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月老志 正文 第569章 仁將

作者/風斯在下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仁’是孔子極力稱道的一種品質,門人弟子向他請教的很多,孔子的回答往往比較具體,然而若不能聞一知十,舉一反三,便難以體會其豐富的內涵。

    鄭玄解釋,‘人相偶謂仁’。仁就人與人相處的方式。老子,‘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

    世間的情形往往如此,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立錐之地。長此下去,自然戾氣充塞,釀成大的災禍。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所以儒家的主張便是重農抑商,抑制豪強,振恤貧窮,縮貧富差距。這就是所謂的仁政。

    孟子更自信實行仁政能無敵于天下,可惜孔、孟周游列國,無人能夠采用他們的主張,這就讓人心生疑問,仁政有這么好的效力,為什么列國君王不能采用,難道就沒有一個賢明的嗎?

    孟子強調義利之辯,動則,‘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宋儒自以為繼承了孔孟的道統,也特別喜歡分辨王霸、義利的差別。

    事實上義、利并非完不可調和的兩種東西,只不過是一種是天下公利,長遠利益,一種是個人私利,眼前利益。倘若‘仁義’完沒有利益可言,誰還愿意從事呢?

    只不過‘仁義’是公利、遠利,自然會遭到一些只講私利、近利的人反對,世間美善的理想之所以不能實現,往往都是一些卑污下作的人為了維護個人或團體的私利百般阻撓的緣故。

    仁義利在天下,然而和君王個人的私欲享樂卻格格不入,除了傳中的堯、舜似乎沒有多少君主有這么好的情操,能夠一心一意為百姓謀福。諸葛亮治蜀,用心平而勸戒明很有‘仁政’的神髓,但是也難以逃脫人亡政息的命運。

    后儒辨別王道、霸道,多認為王道用禮,霸道用刑,諸葛亮刑政嚴峻便不免任法之譏。

    其實禮和法都是狹義、廣義的分別。狹義的禮指的是繁文縟節,狹義的法指的是刑律規條。廣義的禮則指典章制度,廣義的法指紀綱法度。

    荀卿是先秦大儒,精通禮制,但他的兩個學生,韓非、李斯。都是法家人物。

    隨著生口的增多,政治組織逐漸嚴密,單純的禮不足以厲行約束,春秋晚期各國紛紛制定刑書、刑鼎,用刑律來彌補禮俗的不足也是勢所必然的事。

    這也是孟子文王以七十里行仁政最終成為天下共主,在戰國行不通的原因。文王的時候政治組織比較松散,人民有遷徙的自由,文王行仁政自然可以招致許多百姓。像姜太公、伯夷、叔齊都是聽文王善養老而去投奔的。

    到了戰國時代各國爭城奪地十分激烈,哪里還會任由百姓自由遷徙,像滕國那樣的國,雖然想有所作為,也有心無力。

    仙界的法律有民事、刑事之分,民事可是禮的范疇,刑事則是刑法的范圍。可見禮和刑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

    孔子雖然過,‘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太史公也,‘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為用者易見,而禮之所為禁者難知’。

    但禮主要是一種教化作用,當社會情形日益敗壞,禮的作用也會來薄弱。有道是‘亂世用重典’,真是極有見地的法。

    但是社會的禍患并非一朝一夕而成,除了少數感覺敏銳的思想家、政治家,絕大多數人是不了解整個社會的真實情形的。真到了天下大亂,再如夢初醒去用重典,可就太遲了。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四時的節序。春氣育,秋氣肅殺,是自然的現象,豈能強分善惡?前儒將禮教歸于王道,刑法歸于霸道,加以軒輊,實在不算高明。宋朝積貧積弱,窮促東南,而不敢道一‘利’字,國破地削,終至于神州6沉,成亙古未有之慘禍,這豈是王道仁政該有的效用嗎?

    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保民是儒家的根觀念,這和管仲的富國、商鞅的尊君絕不相同。是以諸葛亮任法無損其為仁政,因為他是‘用心平而勸戒明’,刑政雖峻而百姓無怨。

    至于禮、刑的運用則取決于時勢,遭逢亂世而堅持王道仁政恐怕就不免像孟子那樣到處碰壁了。

    孫子,‘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兵家還需要仁的品質,可見‘仁’不是綁住自己的手腳,一味平和了事的。刑法是用來裁制罪惡的,王道倘若刑措不用,那是對罪惡寬仁,何以保民呢?

    古代遇有新皇登基或重大慶典,往往實行大赦,以此搏一個寬仁的美名。就連頗知政理的唐太宗也未能免此。相傳他將罪犯赦歸,約定期限讓這些人回來伏法,結果罪犯個個遵守約定,太宗龍顏大悅,將他們都赦免了。

    魏征《諫太宗十思書》曾,‘恩所加,則思無因喜而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太宗此舉真是將魏征的諫言丟在腦后了。

    大赦之舉無疑是對律法的輕褻,沒有絲毫可取之處。赦免惡人,就是謀害善人,天下百姓又何能歡欣鼓舞、與君同樂呢?

    孫子,‘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而善戰者無赫赫之功,也可以算作‘仁’了。反之,則一將功成萬骨枯,只能算魔將而非仁將。

    兵爭之中,有侵略、有自衛。侵略是以掠奪殘殺為目的的,自衛則以保民為職事,誠所謂不得已而用之,確乎稱得上一個‘仁’字。

    戰必求勝,戰勝的手段就無所謂正邪了。

    孫子《用間篇》,‘興師十萬,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

    這樣看來,宋襄公不但不懂兵事,而且不知仁政的根,真可是迂闊太甚了。(未完待續。)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岚皋县| 时尚| 宜州市| 台安县| 门头沟区| 玛沁县| 吉首市| 虎林市| 马关县| 平泉县| 朝阳市| 鲁山县| 庄浪县| 左权县| 江西省| 扶绥县| 邵阳县| 静宁县| 图木舒克市| 湟源县| 清原| 邳州市| 五寨县| 太保市| 庄河市| 松桃| 鸡泽县| 永德县| 德钦县| 沁水县| 和静县| 略阳县| 工布江达县| 樟树市| 邵武市| 明星| 商都县| 大化| 深圳市| 石柱| 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