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赫答應下來,一方面是覺得,除了培訓面食師外,自己能夠給予田于心的回報太少,這次去董記面館打探信息,也算是一種回報吧。
另一方面,自己也有私心,他深知,董承乾雖然完全沒有藏私的教自己制作面食。可由于董赫本身的急功近利,并沒有全部繼承,只是選擇性的繼承和學習,而現在想來,卻深深后悔。
在他看來,當時董承乾記錄的一些面食種類,未免太形同玩笑了。
比如,一種名叫野菜面餅的面食,來源于華夏大陸古代賢人伯夷和叔齊的創造。
據華夏大陸歷史記載,大商亡大周興之際,有兩個賢人,名為伯夷、叔齊,均是大商王朝末年一個小領主孤竹君的兒子。
孤竹君生前,立了叔齊為繼承人,承襲他的爵位。孤竹死后,叔齊認為,自己是弟弟,應該哥哥伯夷繼承,于是,叔齊就準備離家出走了;而伯夷也不愿意做國君,又要讓位給弟弟。結果,兩個人推來讓去的,就結伴出行逃避了。
國家也不要了,親人也不要了,生計也不考慮了,當時的賢人,好灑脫的。
然后呢,伯夷、叔齊走在路上,聽到人們議論周武王的良好德行,又聽說,周武王在討伐商朝,正在進行推翻商朝暴政的宏圖大業。
伯夷和叔齊就驚奇起來,他們認為,周武王是商朝的臣子,臣伐君,大不敬。
于是,兩個人就結伴去勸說阻攔周武王。周武王和臣將們,都認為這兩個人是瘋子,好無知啊。就把他們很是禮貌的趕走了。
商滅,周興。伯夷和叔齊認為周武王無德,就不愿意做大周王朝的臣民,不吃周朝的糧食,于是,就逃到深山藏起來,以采摘野菜野果為生。
無聊之時,伯夷、叔齊,就把采到的野菜,用自制的石椿和石槽,搗成了稀糊狀,然后攤在被火燒燙的石板上,燒熟成餅狀。
伯夷、叔齊吃著,感嘆著,這真是人間極致的美食啊。
可這樣的美食,也被周武王,或者說周武王的臣下,給破壞了。
伯夷和叔齊是著名的賢人啊,這樣的賢人,卻認為大周王朝和周武王是謀逆。
這怎么能忍,這就是我大周王朝身上的兩塊狗皮膏藥啊。
于是,也不知道是周武王,還是他的臣下,就派了一個特別有學識、特別能言善辯的中年婦女,到兩位大賢人隱居的山上,奚落伯夷、叔齊,說了類似“天下之土,莫非王土,天下之物,莫非王物。”的高雅的學問話。
意思就是:你們兩個人在這里裝牛裝高尚裝賢人,現在,你住的大山,還不是人大周朝和周武王的,你吃的野菜,采的野果,喝的山泉,不還是人大周朝和周武王的。
兩個沒節氣的東西,怎么不隨你商朝去了呢?
幾句簡單的話說完,這中年婦女,或者說是裝扮的中年婦女,就走了。
我想,當時的普通中年婦女,是沒有這樣的明見的,也更是沒有這樣的學識的。
這個中年婦女,不簡單啊。
她走了,伯夷和叔齊兄弟倆,沒幾天,就餓死了。
你不食周粟,那不行啊,你吃的野菜野果,也是“周粟”啊。
最后,周武王派人,厚葬了這兩個兄弟,追悼文寫得很大氣,很是夸贊,有節氣,號召大周王朝的子民向伯夷、叔齊學習,效忠國家,效忠周武王本人。
伯夷和叔齊呢,除了留下“不食周粟”的傳說故事外,還留下了一道野菜面餅的美食。
當然,這道面食到了現在,那肯定是集各種食材之長,真正變成了極致美味。
鮮蔬野菜若干種,有湯汁有小短樣兒,面也采用面粉、玉米面和榆皮面三種,也有將榆皮面換成綠豆面的。
當然,食材可以按自個兒的意思,盡情搭配。
調成一盆,加入鹽、醬、醋等佐料,在鐵餅煎鍋上一攤,規格是一成年人巴掌大小,半厘米出頭厚度的野菜面餅,正面煎三分鐘,反面煎三分鐘,就可以吃了。
那叫一個鮮、艷、嫩、脆,而且還焦黃焦黃的,讓人食欲大開。
關鍵,它還綠色健康。
可這樣食材較多、準備和制作比較復雜的面食,并沒有上面單推薦位,點擊量也不是太高,只是偶有制作,也只能算是面食師的興致所來之作。
當時,董赫覺得這樣一種面食,如今還要保留,這相比世面上常見的火燒、煎餅果子等,不僅價格高,制作時間還長,而且,只是比上訴幾種美味好看一些,好吃一些,在快餐成風的今天,沒有推薦,甚至也沒有保留的必要。
但現在想來,卻是自己的無知和格局太小。
這個確實不是常見面食,更不是火熱的品類,但卻是面食大師水準的一種直接體現。
可如今,董赫這件事情,卻答應的也太過輕率了。
暫不管董赫去董記面館問自己的師傅董承乾,董老爺子會不會把量化精準的細節,甚至還有《董記面食全譜》給他看,首先,董赫這種行為,完全夠得上是公然去竊取董記面館的商業秘密了。
雖然,在這種口口相傳、言傳身教為核心的華夏面食界里,不要說商業秘密,就算是師徒的概念,也基本上淡化了。
這種淡化,已經體現在了董承乾和董赫的關系上,就算在董承乾的父親董坤源這一輩,那董坤源原來帶的那一幫面食師,那自然都是徒弟了,甚至有跟董坤源年齡相若,甚至比董坤源年長幾歲的,自然也是徒弟。
而到了董承乾這里,卻基本上是,來董記面館學做面了,打工了,工作了,這樣的字眼了。
而師傅和徒弟,都被有意識的忽略和淡化了。
面食行業本身,已經在漸漸的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只是,身在其中的人,或者不以為然,或者,并不覺得有什么不妥。
這種變化,就這樣潛默移化的,一日一日進行著。
……
董赫登門到董記面館的時候,董承乾依然微笑相迎,隨著年齡的增大,董承乾也越來越能理解了董赫的選擇。
畢竟,三晉面食給他的,是自己幾乎十年才能給的。
就算是自己親兒子,面對這樣的職業抉擇時,敢說不心動嗎?
看來,也怕是未必。
而崔凌玉卻有點兒看不上董赫,對董承乾支開她的話,她一概不理會,她到底要看看,這個董赫,黃鼠狼給雞拜年,到底來干什么?
別看董赫不擅言談,但不擅言談的人,往往都比較直接,每一句話,都直指向目的。
“董叔,我想跟你了解一下,你們那個量化精準的政策,還有,你的那個《董記面食全譜》能不能,也借我看看啊?”
能夠直接說出這樣的話,不是臉皮太厚,就是完全無知。
而董赫,恰好就是無知法盲的那一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