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斯托抵達南極后,就有了他的根據(jù)地,并以此冰天雪地建立起了自由先驅者陣線。
于是,西斯托四處出擊,親自帶人解放世界各地被壓迫的負產(chǎn)囚徒和底層平民,并接應他們到南極建立新家園。
勞動力流失的情況,財閥們自然很清楚,但涉及到南極就很難辦,就如當年摩森財閥艦隊,對西斯托追擊至熊島,就沒辦法追下去。
因有十一大財閥都簽字的為制約,任何財閥都不能在南極單獨采取行動。
因為在大多數(shù)財閥看來,以追逐叛匪為名義強占南極,這個借口實在太蹩腳。
在財閥之間相互制約的思維下,西斯托在南極的發(fā)展如同蓋上頂保護傘。
自從有了革命根據(jù)地,世界反財閥的大革命被西斯托推向了一個新**。
從西元2954年至西元2964年之間,各大財閥紛紛出現(xiàn)了流亡潮,僅摩森財閥一家就有數(shù)百萬的人口流失,這對一直以來視勞動力為財產(chǎn)的財閥們來說不可接受。
與之相對的,西斯托與他的自由先驅者陣線,羽翼卻一天天的豐滿,南極人口也一天天的增長。
大革命時代,為后來的共和國建立,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
西元2957年,圖雅達克帶著前拉特公主斯麗瑪茜安流亡南極。從那一刻起,后來被定名為長夜戰(zhàn)爭的爆發(fā)時間,大致就確定了。
雖然誰都知道,這是一場注定會爆發(fā)的戰(zhàn)爭,只不過隨圖雅達克與斯麗瑪茜安一起被帶到南極的科學盒子拉斯科特,給了西斯托打贏這場戰(zhàn)爭的底氣。
也是從那時起,西斯托就開始了戰(zhàn)爭的準備。在圖雅達克與斯麗瑪茜安的幫助下,南極組建了自由軍。
西元2962年,自由先驅者陣線被改組為自由黨,有了軍隊的西斯托則暗中籌劃起了建國大業(yè)。
西元2963年,由于自由黨內(nèi)產(chǎn)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西斯托的建國計劃被曝光。
當時,自由黨內(nèi)的大多數(shù)意見反對西斯托計劃于西元2964年6月的建國,認為西斯托此舉太過于倉促,南極并未做好對抗財閥世界的準備。
但西斯托卻很清楚,共和國的建立,必定需要經(jīng)歷一場立國之戰(zhàn),與財閥們的戰(zhàn)爭宜早不宜晚,不是看南極做沒做好準備,而是必須趕在財閥們徹底對他們重視起來之前將它們擊敗。
在西斯托看來,財閥是很難聯(lián)合在一起的,即使因為南極建國勉強的聯(lián)合,也大多不會真心實意。擊敗這樣勉強拼湊起來的財閥聯(lián)合軍,南極還是有機會的。
財閥們的戰(zhàn)爭一旦失敗,它們也會因為各自的利益關系,再度激化財閥之間的內(nèi)部矛盾,使世界局勢重新陷入類似于黃金年代這樣的相互牽制階段。只有這樣,新生的共和國才能得到發(fā)展的間隙。
可大家反對的也不是沒有道理,以大多數(shù)自由黨人看到的浮于表面之自由軍,要在西元2964年6月與財閥開戰(zhàn),確實不算是太好的時機。
在南極臨時政府2963年5月會議上,代理國務卿約翰亞當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如果把立國的時間拖至2970年以后,南極的人口、經(jīng)濟、軍事等諸多方面力量會有更大幅度的提升。應對財閥們的進攻也更有把握一些。”
此時的約翰亞當斯已經(jīng)成為了自由黨內(nèi)最大的反對派,他的說法也是當時絕大多數(shù)自由黨人的看托對于這位昔日的戰(zhàn)友已經(jīng)一讓再讓了,約翰亞當斯想要民主,西斯托就暫時放棄自己的主張,將自由先驅者陣線改組成了自由黨,因為西斯托為了建國大業(yè),一切著眼于大局。
而在軍事問題上,西斯托并不打算繼續(xù)民主下去了,對于約翰亞當斯的說法予以堅決駁斥:
“你們總認為這場戰(zhàn)爭晚打比早打好,這只是逃避的心理在作祟,可與財閥的戰(zhàn)爭總是要打的,逃避是過不去的。”
這段話聽的在場眾所有人面紅耳赤,西斯托說的很準,很多自由黨人不希望急著立國,也就是害怕一旦立國后,財閥軍隊立刻就會打過來。
見會場內(nèi)不再有人作聲,西斯托又說了下去:
“你們總認為我們沒有做好戰(zhàn)爭的準備,可敵人同樣沒做好準備。自拉特被瓜分后,財閥之間的矛盾至今還未徹底平息。不然他們早就打過來了!
