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畝產增產兩成,諸葛亮倒是沒有夸大,甚至還有些保留。 后世的七八十年代,化肥在農村并沒有完全普及開來,農村許多地方使用的,更多還是農家肥。但是,后世七八十年代的稻谷畝產,少都在七八百斤左右。 那個時代,雜交水稻可也沒有普及的呢。 而這個時代的畝產,即便是產量最高的水稻,也不過兩三石罷了。 按照后世的情況,施加了農家肥的莊稼,畝產增加五成,這還是諸葛亮保守著的緣故。 諸葛亮得輕松,得保守,但這在龐統聽來,卻已經有點驚世駭俗了。 增產五成,這是什么概念? 就以諸葛家的這三十頃良田來,冬種麥子夏種水稻,佃戶們兢兢業業的一年下來,總產量也不過千石左右。好點的話,有一千二百石;差點的話,就只有**百石了。 這還是在風調雨順的年景。 按照這個時代,地主的佃租行情,這千石糧食,諸葛家會收取一半佃租。 而那近三十戶佃農,兢兢業業的一年操勞下來,平均每家也不過收獲十五六石糧食。 一家三五口,甚至有七八口的,還要承擔各種賦稅,一年只有十五六石糧食的收入,哪一家佃戶日子,不是過得緊巴巴的?風調雨順的年景,佃戶們還能勉強度日;一旦災**,佃戶們賣兒賣女都是常態。 這不是諸葛亮不憐憫佃戶,而是這整個時代都是如此。 若他諸葛亮貿然降低佃租,這就打破了地主們約定俗成的規矩,等著他的將是整個荊襄地主階層,乃至全國地主階層的制裁,那些世家大戶們也會踩上一腳。 因為,這是破壞規矩。 即便他諸葛亮背后有師門,他也將是過街老鼠,荊襄地主階層,荊襄世家大戶,人人喊打。到時候,別為劉皇叔謀取荊襄了,下之大,只怕也沒有他的立足之地。 當然,這也不是,地主階層就是吃人不吐骨頭的。 收取一半的佃租,這是不容更改的。 但是,絕大多數地主階層,對待他們家的佃農,也是多有照顧的。 逢年過節,給佃農們發放一些糧食;若是遇上大喜事,還會給佃戶們發些布帛之類的。一旦遇上災年,大多數地主也會救濟自家佃農,有的是施粥,有的是借糧食給佃戶們。 這個時代的地主豪強們,大多數還是很純潔的,即便是借糧食給佃戶,也沒有什么九出十三歸,更不會有什么利滾利的高利貸。 這些坑人的事兒,是在唐朝之后,才被那些黑心的地主階層給玩壞的。 在隋唐之前,在秦漢,地主階層,還不是吃人不吐骨頭的! 閑言扯得有點遠,言歸正傳。 糧食增產五成,諸葛家的糧食總產量,就能再增加五六百石。刨開需要上繳給諸葛家的一半佃租,佃戶們每家就能多獲得**石糧;如此,諸葛家的佃戶們,基本上家家就能吃飽飯了。 吃飽飯,在這個時代而言,就是奔了康。 這還僅僅只是諸葛家的佃戶們受惠。 若是這諸葛肥再推及下,整個下的百姓都將受惠! 糧食增產五成,以大漢的耕地面積計算,即便是下沒有大亂之前的人口數據,只怕也是能填飽他們肚皮的,這是真正的再無饑饉之憂! 若諸葛痘只是治病,這諸葛肥就是真正的惠及全下了。 真正的活人無數! …… “這諸葛肥真的能增產五成?”龐統倒不是懷疑,只是還想確認一下。 他出身于大地主之家,自然知道糧食增產五成是個什么概念。同時,他也知道,若這諸葛肥真的能令田地增產,這諸葛孔明的地位和名望,又將是何等榮耀。 而他龐統,那時還能臥龍鳳雛,并駕齊驅么? 面對龐統的疑問,諸葛亮笑道:“目前還只是實驗之中。” “不過,看今冬麥苗的長勢,還有那些老農們的預測,來年,我家那三十頃麥子,增產五成不成問題;甚至,有幾塊地產量翻倍都不是奇跡。” “這還只是試驗中的諸葛肥。” “今后,或許還會實驗出更好的諸葛肥出來。” “不過,等這一次的實驗結果出來,便會如同諸葛痘一般,推及下。” “士元兄,你,若這諸葛肥再推行于下,我諸葛孔明會如何?” 這不是諸葛亮在夸耀自己的功績,而是想要點醒龐士元。 以龐統的聰明才智,若他真能沉下心來干實事,別什么農家肥、諸葛痘之類的發明,就是地動儀,《九章算術》之類的,又不是沒有人搞過! 