失,摩根的大本營阿拉斯加就將暴露在洛菲克的炮火之下。
雙方在育空地區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役。一方面育空的氣候過于寒冷,另一方面來自北冰洋對面的摩爾曼斯克資源不斷絕,加之數百年摩根所積累財富的底蘊,一支又一支雇傭兵團趕赴北美參戰。
洛菲克財閥也未預料到這樣的局面,為了保持高速擴張,加之其背后有光合會這樣的吸血蛀蟲操控,洛菲克財閥麾下員工與領民遭遇到最嚴重的剝削。反映到戰場上就遠沒有保家衛國摩根軍團以及為利益而戰的雇傭軍團士氣高昂。即使洛菲克在握有優勢兵力情況下也無法取得戰場主動權。
雙方在育空僵持多年未果的情況下,洛菲克財閥后方叛亂不斷,最后實在打疲了,再度與摩根和談。洛菲克財閥將所占的西北地區,馬尼托巴及以東地區的加拿大南部歸還摩根財閥,魁北克與安大略歸于洛菲克財閥。摩根財閥必須交出百分之三十的施密特油田開采量于洛菲克,并在名義上成為洛菲克財閥的下屬企業,這就是北美《育空盟約》。
摩根財閥在權衡利弊后還是簽訂了這張令人感到屈辱的不平等條約,但也讓摩根再次得到喘息的機會。其后幾百年,看清了資源絕對劣勢的摩根財閥采取了完全守勢。洛菲克曾有幾次想北伐徹底消滅摩根,但一方面由于北伐投入太大,所換來潛在收益又太小,相比進軍哥倫亞與委瑞拉地區能獲取更大資源利益。另一方面洛菲克財閥在光合會的操控下,對于其領內剝削過于沉重,民權運動在摩根地下工作者的挑唆下不斷爆發。
(未完待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