“而我們?nèi)绻茉诿髂杲▏瑥默F(xiàn)在開始用一年時間備戰(zhàn),就算時間不夠,起碼是有準備的!而財閥們即使此刻就得知我們要建國的消息,即使同樣有一年的時間,它們也不可能立刻就著手準備戰(zhàn)爭。
“財閥們先要協(xié)調它們之間的矛盾,分配好未來的利益,才能各自開始備戰(zhàn)。可以預見一年后的戰(zhàn)爭,或許我們備戰(zhàn)不會充分,但財閥們只會更加倉促,兩者相較之下,還是我們的備戰(zhàn)更占優(yōu)勢。
“這些年我們四處活動,對財閥的人口、經(jīng)濟都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我們的自由陣線所制造的麻煩,很快就會取代財閥們相互之間的敵對,成為財閥世界的主要矛盾,待到他們主動聯(lián)合起來對付我們,即使我們準備的再充分,又怎可能是十一家團結一致財閥們的對手?
“我們只有逼迫他們在倉促間與我們一戰(zhàn),然后打敗他們,迫使他們內(nèi)部出現(xiàn)新的矛盾,這才是我們能在南極建國的機會!”
西斯托說完之后,全場再也無人能反駁他的言論。
西斯托對財閥世界的看法是相當精確的,拉特財閥覆滅后,北歐的利益瓜分在摩森財閥主持之下,出現(xiàn)了很大的不公。
直接導致了西歐財閥海倫芬與東歐財閥馬其頓之間的敵對,又間接導致了北非財閥薩拉丁的內(nèi)亂。
如果不出現(xiàn)西斯托這個外患,財閥之間的相互牽制,才是世界最強的財閥摩森樂意看到的局面。
然而,自2954年開始,各大財閥不同程度的因自由先驅者陣線的活動而造成人口與財產(chǎn)的流失。特別是剝削嚴重的摩森財閥內(nèi)部,其人口流失的速度也特別快。
西元2957年,湯姆森家族的詹姆斯摩森取代了前任,成為摩森財閥的新閥主,并于西元2959年入閣中樞,出任聯(lián)邦中樞卿。
詹姆斯新上任就不得不面對前任留下來的內(nèi)憂外患。一方面前任閥主因為過多插手別家財閥的家事而被財閥們所排斥,另一方面摩森財閥內(nèi)部,又因為大革命時代造成的人口大量流失而被放血不止。
為了緩解摩森財閥被孤立的局面,同時也一并解決摩森財閥的人口流失問題,資歷尚淺的詹姆斯摩森向中樞卿會議提出了討伐南極叛匪的提案,但提議被其他中樞卿聯(lián)名否決了。
這在詹姆斯看來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它財閥的人口流失,并不如摩森財閥那般嚴重,而且各自有各自的主要矛盾,誰也沒工夫操心財閥世界的整體利益。
外加上多數(shù)財閥對摩森財閥的湯姆森家族一系有很大不滿,而新上任的詹姆斯摩森,又是湯姆森家族出生,所以其他中樞卿也就愈發(fā)的不賣賬了。
其實若論實力,就算以摩森財閥一家的軍力,在全力以赴之下也足以踏平南極。但這樣的行為,顯然會破壞了財閥們定下的規(guī)矩,就算摩森財閥再強,也會遭遇滅閥的風險。所以出兵南極的想法,也只好暫時放一放。
但詹姆斯有自己的遠見,他非常擔心,如果讓西斯托崛起在南極,會威脅到整個財閥世界。
