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凌河,是滿清的紅線。
廣寧,是滿清的核心利益所在。
吳三桂等關寧軍自袁崇煥時期開始,對這個不成文的紅線是一清二楚,只是從未宣諸于口罷了。
明軍自大凌河之戰后,也從未越過大凌河一步,更莫說前去廣寧。一旦方原決定出兵廣寧,必然就面臨著與滿清的全面決戰。
吳三桂、周遇吉、唐通等晉軍、關寧軍的將領,不是第一次與滿清交鋒,對滿清的戰力是心知肚明。
方原陡然發動這種與滿清的全面決戰,勝負是殊未可知。
景杰卻沒有這些人的顧忌,朗聲道,“攝政王,廣寧是遼西重鎮,乃多爾袞必救之地。攻廣寧,其要害是圍城打援。”
方原見他一眼就看出了廣寧的要害所在,哈哈一笑道,“所以,我軍從皮島登陸遼東侵襲,朝鮮國從柳條邊入境騷擾,就是為了分散滿清的兵力,令多爾袞不敢派出大軍前去援救廣寧。當然,單單是遼東的牽制騷擾還不夠,還需要一支軍隊前去遼河布防,狙擊多爾袞自遼東而來的援軍。”
遼河,就是遼東、遼西的分界河。只要能扼守著遼河防線,就可以切斷遼東前來救援廣寧的援兵。
景杰沉聲道,“攝政王,那就派一支軍隊在營州登陸,先行搶占遼河防線,據軍堡自守。切斷多爾袞援軍的路線,對廣寧的阿濟格關門打狗!”
景杰的建議,方原打心里是十分認同,但認同歸認同,派誰前去卻是比較棘手。
這一支前去遼河布防的明軍,會面臨滿清東西兩線的猛攻,幾可說是九死一生。這種惡戰,必須將生死置之度外,以死相拼,才有可能死里逃生。強行攤派前去的軍隊,只能是不堪一擊。
方原巡視了諸將一周,緩緩的道,“先行在遼河布防,可能遭遇到遼東、廣寧兩線的夾擊。這支突襲軍,必須堅守遼河防線半個月,我軍便可攻陷廣寧,收復遼西。此乃一場貨真價實的硬仗,諸將,誰愿去啃這塊硬骨頭?!”
原先的明朝諸將聽了是默不作聲,方原所言沒有半點夸張。
剛剛在遵永之戰戰勝了滿清正紅、鑲紅二旗主力的赤古臺卻沒這么多顧忌,出來說道,“攝政王,我,愿去遼河防線駐防!”
方原笑了笑道,“赤古臺,還輪不到你,你和景帥,還有玄甲軍的舊部都要隨我出征廣寧。”
他這么一說,就是暗示周遇吉、吳三桂二人,這一次遼河布防的人選,就要在關寧軍、晉軍中選出。
方原望著默不作聲的吳三桂,坐擁一萬關寧鐵騎,卻在裝聾作啞,心生不悅,慢吞吞的道,“吳總兵,關寧軍的祖大壽曾創下了堅守錦州一、兩年的壯舉。關寧軍防御能力乃是天下第一,吳總兵愿不愿去遼河布防?!”
在吳三桂看來,方原交給他這個九死一生,幾乎不可能完成的軍事任務,就是想讓關寧軍去當炮灰,清除異己。
吳三桂猶豫的道,“攝政王,遼河沿線雖有幾個軍堡,但修葺程度一無所知,而且防御也遠不如錦州堅固,怕是守不住半個月。”
方原見吳三桂果然又是怯戰,冷笑了幾聲,再次環視一周道,“既然大明勁旅關寧軍都守不住,周都督,你敢不敢去堅守?!”
他將‘大明勁旅’這四字咬得十分重,充滿了譏諷的意味兒。方原的話就如一個個耳光打在吳三桂臉上,他還敢怒不敢言。
周遇吉是個軍人性子,老而彌辣,被方原一激將,立刻出來道,“攝政王,我愿率兩萬軍士前去堅守遼河防線!”
方原見敢擔重任的周遇吉站了出來,起身大喜道,“好!周都督好豪氣,愿周都督旗開得勝!”
他又意味深長的看了看吳三桂道,“吳總兵,既然關寧軍不敢去遼河戰場,自然也不敢去廣寧戰場了,不如就擔任后勤運輸吧!呵!”
方原提出令關寧軍擔任后勤運輸,就是藐視關寧軍到了極點,也只配運運糧食,搞一搞后勤。
他的態度很明顯,關寧軍要證明還是大明不可或缺的勁旅,就必須拿出真實戰績出來。否則,戰后,方原必然會清算吳三桂,和這支欺軟怕硬的關寧軍。
這一戰,乃是關寧軍最后正名的機會!
吳三桂被逼到了絕路,兔子急了還會咬人,何況是有著大明第一勁旅之稱的關寧軍。他猛地一咬牙,出來道,“攝政王,遼河防線共有兩個軍堡,我愿與周都督一同前去,各自駐守一個軍堡,狙擊多爾袞的援軍!”
方原千方百計的激將,終于逼得吳三桂愿意出戰,微笑道,“好,我就等著吳總兵的捷報!”
崇禎二十五年
二月
春暖花開
在北京城蟄伏了一整年的方原,對收復遼東早已迫不及待,終于開始行動了。
大明的軍隊由三路往遼東進發。
第一路是皮島上趙全忠所部兩萬玄甲鐵騎,張英所部一萬精銳步兵由水師掩護,西行在金州登陸。
第二路是吳三桂、周遇吉所率,包括關寧軍、晉軍在內的三萬明軍,也是由水師運送到營州登陸。這支部隊的任務,就是直撲遼河防線,將遼東遼西攔腰切斷,狙擊從遼東前來救援廣寧的援兵。
第三路則是這次出征廣寧的主力,由方原統領親征。從山海關出關,目標就是阿濟格駐守的廣寧城。
這一支人馬,集結了最精銳的將領和戰士。
景杰任全軍主帥,統籌各方行動;宋獻策擔任隨軍軍師出謀劃策;赤古臺任先鋒,統率擴編后的大明鐵騎四萬前去清掃廣寧城的外圍防線;劉一良的坦克營已擴編到四十輛坦克,隨中軍營一同出征;還有就是中軍營的五萬精銳步兵,八千特戰軍軍士,由郝搖旗統帥。
這一次出征,方原這一路總兵力在十萬左右。若再算上其他兩路兵馬,達到了十六萬大軍。再加上朝鮮國的兩、三萬軍隊的策應。
這一場遼西收復戰,總共投入到關外戰場的兵力,接近了二十萬,還是大明北疆所能集結的最大兵力,也是大明最精銳的部隊。
十日之后,周遇吉、吳三桂率軍從天津衛出發,穿過解凍的渤海海灣,自與遼河只有數十里之隔的營州登陸,打響了收復遼西之戰的第一槍!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