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兒已然是大年初一了,商家們在自己店鋪門前放起鞭炮,這放鞭炮也是有講究的,第一個放的叫“開門彩”,取個好彩頭,接著在連放三個,稱為“連中三元”,放四個叫“福綠壽喜”,放五個叫“五福臨門”。。。。等鞭炮全部放完,碎紅滿地,燦如云錦,又被稱為“滿堂紅”。 子明自然也不例外,早就準備好了一系列鞭炮,開門彩,自然是人人都想要爭著發的,到太陽破曉那一刻,子明站在自家店鋪前,親手點上炮仗,“轟隆隆”的巨鳴聲,響便鎮,一聲炮仗的聲音響起,隨后,周圍的店鋪也紛紛點好了鞭炮。 鎮上空劃過無數的鞭炮聲,燦爛的煙花此起彼伏,第一支鞭炮打過后,下面就是要點一丈紅了,所謂一丈紅,便是一條長長的鞭炮,因為外表包裝是紅色,可以圍成圈,展開有一丈之遠。 為了討個喜慶,不管商家開業還是婚慶喜事,都會用這種鞭炮放上幾串,子明用長竹竿,將一丈紅掛起了,然后將其點燃,“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頓時響起,不一會兒,滿地都是碎紅。 “恭喜恭喜,許掌柜,滿地紅,好彩頭啊。”附近圍觀的居民等鞭炮過后,出來恭賀道,“哈哈,同喜同喜啊。”“我看那,今的炮仗,許掌柜可是第一炮,開頭彩啊。” 其實周圍的人都沒看出來子明到底是不是第一個開了鞭炮的人,但是,好話誰不愿意聽呢,子明拱手道:“來,大家里面請。” 周圍來恭喜祝賀的居民都被請進去,好好的招待了一番,子明見周圍也沒什么人了,到時將店鋪交給伙計,自己徑直回轉家中。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屠蘇酒,是春節必備的酒食,都要從年少輩開始喝,年長者最后喝,寓意著,年少者的成長,對年長者的挽留。 家中備好了酒食,象邑作為臨海的城市,自然不缺少海產品,桌上也是放著一些有名的海鮮產品,比如大螃蟹,大蝦,海帶魚,泥螺,田螺等等。 當然也有著一些象邑特有的產品,比如年糕,麻糍,紅豆團,年糕一般都會撒上黃粉,使其外表看上去,金黃色的,當然有的則是白色,寓意著黃金白銀,有著新年發財的意思。 紅豆團,大多是糯米包裹紅豆醬而成,在其頂部,用朱砂,點出一個點點,如果咬上一口,你就會感覺到一陣甜意,雞湯也是桌上不可缺少的主食。 一大早就在院子里,將雞毛拔了,在鍋里燉煮,雞毛還不用扔,制作成雞毛撣子,還可以除塵,大年初一吃雞,代表著平安,其實也是家中長輩給輩找個機會來補補身體。 有道是北方餃子,南方湯圓,寧波的湯圓也算是奇特,即用黑芝麻、豬油、白砂糖為原料,首先把黑芝麻磨制成粉末狀,然后豬油、白砂糖相繼放入混合物揉成團做餡。 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后,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元宵。元宵象征合家團圓,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萬事如意。 子明吃著湯圓,一面商量著上墳的事情。新年上墳是一個重要的事情,可以表達子孫對于祖先慎終思遠的思念之情,家中一般都要提前備好飯食,鞭炮,飯食最好都是死者生前最愛。 在走上山的沿途,都可以放幾個鞭炮,到了地方,先把酒食放置好,鞭炮放在兩側,頭一只香,就是要給土地爺,告訴他們自己來祭祖了,表示感謝土地公守護,當然有些人會提前念安土地神咒,叫來土地爺,進香。 等把土地爺招呼完畢,第二只香就是給自己祖先了,這個時候,所以人都要跪在地上,向祖先明來意,如果死者生前愛吸煙,在墓前都要點上煙。香插在土豆上,鄉下人喜歡用一半的土豆,在野外祭祖的時候充當香爐。 香煙渺渺,飄向際,人們向祖先講述著自家家里的情況,著自己對祖先的思念之情,看著墓碑,子明倒也沒有什么顯示出自己的傷感,反而卻有些沉默,許母還在叨叨絮絮的訴著什么。 子明跪在地上,將酒倒在杯子里,把飯菜全部放好,逝者已矣,子明倒是能看開不少,放好酒食,子明閉上雙眼,誠心禱告了一番,扶起一旁有些淚目的母親,“娘,讓他們先吃點東西吧,祖父祖母,地下有知,一定會開心的。” 許母還在聲的抽涕,地上的香還在繼續燃燒,等快燃燒完了,子明道:“整理下吧。”當下禱告一番后,將一些冥幣盡數燒了,然后將酒食全部收進籃子中放置好。 將放置一旁的鞭炮全部點燃,“轟隆隆”鞭炮的聲音響徹山谷,在鞭炮聲中,子明牽著母親的手,提著裝著酒食的籃子緩緩的走回家中。 廟會是不可缺少的,基本上每年過年都會舉行廟會慶祝,此外還有舞龍舞獅,也會有一些戲劇人員,過來唱戲,有道是“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僅僅在石浦一鎮,便是熱鬧非凡,人們都在互相道安,燃放著鞭炮。 而在此時,縣城里面倒是另外一幅景象,千戶所的千戶百戶們來回的走動,傳達自己手中的情報,自從聽到海盜要進攻的消息,毛知縣一直都沒睡好覺,整安排布置著任務。 象邑自然有著他的一些駐扎的兵力,僅石浦,便有衛所二處,總旗共一千四百二十名,更別昌國衛左右前后四所二千六百六十名,錢倉一所九百一十名,爵溪所一千四百二十四名。 爵溪,石浦,昌國衛,歷來便是兵家要地,歷來便是海盜入襲之地,所以將士自然會多一些,這些還真是其他附屬鎮村的,還不算縣衙住所的丹山縣城,丹山縣城不算衛所就有軍戶一千一十戶。 更別十四年知縣以兵少又加了六十名,三十年后倭寇入襲,以象無城檄,撥昌國,爵溪,錢倉指揮千戶各一員,各帶軍一百名,對丹山進行增員,名為貼守軍,此外還有諸多民壯可以調集,所以只要安排妥當,一般不必動用丹山的軍力,僅自處的衛所就可以干掉海盜。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