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新人新書,喜歡的來個推薦加個收藏,鼓勵一下支持一下,謝謝
雖然我也如程子一樣,都持有樂觀主義精神,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此行要達目的困難重重。我不知道青石板上圖騰裝飾的怪物,會不會與地下暗河中的黑貓一樣,也在現實中存在。更不明白這些文字的具體意思,不過我猜測應該跟埃及法老墓中的咒語差不多。
之前王叔談及過夏王朝與西域的關系,到后來地下暗河中出現的埃及眾神,使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夏朝的血統問題。我甚至也開始懷疑,當年周穆王西征的目的地就是埃及。
從兩國之間距離或從當時的國家的軍事能力看,都能合情合理解釋的通。因為那個時期埃及的軍事力量,比我們中原地區要強大的多,在歷史上也有可信的證據,顯示他們侵入過中國。周穆王的軍事才能非常出眾,打怕周邊很多國家,或許在當時除了埃及,沒有其他國家可以讓中國的天子,歷經9個月的跋涉去出使。
再回想范蠡墓中的龍膽壁畫,對于夏朝一族的描繪,也完全符合埃及當時的軍事科技裝備。再從另外一個側面看,地下暗河中出現的文字和驅魂棺,又帶有明顯的華夏傳統文化特征,說明他們與中原文化已經有部分融合。
我腦海里把事情前前后后過濾了一遍,希望能盡量做足心理準備,好應付接下來將要面對的狀況。程子卻沒那耐心,他見我蹲著發呆,自個便去搗鼓那青石板。他說想那么多干嘛,咱們見招拆招,來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那才是男子漢氣概。
我被他一激,想想也是既然都到這一步了,就沒有再回頭的道理,反正提起精神警惕性高些也就是了。
我拍拍屁股起來,看著他在那里折騰。兩塊青石板長有米寬有1米5,厚度估計50公分,拼湊的非常嚴絲合縫幾乎沒著力點。程子拿他根本沒折,他氣呼呼道:“他娘的,嵐子,這東西賊重,以咱們三人這點力氣我看打不開啊!
我說:“凡事都多動動腦子,古人尚且能建造水車利用水力,來完成人力不可為的事情,我們也應當可以!
程子停下手看著我,不可置信的反問道:“嵐子,你腦子沒進水吧,你的意思是我們也要弄這么大個水車?!等建成我胡子都白了!
孫小曼思維一向敏捷縝密,她提醒道:“古人建水車應該有更大的用處,如果單為移動這兩塊石板,并不需要建造的這么巨大。所以我們只需要做個類似杠桿的裝置,利用水的沖力就可以移動石板!
孫小曼說的也正是我想的,而我設想中的杠桿裝置,有些類似于古時候的投石機,當然沒必要那么大也不追求精致。首先用兩根粗點的樹干做成X形支撐樁,然后在上面架一根較長撬杠,在它的尾部扇形綁上樹枝,以便增加水的著力面。由于這個杠桿裝置要借用水的沖力,所以X行支撐樁需要可以向前傾斜。
我叫程子別再那里瞎搗鼓了,趕緊一起去砍幾根樹,繩索也不夠還要用樹皮搓幾根。
等我們一切準備就緒天已經大亮,三人吃了點干糧稍微休息一會兒,便又開始忙碌。孫小曼在撬杠一頭綁上繩索,然后在另一頭打了個窟結套在石板左上角,我和程子在水塘邊架起杠桿,在X架上面也綁了根繩索。我怕撬杠上繩索的強度不夠,讓程子回到石板處配合著一起推。等他們做好準備后,我手里墜著的繩索一點點放出,X形支撐樁慢慢向水塘傾斜。撬杠尾部的扇面開始進入瀑布的水柱,越深入杠桿繃的越緊,拍打在上面的水花濺了我一身。這時我聽程子叫道石板已經開始有些松動,可能力度還不夠,于是我再次放出繩索,忽然“咔嚓”一聲撬杠斷裂,徹底散了架,我也一下失去重心向后仰去摔了一跤,眼看著斷裂的撬杠在水塘里沉浮了幾下,便沒了蹤影。這幾百米下來的水,沖力實在太大,我們已經盡量做的夠結實,沒想到還是這么容易就被沖垮了。
我趕緊爬了起來跑到石板處,見程子拿著手電趴在地上,朝兩塊青石板中間的縫隙里照。原來剛才雖然最后的沖力沒能把石板完全移開,但是在兩塊石板一頭的合縫處,還是被豁開了一個0多公分的開口。
我趴下身子也湊上去瞧了瞧,下面是條用石板砌成的通道,它呈45度角向天坑的巖壁方向延伸,里面黑洞洞的看不到底。四個面見不到一個臺階,只有下面的一面有嚴重的磨損痕跡。
孫小曼在一旁說道:“這個通道估計是配合水車工作修建的,從磨損的跡象看,可能是個絞索類裝置!
我認同孫小曼的這一說法,除此之外水車的出現應該沒有更合理的解釋。不管怎樣先打開石門,下去看看再說。
我取回斷裂省下的撬杠,一頭插進縫隙中,孫小曼和程子拉著繩索往下墜,我也抱著撬杠使勁推,幾分鐘后開口便能容人通過了。
我們三人整理了下裝備,又制作了條滑降索,程子一馬當先抓著繩索慢慢下去,隨后我緊跟孫小曼也進入了通道。里面石壁全用幾頓重的石塊砌成,每一塊之間的縫隙都很緊密,通道口處比較潮濕,石壁上滿是苔蘚,下到十多米后便干燥了起來。我們三人相繼下去,洞內幽深無比,需要借助手電筒的光才能深入洞底。最重要的是,落入洞底的時間長達十來分鐘!
