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原在武昌府得到的軍報,孫傳庭已派兩路大軍南下,一路是牛成虎所部兩萬明軍,攻打宿遷;一路是高杰所部,兩萬明軍,攻打淮安府的治所山陽縣。
他離開了武昌府,便乘著戰(zhàn)艦沿長江星夜兼程的往南直隸回援。以新式明軍的火炮配置,再加上優(yōu)勢的兵力,無論宿遷城也好,山陽縣也罷,也抵擋不了幾日。
等方原的援軍抵達九江港時,前方再次傳來軍報,宿遷城在牛成虎猛攻下已搖搖欲墜,李宗澤在守城戰(zhàn)中連續(xù)指揮了三日三夜,被明軍的火炮擊中,身受重傷,已抬回了城內(nèi)養(yǎng)傷。
宿遷城軍情告急,圍困鳳陽城的甘輝留下兩萬人繼續(xù)看管著鳳陽城,余下的兩萬人已奉命趕往與宿遷一水之隔的睢寧。玄甲軍支援的水師也已到位,駐扎在宿遷港口內(nèi),可以源源不斷的將西岸的玄甲軍士運送到宿遷城內(nèi),參與宿遷城的守御。
主將甘輝更是親身前往岌岌可危的宿遷城,代替受傷不能出戰(zhàn)的李宗澤督戰(zhàn)。李宗澤這一撥玄甲軍的元老派之前一貫就看甘輝、施瑯這些鄭氏降將不順眼,更不服這些降將火箭式的提升,反而害得他們這些元老派遲遲得不到擢升。
如今本是事不關(guān)己的甘輝卻出現(xiàn)帶著援兵出現(xiàn)在宿遷城內(nèi),李宗澤見了先是一愣,繼而是感動得流下了淚水,強撐著受傷的身子,沖著甘輝便要下拜。
甘輝忙扶起了他的身子,對他是善言安撫。兩人都是軍旅中人也沒那么婆婆媽媽的閑言,甘輝直接率一萬玄甲軍進駐了宿遷城。與甘輝同時進駐宿遷城的,還有五十門火炮。
方原離開宿遷城時,給李宗澤留下了三十門火炮,經(jīng)過連日來與牛成虎所部的互相炮轟,早已損壞了八八九九。甘輝帶來的五十門火炮,算是給宿遷守軍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更帶來了守住宿遷的希望。
當甘輝所部五十門火炮搬上宿遷的城墻,百炮齊鳴之時,牛成虎所部的火炮陣地本來已占領(lǐng)了火力上風,頃刻間又被打回了原型。在第一輪炮轟下,就損失五、六門火炮。
牛成虎見城里突然來了生力軍,火炮的火力竟然如此兇猛,也不知是不是方原的援軍到了,趕忙令火炮陣地后撤至城上火炮的射程之外,然后再令軍士前去大運河下游探查究竟,有沒有回援的艦隊。
甘輝深知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趁著牛成虎陣地稍稍后退之時,趁著夜色,派了七千軍士出城,孤注一擲的突襲了牛成虎的營地。
牛成虎所部猝不及防,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幸虧所率的乃是孫傳庭練成的新式明軍,無論軍心、戰(zhàn)力都遠勝其他明軍,否則,單只是這一夜偷襲,已足以造成全線崩盤。
牛成虎在損失了三百余明軍后,終于穩(wěn)住陣腳,開始對前來偷襲的甘輝所部展開猛烈的反擊。
甘輝見新式明軍的戰(zhàn)力果然不可小視,再加上偷襲的目的已然達到,再不撤走,那就不是偷襲戰(zhàn),而是陣地戰(zhàn),得不償失。
甘輝當機立斷扔下了兩百具玄甲軍士的尸體,由他親自殿后,掩護余部井井有條的撤回了宿遷城。