在當時的人類心中有個共識,若財閥世界永續(xù),世界必屬摩森,詹姆斯摩森也堅信這一點。所以他在那個時期,也就把南極當成了摩森財閥最主要的對手。
詹姆斯摩森必須想辦法把這個能夠危害到財閥世界的政權扼殺在搖籃之中,既然不能用兵,詹姆斯摩森就改為由其財閥情報機構,加大向南極方面滲透力度。
當然,以上這些也只是站在摩森財閥與詹姆斯的角度分析,對于整個財閥世界來說,出現(xiàn)在南極的不過就是一群匪徒而已,丟點人口也不算什么大事。財閥們各有各的煩惱,南極的幾只小企鵝鬧騰并不能引起其它財閥們過多的關注。
而且就算想要出兵,涉及的問題也不少,想想就讓人煩心。單獨一家財閥去南極,就是要去獨占南極土地與資源,可一旦共同出兵進入南極,那么以后的利益又如何分配?
所以,并非他們有意針對,因為詹姆斯摩森提出的討伐南極提案,暫時沒有可行性,也并不緊迫。
時間就這樣到了西元2963年夏季,根據(jù)摩閥的可靠情報,南極正式確定建國日程,這對于詹姆斯摩森來說就相當緊迫了。
雖然,在中樞卿會議上,各大中樞卿也都對這些膽大包天的叛匪喊打喊殺,都說是要把南極建國的妄想扼殺于搖籃里。
但一個多月過去了,財閥之間的出兵談判還是沒有一絲進展,因為具體到了實行細節(jié),財閥之間又相互防備,互相敵視。
無奈之下,詹姆斯摩森一改前任制定下分化財閥們的策略,力圖將各大財閥重新團結起來,來達成共同討伐敵人的目的。
當然,這正如西斯托所預料中的那樣,這需要一個過程,詹姆斯摩森為此周旋于諸閥之間。
以摩森財閥強大的經(jīng)濟實力為基礎,財閥世界也確實沒有錢解決不了的問題。
在一張又一張超級貿(mào)易合同的作用下,海倫芬與馬其頓兩家財閥暫時擱置土地控制權的爭端,團結在了摩森財閥的周圍。
薩拉丁財閥的內(nèi)亂,也在摩森財閥的軍事援助下,暫時得以平息。
當財閥們的意見終于能夠統(tǒng)一起來,時間也已經(jīng)到了西元2963年底,給財閥們備戰(zhàn)的時間也只剩下了半年。
聯(lián)邦需要為出兵作的準備,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出兵的規(guī)模,派遣怎么樣的指揮官團隊,又由誰來擔任聯(lián)邦遠征軍總指揮。
其中呼聲最高的是聯(lián)邦陸軍三杰,南云財閥的小野東三郎、列夫塔克財閥的安德烈赫克托夫以及暮輝財閥的鄭常達。
按道理說,鄭常達少將是三人中軍銜最高的一個,而且又是暮輝財閥的第一繼承人,身份地位也是最高的,成為這支聯(lián)邦軍的領袖順理成章。
但從詹姆斯摩森的角度出發(fā),誰當主將都可以,唯獨不能是鄭常達。因為暮輝財閥與摩森財閥的實力接近,如果讓鄭常達在南極得到軍功,然后又能在三年后承襲其父中樞卿的席位入閣,未來定會成為首席中樞卿,那么暮輝財閥又有機會重新壓制摩森財閥。
為了阻止這一幕的發(fā)生,詹姆斯摩森謀劃推動了由希爾達海倫芬成為聯(lián)邦軍的主帥。
希爾達是海倫芬財閥的第一繼承人,從身份上與鄭常達相當,希爾達還早早的被授予為聯(lián)邦上將,軍銜比鄭常達還要高,完全有資格取代鄭常達成為聯(lián)邦統(tǒng)帥。