達到了底部后我舉著手電筒四周照了一圈,光柱射出五十來米就被黑暗完全吞噬,由此可見下面是個巨大的空間,而我們腳下橫七豎八倒著十多個大大小小的齒輪,大的直徑有三米開外,小的也有近一米,中間是種類似銅錢的方孔,其材質全是當地的花崗巖。
眼前的這些巨大齒輪,瞧的我們三人各個嘖嘖稱奇,它向我們展現的,是一個由數千年前古人智慧和技術雕琢成的奇妙世界。我粗略看了下,發現每個齒緣都有磨損痕跡,說明它們當年都發揮過作用。再看這些齒輪的排列順序,其復雜程度更讓我們三人為之震驚,我懷疑它已經近乎有鬧鐘的這種復雜機械結構。不是眼見為實,我怕都無法相信這么精密的部件,已經在這暗無天日的地下沉睡了上千年。我想如果以他們的這種科技能力看,建造金字塔那確實不是什么難事,更別說眼下這個墓葬。
我們走出齒輪陣,把注意力再次回到這地下空間,它顯得更加神秘莫測。
我們的手電照射范圍有限,就目視可及的地方就有半個足球場大小,高度估計有十來米,其間樹立著一個個沙漏般的石柱,走近細看它不是如之前石窟中那種開鑿的撐頂柱,而是全由石塊砌成。最大處直徑在5米左右,縮腰處估計有二米。我和程子孫小曼三人組成個三角形隊伍,開始往里走一點點探索這個神秘空間。一路所見全是類似這種石柱,我們既看不出它有什么作用,也不明白它排列是否有規律,除了這些整個空間似乎空無一物。
我們三人走走停停,每走過一個石柱都要細心觀察,也不知道走出有多遠,反正只發現每個石柱都有不同的表注符號。我和孫小曼停下腳步匯總了一些符合,正埋頭研究它們的意思,這時聽在另外一個石柱邊的程子叫道:“嵐子,來,快過來,你聽這里面有聲音!
我和孫小曼立刻跑了過去,耳朵貼著石柱細聽,里面確實有“嗡嗡”聲。孫小曼聽了會驚訝道:“是水聲,可能是天坑水塘中下來的水。”
我點點頭:“確實是水聲,看來這些石柱中有部分都是如此,不知道古人這種設計是為了什么目的。?”
程子道:“古墓中設計機關肯定是防盜啊,還能有什么目的!
孫小曼對程子的說法持不同意見,她說按照那老學者的說法,漩渦每年都會間歇性出現,只是單純的為了防盜顯然不大合理。
我對程子的說法也是持保留態度的,但是目前我更希望弄明白它們的用途。又一次陷入迷茫后,我再次想到了羊皮紙地圖,我作了很多假設,最后有種想法讓我感覺比較接近事實。在第二張羊皮紙中,描繪的與第一張相似,但是絕不是相同。所以我估計這里的石柱代表的是第二張羊皮紙上的山峰,三條水系指向三個入口的石柱。
想到此處我立馬叫孫小曼拿出了羊皮紙地圖,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們。程子和孫小曼將信將疑,不過目前也沒有其它打破僵局的方案,只能將死馬當活馬醫。
我們拿著羊皮紙,退回到剛剛下來的通道口,先在視線范圍內的石柱與羊皮紙上作了對照。最初的幾個很快找到了對應位置,接著沿著已經對上號的石柱,去找下一個,果然在圖上顯示山峰的地方出現了石柱。我們信心大增對照著其中一條查找,可好景不長,等到了第三處是就找不到對應的石柱了。
我心有不甘,建議再從新開始找一遍,來來回回三四趟,結果還是沒能找到,到最后甚至先前對上號的都有的沒了蹤影。
折騰了半天,沒一點進展,程子已經有些不耐煩,他說:“馬了個逼,咱們費那力干嘛,見一個砸一個,看看是不是通道不就成了!
我說:“你個豬腦啊,隨隨便便就能砸出個入口來,古人還費這么大力氣設計機關干嘛,誰知道里面都有什么,萬一砸出一管子蝎子來咋辦!
程子聽了悶聲不響,一屁股坐在地上。這時孫小曼說道:“嵐子,你想這會不會跟水塘機關有關!
“你的意思是,水塘的水是利用到這里的?”我問道
孫小曼說:“對,我懷疑這里并不是禁止不動的,而是在某些機關的作用下,時刻在發生著變化!
這種猜測可能性很大,難道我們這么倒霉,早不來晚不來,就在機關剛剛開啟的時候我們闖了進來。
我說:“那么眼前該怎么辦,退回去先?!”
這時程子淡淡道:“回去,說的輕巧,你看看怎么回去!
就在我們聚在一起商量對策時,周邊又發生了變化,當時是對照著羊皮紙上的山峰找到這邊,可眼下與之對應的石柱已經沒了蹤影,也就是說我們無法再按原路返回到下來時的通道處。
這一變故驚的我不知所措,責怪自己太過麻痹大意,這么冒冒失失的就闖進**陣,最蠢的是連退路都沒考慮,使得大家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