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世演義中,曹操青梅煮酒,就與劉備論盡下諸侯;是以才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只不過,青梅煮酒的最終結果就是,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龐統以游學之名,遍查下諸侯,尋找著值得他出山輔佐的明主。 但最終的結果,卻令龐統不甚滿意。 這下眾多諸侯,在龐統看來,要么是懦弱無能的家伙,要么就是不能知人善用的庸主,再要么就是莽夫,或者有名無實的家伙,沒有哪一個能入他龐統的法眼。 只是,龐統遍數了這下諸侯,為何獨獨沒有曹操? 他沒有論劉備,還能得過去。畢竟,如今的劉備,還算不得一方諸侯,就連許多“才智之士”三分下,都沒有劉備什么事兒呢。 “士元兄遍數下諸侯,卻唯獨沒有貶低曹操,難不成這曹孟德,就有可能是士元兄的買主?”諸葛亮裝作好奇,問道。 原主前世的時候,龐統也好,徐庶也好,都曾在荊州劉表帳下出過仕。甚至,若不是劉表死的太快,荊州的形勢又變化太快,就連原主都有可能出仕于劉表的。 因為,按照師門的計劃,三分下其中之一分,便是荊州劉表。 師門選定的明主,便是劉荊州。 這不僅是原主前世這么樣,就是今世,師門只怕多半也是這么選定的。 所以,按照前世的發展軌跡,龐統最先出仕的地方,應該是荊州劉表帳下。 只不過,劉表不能知人善用,其敗亡之后,龐統閑云野鶴,又游蕩到了江東,想要投效于孫權而不可得,最終才轉投到劉皇叔帳下的。 只是現在,龐統將下諸侯大都臧否了一邊,卻唯獨漏了曹操,這又是何意? 龐統此時已經微醉,聽到諸葛亮如此一問,醉眼朦朧,但吐詞卻甚是清晰:“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 “其勢比不得袁紹,其勇比不得孫策,其麾下將士又比不得西涼驍騎,其治下也比不得荊、蜀之太平。但是,曹操手中卻有著子,執下之牛耳! “挾子在手,他就占據著大義,便能討伐各路不臣! “所以,這下眾多諸侯中,若有誰是明主,他曹操還算是一個! 龐統對曹操的品評,相較其它諸侯,果然顯得正面。 這是表示,他龐士元看好曹操的么? 只聽龐統繼續道:“只是,如今形勢,對曹操卻極為不利! “曹操眼下,南不能出兵橫掃荊襄,又有江東孫策虎視眈眈;西不能安雍涼以為后方;河北袁紹也不可能任他一日強盛一。是以,曹操與袁紹之間,必有一戰! “此戰,基本能夠決定下未來大勢! 眼下的形勢,下能看到袁曹必有一戰的,也只有寥寥數人。 當然,許多修士門派,或許也看到了這一戰即將到來。 原主諸葛亮,有沒有預料到這一戰不知道,但這世的諸葛亮,卻還是根據后世史料,才“預知”袁曹之戰的。龐統只不過在中原大地走了一圈,就能提前看出,袁曹之間必有一戰,可見他的才智確實是鬼斧神工。 “只不過,袁曹決戰,我卻不大看好曹操!饼嫿y繼續道。 “袁紹再怎么是庸主,此時卻正是他巔峰之時;到時候挾四州之地以攻曹操,兵精糧足,又沒有后顧之憂,焉能不勝?” “反觀曹操,其屬地多是新占之地,尚未來得及休養生息;兵馬、錢糧就多有不足! “而且,曹操還有著后顧之憂! “曹操挾子以令諸侯的好處,早已令各路諸侯垂涎三尺。當曹操與袁紹決戰之時,其毗鄰許昌的劉表、馬騰、孫策,豈能不出兵直搗許昌,以奪取子乎?” “曹操如此危局,其實正是我等出山力挽狂瀾之時。” “只可惜,曹操身邊已有郭嘉、荀彧、陳昱等謀臣,新投效之人,只怕很難有出頭之日。” “再者,曹操此人,本身就權智無雙,若郭嘉等人,這時也不過是謀臣。想我龐統,如此大好頭顱,不是謀主,我焉能出仕?” …… 如今下諸侯,能夠做他龐統主公的,數來數去,還真就只剩下曹孟德這么一個。 只是,曹操身邊已有三大謀臣,是為心腹股肋;他龐統若是出仕于曹操,想要短時間內就獲得重用,只怕是不可能的。 龐統不知道,但諸葛亮卻知道,司馬懿的才智和權謀,不下于他們臥龍鳳雛吧? 