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原和左良玉交易的二十萬石軍糧,是紹興府官田新產的雜交水稻稻米。
一個月前,紹興府官田的稻米剛剛收進官倉,今年還算風調雨順,收成頗豐。秋收的稻米每畝扣去上繳的田賦半石,佃戶所得兩石,入應急儲備官倉的有兩石有余。九十萬畝官田就有兩百萬石稻米之多,新建的十個大官倉已堆積如山。
金華府、嚴州府賑災花去了五十萬石;
和島津家交易了二十萬石,換了大量的白銀、鐵礦、倭刀,還有倭國的三千年輕女人;
方原又拿出五十萬石來平抑了南直隸、浙江上漲的糧價,將糧價從2兩銀子/石打到了1.5兩銀子/石,算是再給百姓送了個不大也不算小的禮包;
最后在各個州府設立了福利收容所,但凡在江南諸府暫時無家可歸的流民,可以提供五日的粥食;滿足加入玄甲軍的條件,或是愿意到官田當佃戶的,可以供養半個月的粥食。這一項花銷,又支撥了十萬石出去。
就這么東支出一點,西支出一點,還有六、七十萬石在官倉里,根本沒地兒使用,和左良玉的這筆交易,也算是清一清糧食庫存。
方原、左軍達成了交易的默契,卻不會親自參與這次交易。這種不得不做的臟事,他是不會過手的,只能交給大官商徐華來操作。
徐華以名下一個大米行的名義,賒賬從官倉采購了二十萬石糧食運到京口碼頭。然后左軍派一百艘運輸船,先是一船一船的運送瓷器、女人到鎮江京口碼頭。清點數目后,再從鎮江碼頭運走了一船一船的軍糧。
在最后一批五萬石軍糧運到了江西九江后,糧草充足的左軍便雷厲風行的發動了第二次對南直隸鳳陽府、和州、滁州的猛攻。
這次軍事行動,因得到方原的默許,還有軍糧支持。左軍再無任何后顧之憂,出動了至少二十萬大軍,連同之前留守安慶、廬州二府的十萬大軍。
整個戰役,左軍派出的軍隊已有三十萬之多,可說是傾巢而出。
總兵官李國英率領十萬大軍,與安慶、廬州二府的大將金聲桓分兩路進軍,進攻鳳陽府;左夢庚親自率領十萬大軍,與吳學禮、馬進忠兩個總兵分兵進擊,一路攻打滁州、一路攻打和州。
南直隸境內再燃戰火,而且這一次左軍的攻勢比上一次更為猛烈,一副不拿下江北的鳳陽府、和州、滁州誓不罷休的架勢。
駐守鳳陽府的黃得功立刻向南京城的馬士英發去緊急求援軍報;而駐守和州、滁州的劉良佐嚇得立刻放棄了二州,將兵力全撤回了長江以南的采石磯,想憑著長江天險與左軍對峙。
馬士英最初的算盤是趁著左良玉病重,左軍新退需要休養生息的關頭,先排擠走方原伸入南京城的勢力,然后再應付左軍的東侵,獨吞了南京城。
哪知道局勢的發展是大大出乎他的預料,左夢庚直接替父出征,而且出兵的規模更是空前的強大,令他措手不及。
更有坊間傳聞,這次是左良玉、方原聯合出兵南直隸,雙方協議瓜分了南直隸。左良玉攻打江北的鳳陽府、和州、滁州;方原攻打南京城,徽州、池州,將南直隸江南諸府盡數收入囊中。
而馬士英這方,南京城三萬明軍,鳳陽府黃得功三萬明軍,采石磯劉良佐四萬明軍,加一起也就十一萬明軍,單挑左良玉也頗為吃力,何況還要應付近在咫尺,太湖基地的六萬玄甲軍。
馬士英經過一番深思熟慮,能想到唯一的對策,就是對左良玉、方原分化而擊之。
左軍是沒有任何廉恥,暴掠成性的匪兵,和左軍是沒道理可講的,只能以強兵拒之,南京城的明軍必須前去支援江北戰場。馬士英還向之前就有過結盟,淮安府的藩王朱以海發去了求援書信,請求朱以海再次發兵支援鳳陽府。
而方原畢竟是朝廷的駙馬,更顧忌名聲、羽毛,對方原只能對癥下藥的排兵布陣。
馬士英想到了一個三管齊下的法子,應對方原可能的入侵。
其一,最關鍵的一環,就是仿效當年靖難之役,鐵鉉守濟南城的鬼點子,令死黨阮大鋮在南京城的所有城門掛上明太祖朱元璋的牌位。只要方原還要忠于大明朝,就不敢用炮轟南京城門。尋常攻城戰的話,以南京城城防的堅固,也不會輕易被攻破。方原攻打南京城的時間越長,輿論壓力就會令他越被動。
其二,令人釋放了南京城所有的囚犯,勞役五千人,許諾只要參與守城,戰后便盡數赦免。又給阮大鋮留下五千明軍,湊夠一萬守城軍隊。
其三,令阮大鋮找人傳消息給憤青顧炎武辦的,揭露方原與聲名狼藉的左良玉勾結侵吞南直隸的內幕,希望發動輿論宣傳攻勢給方原施壓,和方原玩起了輿論戰。
做好這些南京城的守備工作,馬士英就帶著南京城二萬五千明軍南下到采石磯與劉良佐部匯合,商議收復江北和州、滁州的事宜。
馬士英這三管齊下之策,確實給方原出了一個大難題。
顧炎武雖然年過三十,但還是個老憤青,他的一接到南京城傳來的內幕情報,立刻就大篇幅的撰文,譴責方原與暴掠成性的左軍狼狽為奸的行徑。
一時間方原轄內諸府是謠言滿天飛,甚至直接傳播左良玉用一百美女收買方原,令方原貪淫而忘義的桃色緋聞。
諸府的學子對左良玉的殘暴是切齒痛恨,對方原與左良玉勾結的行徑更是義憤填膺。
不到五日,在滄浪亭,總督府門前已聚集了五百學子靜坐示威,要求方原立刻出面解釋,并斷絕與左良玉的往來。
十日之內,涌進蘇州城的各府學子至少有上千人之多。
負責錦衣衛工作的秦展見事態越來越嚴重,立刻前來請示方原,要不要派出錦衣衛強行鎮壓,將這些學子全趕出蘇州城,遣送回原籍。
方原要鎮壓這些騷亂的學子,那是舉手之勞。但引發這次騷亂的導火索,確實是方原本人點燃的。大部分的學子也不過是一腔熱血,仗義執言,并非要借機生亂,推翻方原的統治。若強行鎮壓,那就是強行澆滅民間愛國的熱情。
一旦人心垮了,熱血冷了,重建就非一朝一夕之功了。
方原是不得不佩服馬士英,他這三管齊下之計,直接將南京城的政治優勢發揮到了極點,而將方原這方的軍事優勢也壓制到了極點。看來此人和當年的魏公公一般無二,雖品行惡劣不堪,但能力值卻是一等一的強。
應對這次突發事件,暴力鎮壓絕不可取,既然馬士英要玩輿論戰,那就以輿論戰的方式來解決。
方原立刻召來了負責輿論宣傳工作的冒辟疆,主持編撰的柳如是,還有這次軍糧換瓷器買賣的直接經手人徐華,共同商議應對的法子。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