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天,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在臨安刑部大堂內展開三司會審,消息一傳開整個臨安城都轟動了,來看熱鬧的人將刑部大門堵了個嚴嚴實實。
刑部不得不從臨安知府那里抽派差役用來維護治安,將擁擠的人群隔開,刑部尚書史一維親自前去迎接即將到來的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官員。這可都是他惹不起的人物。
六部在唐代可以說是權力不小的部門,六部長官乃是朝廷大員,但這種情況隨著宋朝的建立卻是來了個大轉彎。六部成了中書省的附屬,政事堂高高在上,六部尚書成了有名無實的閑職。若不是此次趙恪提出了三司會審,那刑部還會是那種可有可無的狀態。
因此,史一維分外感激趙恪。迎接官員之時,特意與他親近,兩人對于即將到來的三司會審相談甚歡,史一維驚訝于趙恪在查案方面的獨到見地,而趙恪也同樣欣賞史一維的大正無私。都察院的監察御史桓仁被晾在一邊,心中暗生怨恨。
雖然他的官品不高,但依然監察百官,職小權重,一直以來被人籠絡慣了,這時候被忽視卻讓他覺得在眾人面前丟了面子,心中十分不快。
宋承唐制,中央設御史臺,御史中丞總管監察之事,下設三院分別為臺院、殿院、察院,而這里的都察院就是說的察院,并非后世明清時期的都察院。兩者相較,明代開始的都察院制度權力更大一些。察院的官員便是監察御史,管百官的監察工作,但是一般大的官員都不會讓監察御史這樣的小官去查,御史之權大多在于上書彈劾。
而今,趙恪提出三司會審,雖然名義上得到了皇帝的認可,但實際卻受到秦黨的層層阻礙。原本,審理這樣的大案,三司之中都應該派出長官來才對,而現在御史臺的御史中丞卻是秦黨的文道奇,他自然不會太配合,所以僅僅派來一名監察御史桓仁。
這實在也怪不得史一維和趙恪不理睬桓仁,根本不在一個等級上啊!一個是刑部尚書,一個是大理寺卿,兩個都是朱衣,而他只是一個綠衣,站在一起太明顯了!
宋代官服制度,三品以上為紫衣,五品之上為朱衣,七品之上為綠衣,九品以上是青衣。雖然同朝為官同殿為臣,但差異實在太大,在一塊兒也說不到一塊去。所以,史一維沒有理會桓仁,這也是為了省卻兩人的尷尬。
誰想到卻是遭人恨了,趙恪更是受了不白之冤。
刑部衙門并你不算大,但好歹還是寬敞夠用的,前廳大堂正好用來審案,此時已經收拾地干干凈凈,上首只擺了兩個座位,這兩個是為趙恪和史一維準備的,旁邊的自然就是監察御史的座位。
桓仁進來看到這樣的差異,實在氣得不輕。
跑到史一維和趙恪面前,當即怒道:“為何我的座位在如此之下?史大人這是瞧不起我們御史臺嗎?”
“怎么會呢,我這么安排自然有我的道理。趙大人乃是皇子,身份高貴所以才能居于上座,而本官更是刑部主官乃是東道主,為何不能居于上首?反倒是御史臺,如此大案派你這么一個小小監察御史來豈不是誤事兒嗎?”史一維皺了皺眉,淡淡道。
簡簡單單幾句話,有理有據,暗藏機鋒,頓時讓桓仁無話可說。
然而這并不代表他服氣了,他心里反倒更加恨史一維和趙恪了。
“當著眾人的面竟然一點臉面都不給我,別讓我找到機會,一旦有機會我就彈劾你讓你回家種地。”桓仁心胸狹隘,已經開始想著要如何報復。
等隨從官吏升堂后,史一維趙恪等人紛紛正襟危坐,史一維大喊一聲:“帶權江上堂。”
官吏應聲向外喊:“帶權江上堂!”
