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解決了,高興了啊?小子。”和宏聲也“哈哈”大笑著問道。
董嘯猛的點了幾下頭。
其實,同樣的話,在101歲的和宏聲口中說出來,聽著就那么舒服。
如果說,哪怕是一個六十歲的老頭,“小子小子”的叫,也會讓人很是不舒服,覺得沒有禮貌。
“那好,再陪老爺子我,練幾趟拳。”說完,和宏聲邊走拳法,邊向董嘯,介紹開了他練的這套拳法。
但很奇怪的是,和宏聲老爺子,從頭到尾,根本就沒提,這是和家拳。
……
在和宏聲老爺子的介紹下,董嘯才對這和家拳和五禽戲的關系,有了深入的了解。
原來,這和家拳,還真就來源于五禽戲,是在五禽戲的基本上,衍生變化而來的。
五禽戲,是華夏大陸傳統文化中導引養生最著名的功法,說它著名,一方面是簡單易練,人人可學;另一方面,那是因為,這套功法,是華夏大陸最負盛名的一位神醫華佗,發明創造的。
華佗生活行醫于華夏大陸大漢王朝的末年,不僅醫術通神,而且著作頗豐,但可惜的是,由于當時傳播條件和保存條件所限,僅僅也只有這個通過口口相傳、言傳身教的“五禽戲”,得以最終流傳了下來。
華夏大陸,堅持練五禽戲者,皆長壽。
五禽戲中,華佗明確的說,這是他根據華夏大陸大周王朝時期,一位偉大的思想家莊周發明的“二禽戲”基本上發展而來,終成”五禽戲”。
五禽戲的含義,非常直白,也就是人類模仿五種禽類或動物的動作,以達到鍛煉和養身的目的。這五種動物或禽類,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
華夏大陸歷代記載,比較全面而詳細的五禽戲練法,在華夏大陸大晉王朝和大隋王朝交替時期的南北朝混亂時期,由陶弘景所著《養性延命錄》中有記載:
五禽戲,虎戲者,四肢距地,前三擲,卻二擲,長引腰,側腳仰天,即返距行,前、卻各七過也。小計8式。
鹿戲者,四肢距地,引項反顧,左三右二,左右伸腳,伸縮亦三亦二也。小計6式。
熊戲者,正仰以兩手抱膝下,舉頭,左擗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小計6式。
猿戲者,攀物自懸,伸縮身體,上下一七,以腳拘物自懸,左右七,手鉤卻立,按頭各七。小計6式。
鳥戲者,雙立手,翹一足,伸兩臂,揚眉鼓力,各二七,坐伸腳,手挽足距各七,縮伸二臂各七也。小計10式。
五禽戲,不局大小動作,總計34式。
這五禽戲,講究天人合一,適度而止,因人而宜,以微微出汗為宜,身體弱者,可以先練一禽二禽,慢慢再到五禽,及至逐漸到可以練習幾遍的地步。
長年堅持下來,有“消谷食,益氣力,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之功效大果。
陶弘景也在《養性延命錄》中,把神醫華佗的五禽戲精神,一言給解釋了個淋漓盡致,那就是“任力為之,以汗出為度”。
而和家拳,在五禽戲三十四式基礎上,又在虎戲中,增加了一個鍛煉腰部動作,在猿戲中增加了一個鍛煉手肘部動作,遂形成了和家拳三十六式的今天。
講完了拳法的來龍去脈,和宏聲笑嘻嘻的說道,“孩子,我就是靠這套拳法,活到了一百零一歲啊,你看我,年歲一百有一,還耳目聰明,齒牙完堅,身體跟壯小伙子一個樣兒。”
一來二去,董嘯已經跟著和宏聲老樣子,演練了十余遍了,整個人,也越發的精神了起來。
看著董嘯像模像樣的演練完了最后一遍,和宏聲笑著說道,“可以了,孩子,今后,你早上起來,就在你董家大院里,演練個三遍兩遍,就足夠了。”
董嘯聽了,點了點頭,算是真正把這套“和家拳”給記在了腦海當中了。
可這時,和宏聲一句話,卻讓董嘯很是震驚。
和宏聲此是笑意盈盈,說出一這樣一句話,“孩子,其實,這套拳法,根本不叫什么和家拳法,而應該稱為董家拳法啊。”
董嘯一愣,怔在了當場。
……
不會吧,董嘯心里,一百個不相信。
他們董家,那可是面食世家,不是什么武術世家啊,做晉川面食會,練武耍拳,真的沒有聽說過。
和宏聲老爺子,見董嘯不說,長嘆一聲,才說道,“孩子,這事是真的。我都一百零一歲了,到了想說真話,就能夠說真話的地步了。這套所謂的和家拳,應該叫董家拳,這套拳法,是四十年前,你祖爺爺董玉則,教會我的。”
說完,和宏聲手握胡須,笑著看著董嘯。
見董嘯沉吟不語,和宏聲又爽朗的大笑了幾聲,“孩子,今天呢,我把這套拳,又還給你們董家了。”
最終,和宏聲的一番解釋,董嘯才明白了這當中的來龍去脈。
原來,這件事情是真的。
神醫華佗正當盛年的時候,游歷采藥行醫到晉川行省大夢山,那時,晉川行省還不叫晉川行省,但大夢山,已經叫大夢山了。
神醫華佗游歷到大夢山山腳下,也即是現在董記面館所在的地方時,那時,龍城地區還沒有,整個潞城,那也就一個幾千人的小鎮子。
華佗雖然是神醫,但肯定也要吃飯啊,董記面館幾餐面食下肚,頓時折服了神醫。
古時候的神醫,大都講究個望、聞、問、切,望氣之術強大,華佗見董家的這位先祖,雖然后蔭強大,董家必興,可他本人,卻不是長壽之相。
出于憐憫,華佗就將自己新創的五禽戲三十四式,傳授給了董家先祖,并表明了自己是華佗的身份。
華佗也不說透,董家先祖非長壽之相的天機,只是叮囑,這套五禽戲,每日依樣練習,晨起鍛煉,一日三次,不可懈怠。
說完后,神醫華佗采藥游歷已畢,就又云游四海去了。
那個時代,無論窮民百姓,還是達官貴人,富商巨賈,無不將醫生視為神明,醫生的話,豈敢不聽,于是,董家先祖日日練習。
后,短命之相,本應中年死去的他,竟然高壽到七十有六,才壽終正寢。
那個年代,這絕對是一個高壽。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