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在遠遠觀望的張家軍,直接就沒有渡江,其他幾家的北方軍,也果斷選擇后撤。
這仗實在沒法打,對于這一點,北方門閥家族都有所預料。
唯一沒有準備好的,是打算表忠心的楊森,他把他的江淮軍主力也派了上去。
江淮軍就成為了這場戰斗,除了西北軍以外,最大的受害者。
其實江淮軍在楊晟的安排下,早就換了一批將領,把那些楊令武的舊部都換了下來,現在軍中指揮作戰的,都是楊森與楊晟的一系,所以同西北王家軍不同,江淮王家軍對于楊森的決定,還是忠誠的執行。電腦端
但放在北方與西南門閥眼中,楊家與王家是一丘之貉,他們既不相信王家軍,也不相信楊家軍。
按照殘暴謝晶的說法,干脆找個機會,把他們全都屠殺了,以絕后患。
這個時候,鄭鴻熙終于展現出了他的政治智慧,這次作戰計劃,就是出自鄭鴻熙的手筆。
對于西北王家軍會出現嘩變的情況,鄭鴻熙以及北方門閥早有預料,而如何處理江淮楊家軍,大家都拿不定主意。
所以,這次戰斗的重點,就是要把這批可能有問題的軍隊提前消耗掉,也算是借刀殺人了。
果然不出鄭鴻熙的所料,一過長江后的西北軍,就出現了混亂,有很多青年軍官直接倒戈,所有出生在東南的士兵,就如同回家一樣,沒有任何的猶豫,就加入了起義的隊伍中。
西北的王家軍,渡過長江以后,就出現了分裂,絕大部分的年輕王家子弟,都選擇調轉戰斧的方向。
長江南岸的鎮江京口,叛軍內部發生了激烈的戰斗。
西北軍分為兩部分,大部分西北軍在王家少壯派軍官的帶領下,發動了起義。
而少部分鐵了心跟隨王林的西北軍,聯合了江淮的楊家軍,與起義軍打成了一團。
東南軍看見這種情況,完全沒弄明白怎么回事,一時也不敢出手。
一直等到一名叫王珂這少將,跑到東南軍面前請求援助,東南軍才搞清楚發生了什么事情。
鄭鴻博果斷下令,支援西北軍的起義,戰局瞬間就成一邊倒的態勢。
得到支援的起義軍,很快就把那些叛軍擊潰了,江淮楊家軍慌不擇路的逃跑,而剩余的西北軍,也干脆選擇投降。
雙方的第3天戰爭,就如一場鬧劇。
但可以說,這是一場雙贏的戰斗,軍事史上很少會出現雙贏的局面,因為戰爭要么一方勝利,要么不分勝負。
什么樣的戰爭會使雙方都覺得贏了呢?
鄭鴻熙覺得,成功的清除了叛軍中的不安定因素,在不損害自己名聲的情況下,就把江淮楊家軍以及西北王家軍等隱患給解決了。這一手法,可比遠古時代西楚霸王項羽坑殺二十萬秦軍降卒高明的多。
然而,鄭鴻博的東南方面,也覺得打了一場大勝仗,不光清除了反叛東南的軍隊勢力,卻得到了王家起義軍的支持,東南方面軍的部隊也就此擴充到了七個軍團。
這是雙贏嗎?是輸的卻是華族,流的是華族同胞的血…
戰場上從來沒有雙贏,只有兩敗俱傷…
i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