雙方初次短兵相接,玄甲軍占了偷襲的優(yōu)勢,殲滅了三百新式明軍,而自身也損失了兩百余人,可說是戰(zhàn)了個不勝不敗。
但牛成虎對甘輝的這次襲營是心有余悸,甚至懷疑是不是方原偷偷的回了宿遷城,玄甲軍才敢組織起這么猛烈的反攻。他擔心再有下次反攻,恐怕就不會是如此小的傷亡,便再次下令全軍撤退二十里,等探聽情報的回來了再行定奪。
甘輝的浴血奮戰(zhàn),算是稍稍替宿遷城減輕了壓力。經(jīng)此一役,他也領(lǐng)教了新式明軍的戰(zhàn)力。他憑著夜襲,才僅僅和這支新式明軍打了個平手,若是正面交鋒,戰(zhàn)力確實頗有不及。
牛成虎將營地后撤了二十里,他也不敢越過二十里的緩沖地帶再去偷襲,否則一旦偷襲失利,被明軍銜尾追擊,怕是沒有一個能回到宿遷城。
甘輝也就鳴金收兵,開始派出軍醫(yī)前來支援,醫(yī)治傷者,恢復守城的戰(zhàn)力。
這方甘輝和牛成虎打了個不勝不敗,那方高杰也早率軍到了淮河岸邊。高杰派出軍士喝令主持山陽縣軍務(wù)的魯王世子朱弘甲投降,安排船只供他們渡河,一同南征揚州府。
卻不料城中的朱弘甲早對高杰所部在淮安府四方劫掠不滿,嚴詞拒絕了開門投降。高杰見狀是又驚又喜,驚的是朱弘甲竟然敢據(jù)守反抗;喜的是,之前劫掠淮安府沿海富商之時,大部分逃走的富商都望風而逃,帶著家產(chǎn)躲進了山陽縣,尋求魯軍的庇護。
魯王乃是大明藩王,高杰也不便追擊,更不敢擅自攻打山陽縣,只能眼睜睜見著一只只肥羊在山陽城里,卻吃不到口中。
高杰正愁沒理由攻打山陽縣,朱弘甲的違抗軍令卻給了他這個口實,遵照孫傳庭的號令,他就可以宣布朱以海、朱弘甲兩父子反叛,攻打山陽縣。
想著山陽城里的肥羊,高杰也不遲疑,立刻劫掠了淮河岸邊的五百艘民船,開始率軍大舉渡河。
山陽城里的魯軍兵力薄弱,更擔負著守城重任,魯王世子朱弘甲只能派出三千軍士前去駐守淮河防線。淮河防線百里之長,區(qū)區(qū)三千軍士怎么可能攔得住高杰強行渡河。在雙方互相對峙了三日之后,高杰的先鋒所部已攻破了魯軍的淮河防線。
淮河防線失守,朱弘甲不敢再留兵在城外,將兩萬魯軍,再加上在大河衛(wèi)的五千魯軍,一共兩萬五千軍隊全退回了山陽城。
高杰以大河衛(wèi)為中軍營,下令五千軍士,在兩道城門外架設(shè)了火炮,正式開始攻城。
明軍的火炮威力雖不如玄甲軍,卻也十分強勁,炮轟了不到兩日,山陽城的東、北兩道城門就已岌岌可危。
魯王府、山陽城生死存亡的關(guān)頭,朱弘甲分發(fā)了魯王府一半的銀子,給諸君將領(lǐng)作為犒軍之用。更是派出了魯王府所有的女眷前去施粥勞軍。朱弘甲更是親自率兵登上城墻,指揮城內(nèi)的魯軍抵御明軍的攻勢。
雙方圍繞著搖搖欲墜的城門爭奪了三日,死傷以萬計,城墻上下早已堆滿了雙方軍士的尸體,戰(zhàn)爭進行得極為慘烈。
高杰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攻克了山陽城的城門,大批的明軍涌入城內(nèi)。
朱弘甲仍然是死戰(zhàn)不退,指揮殘余的一萬魯軍將士退守城內(nèi),開始依托民舍,與明軍打起了巷戰(zhàn)。朱弘甲更是帶著全府女眷,還有一千親兵據(jù)守在魯王府,誓死不降。
雙方早已是殺紅了眼,只有死亡才是最后的結(jié)局。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