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寒料峭,落梁山頂。 集中看押官員富商家屬的地方像極后世的療養院,某座院,韓爌依舊穿著棉衣,與唐溪東對坐石桌兩邊,桌上擺下一副象棋,廝殺正烈。 韓爌大明前首輔,儒學大家,東林重員,門生遍地。如今入甕,唐溪東怎會任其隨意離開?于是自平陽城收于指掌間,韓爌便變相軟禁在這落梁山上。 “正如這盤棋局,士相二子可保帥不可殺帥,而其余棋子可保帥亦可殺帥。關鍵在于位置和敵我關系,兵卒可斬將帥于馬下,可保將帥得下,而我落梁山不要江山,只要百姓安樂,只要世道安寧。”唐溪東手持棋子,彈指間最后一顆卒逼得對方帥子狼狽而逃。 這一盤棋局,你來我往,殺得兩敗俱傷,整盤棋局只剩下空蕩蕩三子。 一將一帥一卒。 “這偌大江山,不姓劉不姓李也不姓朱,它姓漢。姓漢就不是某一人某一家的,而是全下百姓的,朱家坐得江山,卻不容百姓茍活,這是有違命、不得永昌。我落梁山不為坐江山,只為給這大明億萬百姓尋條活路,人人可吃飽、人人可穿暖,人人有的住,人人得滿足。” “自秦以來,獨尊儒家,人人謹遵圣人之言,圣人,大道之行,下為公。選賢于能,進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是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業,不必載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但朝代更迭,兩千年一晃而逝,這坐了江山的無不想獨得皇權,既壽永昌,世世代代子孫勞役百姓,魚肉萬民。誰記得圣人之言,誰遵守圣人教導,哪個皇帝懂得百姓疾苦,除了一心守著江山,可曾真的向著大同社會靠近一步?下是數千年來世世代代的百姓打下的創造的,可等到有人坐了江山,百姓得到什么?他們揮灑血汗,耗盡一生最后還是給了一姓一家之人隨意揮霍了,正如此刻,外面的世界,百姓活不下去易子相食、餓殍遍野的大有人在。敢問韓首輔,哪個百姓愿意這般活著?為何會有這般吠世景象?” 唐溪東冷笑質問,棋局最后王見王。 韓爌不言不語,只是盯著桌上棋子,不知是否聽進唐溪東的一番話。 “一時之間給不了答案,可以安心等待,讓時間給我們最后一個答復,唐某不期望韓老先生支援指點,只是相請先生在這落梁山再多住些時日,讓時間來給先生擦亮眼睛,看看這世道什么人才是真正的受命于,什么人才是有違命。” “可好?” 唐溪東最后還是沒有等到韓爌的回復,在對方心里,已經認定他和陜西的起義軍一般,蠱惑百姓造反就是要謀求坐一坐這江山。 但,時間終究會給出答案。 唐溪東要的不是對方明白,而是讓這老頭在這落梁山上安心等待。 ———— 時間流逝,一切順利,當所有安排好的事項在時間中慢慢完成到唐溪東指定的目標便預示著,唐溪東真正的改良準備已經做好。 歷史要在他這個后來人手中翻開新的篇章,而序曲的地點便自平陽城開始。 一場人員齊備、聲勢浩大的會議在平陽城知府衙門召開。 在座之人:落梁山管事老人、平陽城一干傀儡老爺。 會議內容就是拉開改良的序幕。 改良,前后狼后有虎,但不可瞻前顧后。 既然要決心拉開改良序幕,自然不能再害怕為大明朝廷所知。 亦不能畏懼緊隨其后的朝廷發兵征討。 唐溪東知道自己提出的一切,不但觸動了平陽城原本老牌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根本,也暫時得不到落梁山老人的理解,改良的理念是在后世經過民族百年摸索掙扎在血與火、黑暗和恥辱中鍛造的,而不是他一口提出就可以實現的。 但改良的火焰要從他這里點燃,要用他身上的權威,用他手中的一切去努力實現。 會議之后,整個平陽城的各個街道巷貼滿了告示,有專人負責向百姓傳達全新的政策政令。 居住于平陽城的所有人,重新登記在冊,制定身份拍照,按戶而分,而后緊鄰十戶合為一組,緊鄰十組合為一甲,緊鄰十甲合為一里,自行推舉組長、甲長、里長,組長、甲長、里長只有往上反應和向下傳達的權利。 廢除“士農工商”這頂儒家架在百姓頭上的枷鎖,不分階級,地位平等。 開辦公立學堂,未滿十二歲孩童不分男女,統一強制入學,學校一日兩餐公費供應,特殊情況提供住宿。 所有工匠登記在冊,強行征調于新組建的研發制造局,根據工種可領月餉。 組建商業聯盟,每月特定時間召開商會,評比獎罰、協調矛盾、統計利益虧損。 廣納賢才,受西學影響思想開明之人優先,在行業之內名望品性俱佳者優先。 最后,凡是服從以上政令者,免除一切攤牌于身的賦稅勞役,不再征收任何稅目,不從者強制趕出府城。 最后一項便是甜棗,接受前面的棒子,才有權利享受最后的甜棗。 學校教育是唐溪東勢在必得的事項,為此他自己下了狠心,不但要強制征收孩童入學,還補貼食宿。 唐溪東知道所有明白事理的成年人都是被封建社會制度和儒家思想束縛的僵化者,他已經不寄希望在這些人身上,他寄托希望的是孩子,是未來的希望。 唐溪東希望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很多年很多年之后,這些成長成才的孩子能夠肩負起自己寄托在他們身上的希望和重擔。 學校教育分為普通教育和實業教育,普通教育便是讀書寫字、珠算、歷史、地理、政治思想,而實業教育則分是機械制造、經商之道、簡單物理、中西醫學、文化學。 所有教材由唐溪東獨自編撰,一切以啟蒙為目的,不求孩子們深入了解,只要能培養他們對世界對社會對人生對物質的探索興趣和求知欲便達到了目的。 除此之外,每隔一月,要進行為期半月的軍事化訓練,訓練強度隨孩童年紀不同而不同,但一定要提前培養他們品性之中的堅韌和血性,還有就是紀律和服從。 唐溪東的改良希望任重而道遠,而孩子就是他改良的載體。 研發制造局,除了制作唐溪東設計物品之外,鼓勵獎賞自行研發產品人員,不定名目,不分行當,只要有所改進和創造,就可得巨額獎賞。 政令的推行,以官府名義下發頒布,整個過程需要大量人員,唐溪東手中雖有落梁山一干人,但一來無從政經驗,二來管理能力不足,不得已,只好將平陽城大官員再次放出來協同安排,加重監視,再承諾有功者釋放家屬,恩威并濟。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