聲音傳到外面,又有差役將消息報至牢房,牢房將人帶到大堂之外,最后由差役帶進來。
此時的權江已是形神憔悴,滿眼血絲,看樣子就沒睡過好覺。頭發散亂的他穿著囚服,再沒有了以前的趾高氣昂,一臉滄桑感,不知道他的人或許以為他已經是不惑之年了,其實他的真實年紀才不過而立。可以想見這幾天遭逢大變,下獄之后一定是焦慮不已以至于夜不能寐、食難下咽。
不過,這全怪不得旁人。自己做的孽總要自己來償還。趙恪當然不可能放過他,就算他不是秦黨,但僅憑枉殺朝廷命官這一條,他就不能饒恕。
正值午時,刑部衙門外就是御前街,人頭攢動,盡管差役已經努力阻擋,但看熱鬧的人越來越多,他們也有些控制不住了,只好上報給史一維。
“怎么回事?”
“外面看熱鬧的人越來越多,僅靠那幾個差役已經難以控制,大人還是再去步軍統領衙門借點人手吧!不然容易出亂子。”手下人建議道。
“好,你拿著我的印信去,多調點人過來,這次的案子連皇上都驚動了,若是出了亂子恐怕我們的腦袋都難保。”史一維拿出尚書印信交給手下人,吩咐道。
這一點小插曲讓公審停了一會,但是卻并未引起一點騷亂。
等到史一維回到堂上,被眼前的景象驚訝了一下。
原來在他離開這一小會兒,趙恪已經完全掌握了整個大堂。
桓仁在一旁臉色難看,權江跪在堂下頭磕個不停。
“殿下饒命啊!都是有人指使,不然我怎么會做下這等糊涂事來,都是有人指使啊!”權江不知怎么,被嚇得渾身哆嗦,只是求饒。
“這……”史一維有些不明所以,這權江按理說應該是個硬骨頭才對,怎么這一會兒就什么都說了!
抬眼再看了看趙恪,心道:“殿下當真有查案天賦啊!這么一會兒就讓權江伏法。不過,他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呢?”
趙恪看到他投來疑惑的目光,哈哈一笑道:“史大人有所不知,他的罪證我早已經讓杜淳搜集齊全。只要拿出來容不得他狡辯,我只說是他再不招供就凌遲處死,這權江就嚇得哭爹喊娘了。怯懦至此,當真可笑啊!他是如何能當上大理寺少卿的?”
史一維聽完之后也是明白過來,大笑不已。
桓仁此時卻氣的夠嗆,他本來以為權江就算撐不住,也會犧牲自己守口如瓶,只要死咬著不放,他還能暗中搭救,即使不成那以后也會善待其家人。他卻是沒想到權江就是個外強中干的家伙,在獄中被隔斷消息,早已經焦慮到精神崩潰,此時再被趙恪一嚇,自然是什么都招了。
“說說,什么人指使你干的?”趙恪平復了下情緒道。
“是秦檜,是秦檜啊,大人!”權江此時為了保命什么也不顧了,一下子將秦檜都抖了出來。
雖然太祖曾有“不殺士大夫”的祖訓,但到了南宋已經沒那么嚴格了。再加上趙恪也不是第一次殺士大夫了,金陵之時的邵華就是被他所殺。
正因為如此,權江才會如此害怕趙恪,其實他不是怕趙恪,而是怕死。
人如果怕死,那就沒有什么審不出來的。
秦檜背后的勾當一一被揭露,這惹得桓仁破口大罵,但趙恪卻不會給他面子,讓差役將他拉了下去。
“你憑什么拉我走,我是三司之一御史臺的代表,你不能帶我走,我是受了皇命的。趙恪!你這是違旨!我要彈劾你!”桓仁被人一左一右拉了出去,期間放聲喊道。
不過,現在他的話有什么用呢?案子已經結了……
“監察御史?御史臺?我趙恪還沒放在眼里。”趙恪冷笑一聲,心中不屑。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