而且這一手對于詹姆斯摩森來說,可謂一舉兩得,希爾達海倫芬的母親也是湯姆森家族的,與詹姆斯摩森是親戚。
目前,希爾達在海倫芬財閥第一繼承人的地位人正受到第二繼承人的挑戰(zhàn)。詹姆斯摩森也希望給希爾達海倫芬一次鍍金的機會,確保其能順利登上海閥的閥主之位。這樣,未來海倫芬與摩森兩閥之間的跨大西洋合作就有了保障。
只不過希爾達與鄭常達二人之間的水平差距還是有點大的,世人都知道鄭常達的聯(lián)邦軍銜是憑著中亞邊境剿匪的軍功,一級級的累積至少將的。
而希爾達海倫芬就是個紈绔,仗著在北歐地區(qū)的局勢不穩(wěn),制造點事端再向傀儡聯(lián)邦上報戰(zhàn)功,海倫芬財閥再把所有功勞都算在這位繼承人的頭上,希爾達海倫芬就是個軍功刷子。
正當詹姆斯摩森猶豫之際,一旁的幕僚佐伯爾摩森提醒了他:
“閥主有什么好煩惱的,反正也就是一場治安戰(zhàn)爭,在戰(zhàn)爭裝甲步兵面前,一群叛匪也無從抵抗,只要能說服鄭常達也出戰(zhàn),成為希爾達的副手,就沒問題了。”
詹姆斯摩森一想也對,動用了些手段。先給鄭常達提了一級軍銜,至中將,又以貿(mào)易戰(zhàn)為威脅,讓暮閥被迫接受了這樣的安排,這事情也就這么定下來了。
當然,作戰(zhàn)計劃還是采納了鄭常達制定的熊島計劃,只要能在熊島建立前進基地,再從隕石缺口登陸瑪莉伯德雪原,以聯(lián)邦軍的戰(zhàn)爭裝甲步兵完全可以一路平推過去。
只是鄭常達計劃中需要的八千臺戰(zhàn)爭裝甲步兵,財閥們并沒有滿足。畢竟戰(zhàn)爭裝甲步兵只要一出動,開銷就非常的巨大,對這種無法獲取太大利益的軍事行動,也只會取信最經(jīng)濟的測算,各閥最終給予前線三千臺戰(zhàn)爭裝甲步兵的配置。
不僅如此,對于各大財閥的出兵比率,詹姆斯摩根也有較為精心的布置。為了以防希爾達無法更好的管理軍隊,暮閥的出兵數(shù)量被限制在了一百臺戰(zhàn)爭裝甲步兵,而海倫芬財閥軍與比較聽話的甘達迪財閥軍,則都編制進去了五百臺。
一切定下后,聯(lián)邦南極遠征軍在火地島上建立了預備基地,定在6月19日正午出兵熊島。
而誰也沒預料到的是,在6月19日凌晨3點,停泊在火地島港口的兩艘特爾維茨級重型登陸破冰艦,特爾維茨號與索羅斯號艦上的巨型質子衰變反應爐,遭到混入基地的自由軍破壞。
這令財閥們措手不及,維修衰變反應爐,沒幾個月是別想了,如果要從列夫塔克財閥的北冰洋艦隊借調破冰登陸艦,從改裝到路途沒半個月也不能現(xiàn)實。
因為半個月后,南極就要建國了,財閥們無論從法理還是情理上都是不能接受的。
萬般無奈之下,聯(lián)邦軍推翻了熊島計劃,改用希爾達海倫芬制定的半島計劃。從南極半島最北端登陸,此刻的南極洲也只有這一區(qū)域的海面因為洋流的作用,未被冰封。
西元2964年6月22日正午,聯(lián)邦遠征軍抵達南極半島,這一刻通常也被認定為第一次長夜戰(zhàn)爭的開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