如今,諸葛亮已經是修士,奔著的是長生之道,惠民之舉可以搞搞,但殺伐之道的發明或者發現,例如諸葛弩什么的,他是不準備再沾的了。 但是,這么好的戰場利器,能夠增加己方勝算的利器,如果棄之不用,未免可惜。 于是,諸葛亮就想到了龐統。 以龐統之才智,只要他沉下心來,順便搞搞研發,再有他諸葛亮稍加旁敲側擊,龐統搞出任何戰場利器來,諸葛亮都不會感到奇怪。 這不是諸葛亮要坑龐統! 因為,龐統不是修士。 普通人,即便罪孽滔,而自身又氣運不足,也不會有譴降臨、雷劫加身。最多也就是厄運纏身,諸事不順。當然,嚴重點的也難免災**。 對修士而言,災**這點的譴,都不是問題。 唯獨雷劫,卻是修士聞之色變的。 氣運雄厚,雖然能化解雷劫。但是,像諸葛弩這般的發明,絕逼會削減氣運的。諸葛亮身為修士,如何再會發明之。如此,就只能是龐士元接力了。 當然,還有一點,諸葛亮不好明言。 龐統也好,原主此前也罷,都是心高氣傲之輩,只顧著什么臥龍鳳雛之名,卻沒有什么惠及百姓之舉,這未免就有點虧了臥龍鳳雛之名了些。 如今這番點醒,就是想要龐統今后,也多多搞些研發。 不止是戰場利器,惠民之舉也是很需要的。 畢竟,以他們臥龍鳳雛的才智,又有著諸葛亮后世的知識為后盾,搞研發,還不是跟玩兒似的? …… 將諸葛肥普及下,下糧食都增產五成,首倡者諸葛亮會如何? 龐統用腳趾頭想,都知道諸葛亮會如何! 倉頡造字,驚地泣鬼神,被送上了神壇;神農氏嘗百草,便有了五谷和醫藥,于是神農氏也登上了神壇;就連孔孟,只不過是教出了一群好徒弟,如今也在神壇上呆著。 諸葛痘+諸葛肥,諸葛孔明登上神壇,名留青史,這是可以預見的。 這是令多少想要名留青史、卻又希望渺茫的騷年們、多么羨慕嫉妒恨的豐功偉績? 更重要的是,諸葛孔明這時還不足二十歲,就已經注定了名留青史,還是最為濃重的一筆;想他龐統,號稱鳳雛,與諸葛臥龍也算是并駕齊驅的,如今卻還是一事無成。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原本并駕齊驅的兩人,這時這么一對比,龐統都感覺受到了十萬點暴擊傷害。 而且,龐統已然知道,諸葛亮是修士。對修士而言,登上神壇,名留青史什么的,都可以忽略不計;唯有氣運,才是修士不可或缺的。 諸葛亮可以不在乎是否名留青史,因為他追求的是長生之道。 但他龐統無望長生之道,就只能奔著名留青史這個目標去了。 只是如今看來,名留青史對諸葛孔明來,唾手可得,卻又如棄敝履。 而他龐士元呢? 要怎么做,他龐統才可以向諸葛孔明一般,名留青史唾手可得? “孔明好意,我是明白了,只是一時之間,我又該怎么做,才能豐功偉績名留青史?”龐統倒也沒有不好意思,直接問道。 他算是看明白了,諸葛亮這扯出諸葛痘和諸葛肥,其實并不是在他普通面前炫耀,而是在告訴他龐統,如今的諸葛孔明,已經有了這般成就,若他龐統不迎頭趕上,臥龍鳳雛并駕齊驅,終將成為笑話,他龐統的笑話。 這是在鞭策他龐統呢! 諸葛亮分析道:“剛才,我不是過么,世事洞明皆學問。” “只要認準了一件事,以士元兄的聰明,只怕要不了多久就是一番功績。” “譬如這諸葛肥,我也不過是偶爾為之,還沒有實驗出更好的來,就已經可以令糧食產量增產五成。若是沿著此路一直研究下去,能不能令糧食產量翻倍呢?” “再者,這還只是肥料。” “想要提高糧食產量,不光只是肥料問題,咱們還能不能從農作物的種子入手呢?” “你龐家是荊襄大戶,家中田產不少,各種農作物想來士元兄也是見過的。” “但士元兄可有留意過,同一塊田中,總有那么幾株稻穗,比其它稻穗粗壯,稻穗上的谷粒也比其它稻穗上的飽滿,而且谷粒的數量也要多那么數十上百粒的?” 龐統頷首,這種現象,兒時在自家田地中耍過的龐統,自然是見過的。當時也不過是好奇,這時聽諸葛亮這么一,龐統是何等聰明,瞬間就明白了糧食產量翻倍的關鍵所在。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