但是,赤壁之戰后,司馬懿投效于曹操,可謂是雪中送碳。 即便如此,司馬懿在曹操帳下,卻連謀臣都算不上呢! 若不是曹丕后來繼位,焉有司馬懿的出頭之日? 其實,曹操本身就才智不錯,亦精通權謀,如諸葛亮他們這等才智之士,倘若出仕于曹操,不能獲得曹操的信任的話,最多也就是蹉跎于一個縣令。 就算能獲得曹操的信任又如何? 如荀彧、郭嘉、陳昱他們,權謀算計也不弱于他諸葛亮了,但在曹操旗下,荀彧、郭嘉之輩,也不過是一謀臣,還算不得謀主。 不為謀主,不龐統了,就是他諸葛亮,又焉能出山? 即便出仕,只怕也是坐看風云成敗的。 就像原主前世,龐統最開始出仕于荊州劉表,最終卻也只是坐看劉表敗亡。倘若龐統真心輔佐劉表,哪怕只是謀臣,又焉有劉荊州的敗亡之禍? …… 謀臣者,最多也就相當于后世的參謀;可以提出建議,但這建議最終是否被采納,還得看主公的意思。他們的建議只是提供參考,最終的決策權,還在主公手中。 就像荀彧他們,他們能夠提供各種建議給曹操,但最終該怎么做,還得曹操自己拿主意。 謀主者,便相當于總參謀長了。謀主提出的建議,只要不是錯得離譜的,人主都會采納。決策權雖在主公手中,但更多的時候還是放權給謀主的。 就像原主前世,便是謀主。 原主前世出山輔佐劉皇叔之后,各種建議,劉備幾乎言聽計從。就連后來,劉皇叔去江東完婚時,就將荊州托付于他;再后來白帝城托孤,更是將整個蜀漢都托付給他諸葛亮。 這就是謀主的逼格! 龐統也好,諸葛亮也罷,其實都是自視甚高,他們要出山的話,便都是奔著謀主這個位置去的。區區謀臣之位,自然不在他們的考慮之中。 …… 一番交談,諸葛亮去有點疑惑。 師門選定的三位出山之人,其中之一便是這龐士元。但是,現在聽這龐統的諸多談論,貌似他還不知道,師門早已選定了需要輔佐的諸侯呢。 這是不是可以利用一下呢? 諸葛亮也不是要拉攏龐統,然后與師門對著干;而是不想龐統跟著師門的安排走,去輔佐劉景升的。既然臥龍鳳雛遲早都要共事,既然他諸葛亮想要提前出山輔佐劉備,為何不早早就拉著龐統,一起上劉備的那艘舢板? 沉吟半晌,諸葛亮覺得,這是可以試一試龐統的想法的。 “士元兄可知,今歲中秋前后,貪狼星呂布殞落,引發機短暫的紊亂;咱們師門中的那位掌教師叔祖,趁機窺伺機,已經推斷出我派需要輔佐的明主?”諸葛亮問道。 果然,龐統似乎還不知道這個消息,驚詫問道:“是何人?” 蓋因,一旦師門選定了某位諸侯當做明主,最終出山的還是他龐統。 當然,出山的也少不了諸葛亮。 只是,若得不到他龐統的認可,即便是師門選定的諸侯,他龐統也是不認的。到時候,不得就是打醬油,做一和尚就撞一的鐘! 諸葛亮回道:“具體是誰,師門也沒有流出明確消息來。不過,據到時候,下將有三十年的三分之勢,其中之一,便是咱們師門所選定的,貌似還是漢皇后裔。” 下三分? 明主姓劉? 龐統何其聰明,瞬間就想到是誰。 “劉荊州?”龐統有點不敢置信的驚呼道。 其實,不論是后世的史料記載,還是這個時代某些大能的預料,三分下其中的一分,便是荊州劉表,根本就沒有劉備什么事兒的。 龐統這么想,也不算例外。 諸葛亮卻道:“似乎是他,不過,我卻不敢認同! 按理,等他諸葛亮成親之后,這劉表就是他的姨父,這種親屬關系,出山輔佐于他也沒什么大問題。師門的安排如此,他諸葛亮欠下大漢的因果,也可以這么算。 只是,他諸葛亮若出山輔佐劉表,那劉備怎么辦? 前世屬于原主的羈絆,可不是那么好還的! 況且,正如龐統剛才所,這劉荊州名不符實也就罷了,不但不能知人善用,還半只腳踏進了棺材里,卻又沒有立下世子,他諸葛亮與龐統出山輔佐劉表,豈不是自找麻煩? “下三分,漢皇后裔,又不是唯獨只有劉表應命!”諸葛亮斬釘截鐵道。 這話倒是引起了龐統的共鳴:“不錯,他劉景升算哪根蔥,值得我龐統輔佐?!” 只是,此話罷,龐統又煩惱道:“若要符合師門的這點要求,咱們還能選誰?” “西川的劉璋?他豈不是更加廢柴!” 諸葛亮卻笑道:“既不是劉表,也不是劉璋,而是子剛剛敕封的劉皇叔!”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