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旦出現了戰爭,就可以充分體現出保甲制度的優越性,它可以使朱楧掌握住全國的人口資源,隨時激發國家最大的潛力來應對敵軍,而不是像漢朝末年那樣人口和土地都落到了地方豪強手里,打個黃巾軍還得靠各州縣自己募兵,最后落了個群雄割據的局面。 按照朱楧的法令,肅國還可以再征兵四萬兩千人,加上之前的九萬八千余人,肅國的兵力可以瞬間達到十四萬余人,再加上哈密的聯軍,足以對抗回鶻了。 十戶出兩人從軍一人修墻是朱楧經過慎重考慮決定的,對明史比較熟悉的他知道明朝末年孫傳庭擔任陜西巡撫時,為了對付越來越壯大的民軍,曾令陜西人三戶出一丁從軍,當時的陜西民眾雖然有怨氣,但沒有人造反,可見這是在他們的承受范圍之內的。 諸葛亮治理蜀國時,蜀國上下也就九十多萬人,而他卻能發動十幾萬人北伐,用的就是朱楧的這個辦法。劉備死之前讓他的兒子多讀法家的書,說是可以增益人智,不是沒有道理的。 至于修邊墻的事,朱楧也不打算再等了,耽誤農時就耽誤農時吧,不就浪費點糧食嗎,反正現在國家的倉庫里也有不少存糧,安全問題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自己和回鶻大戰期間,瓦剌突然率兵攻打肅國的側翼,而肅國又沒有任何防御措施,那后果真是不堪設想。 此令一出,肅國頓時進入了戰爭模式,每個人都在為將來的戰爭服務,農夫努力種地納糧,士兵努力操練本領,就連婦女也在努力為將士們生產糧秣。肅國上下又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大干場景。 朱楧下令,第一批士官選拔要加快進行,時間定在了三月的下旬,好為將來的戰爭早日培養出骨干。 根據朱楧的估計,肅國能符合他所設定的條件的人應該在八千到一萬左右,這一萬來人集中起來雖然是一把尖刀,可以在關鍵的時刻直插敵人的心臟,但朱楧卻對他們另有用途。 按照朱楧的計劃,所培養出來的士官并不集中使用,而是下放到新招募的部隊里充當戰斗骨干。 朱楧的這個設想靈感來自于解放軍的三三制,所謂的三三制是東北野戰軍在實戰中總結出來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戰術,具體來說就是一個班十人,分為三個戰斗小組,分別由班長和兩個老兵擔任組長。 每個戰斗小組只有三到四人,打仗的時候由小組長負責把握節奏、意識以及走位這種高技術含量的工作,剩下的兩三個新兵就負責躲在小組長后面放槍,有助于提高整體的戰斗力。 這就好比你在打王者榮耀的時候,隊里有個人是大神,那么節奏、意識、走位等方面的事就自然由他來負責,你只需要躲在后面放技能就可以了,有一個大神帶著,整個團隊的戰斗力都會提高,這是被多次實踐證實了的真理。 三三制的好處在于既可以指揮到每個新兵,提高軍隊整體的戰斗力,又可以避免敵軍集中火力一轟一大片,因為在三三制下,士兵都是以三四個人為一組分散站位進攻的,不會出現一堆人擁擠在一起沖鋒的場景。 來自后世的朱楧知道古代打仗有個很大的弊端,那就是主將對一場戰斗的決定因素實在是太大了,遠的不說,就說剛過去的酒泉之戰,朱楧之所以能夠以一萬人的兵力打敗四萬哈密軍隊,就是一炮干掉了哈密王的大旗,導致哈密軍群龍無首,軍心崩潰。 自己能這么干,別人也能這么干,萬一有一天自己的大旗被人打掉,或者是倒霉透頂被風吹掉,那自己這邊的軍隊是不是也是會陷入一片混亂,任人宰割?答案是肯定的,沒有指揮的軍隊,就是一群綿羊,不管是哈密軍還是明軍,都逃脫不了這個真理。 為了避免自己的軍隊在將來的戰斗中陷入一片混亂,朱楧決定引入后世的軍銜制度。軍銜制度最早是由西班牙人發明的,目的就是在部隊被打散的情況下,還能有人繼續指揮作戰。 有了軍銜之后,當你的部隊被打亂,找不到自己長官的時候,千萬不要著急,只要扭頭看看周圍的人,誰的軍銜最高就聽誰的就行了。畢竟軍銜高的人不是立過大功,就是戰斗經驗比較豐富,聽他的終歸是比較穩妥一些。 這樣一來,所有的士兵就可以在戰場上迅速結合成一個有效的戰斗整體,不會出現群龍無首,一片混亂的場景,可以有效的提高軍隊的抗打擊能力。 至于軍銜的級別,朱楧也不想創新,直接將解放軍的軍銜制度拿過來照抄。第一等為將軍銜,分為上將、中將、少將,肩章的標志是一顆麥穗三到一顆星;第二等為校銜,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肩章的標志是兩杠四到一顆星;第三等為尉銜,分為上尉、中尉、少尉,肩章的標志是一杠三到一顆星。 最高級別的上將自然由瞿能等五將軍府將軍領受,往下以此類推,到百戶這一級一般授予上尉軍銜,副百戶授予中尉軍銜,總旗官授予少尉軍銜,小旗官則授予上士銜,小組的戰斗組長則分別授予中士以及下士銜,下士之下就是小兵。 這樣以來,肅軍在打仗的時候就不會擔心找不到自己的長官了,看到軍銜比自己高的就服從他的命令即可。 將整軍備戰的大綱定下來以后,接下來就該對肅王失蹤這一重大事件進行追責了。作為當時的護衛長——王府左護衛指揮使張龍的責任肯定是跑不了的,本來以這件事的嚴重性,張龍的官帽子肯定是保不住的,搞不好還要蹲大獄,但朱楧念在他之前大戰哈密有功,這次以身犯險自己也有責任,就給了他一個革職留任的處分,讓他戴罪立功。 張龍對此自然是感恩戴德指天發誓今后一定要盡心盡力地工作來報答朱楧。而對于救了自己性命的老漢一家人,朱楧就不吝賞賜了,他親自寫下旨意:賜老漢一家良田兩百畝,仆從五十人,糧食兩千石,并世世代代免除賦稅徭役。 救命之恩,必須厚報。 ps:推薦朋友的一本書《劉永本紀》,劉備的小兒子帶著系統闖三國,喜歡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