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0海州港,多修路</p>
【今天的章節奉,求求收藏訂閱了!!】</p>
“你們水軍準備的怎么樣了?可否出征啊!”</p>
這個時候,李子霄笑看著陸遠和洪生兩人,出言問道。請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說</p>
李子霄這么一問,陸遠和洪生兩人,更加印證了他們心的猜測,李子霄是要奪取這座耽羅島了。</p>
“將軍,我們水軍全體將士,早等得不耐煩了,請將軍下命令吧!”陸遠和洪生兩人激動的單膝跪下,請戰道。</p>
“好,既然你們都猜到了,那我命令你二人,即日起,率領水軍出征耽羅島,將耽羅島給本將拿下來。</p>
耽羅島此時算是有人,也不會太多,朝鮮對于此島的經營力道并不大。</p>
你們拿下耽羅島的難度并不大,但我要求你們不許放走島一人離開,不能將咱們占據耽羅島的消息傳出去。</p>
明白嗎?”李子霄對陸遠兩人,提出他的要求。</p>
“是,將軍,必不辜負將軍所望。”</p>
“好,我在徐州等你們的好消息。”</p>
李子霄隨后離開了洪澤湖水軍大營,以白龍軍水軍的實力,此時要想拿下耽羅島,基本沒多大困難。</p>
這件事,他交代給陸遠和洪生兩人,相信他們能夠做好的,如果他們連這么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p>
李子霄還真不敢繼續將水軍,交給他們兩人執掌,同時陸遠和洪生也迫切希望建立功勛,加重水軍在李子霄心的地位。</p>
每次看到白龍軍陸軍將領,一個個跟隨李子霄立功殺敵,得到李子霄的重用,陸遠和洪生兩人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p>
至于這個時候,耽羅島到底是歸屬大明的,還是歸屬朝鮮的,在他們眼根本不重要,他們只聽李子霄的。</p>
李子霄離開洪澤湖的水軍大營后,并沒有前往揚州,而是去視察了清江船廠。</p>
這次他再次來到清江船廠,見到的不再是一次那一片蕭瑟荒涼的場景,而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p>
不得不說,李巖將清江船廠改造的很成功,給清江船廠重新注入了火力。</p>
其實,李巖改造清江船廠的辦法,很簡單粗暴。</p>
他依靠李子霄的支持,拿著李子霄的手令,從衛老夫子這位‘李子霄的錢袋子’手里,支取了大筆銀子。</p>
有了銀子好辦了,李巖首先對清江船廠進行改制,制定了新的管理制度和薪資、獎勵制度,新的制度讓船廠的那些工匠們,看到了希望。</p>
隨后,李巖花費巨資,對清江船廠進行整治、改造,淘汰老舊設備,疏通船廠,然后向大明其他船廠‘挖墻角’。</p>
他利用李子霄的名號,花了不少銀子,從大明此時其他幾家官營、甚至是私營船廠,挖到了一批頂尖的造船工匠。</p>
這些頂尖造船工匠的到來,彌補了清江船廠頂尖造船工匠的流失,帶來技術流失。</p>
這些被‘挖’來的頂級造船工匠,一個個全都具備,制造大型海船的經驗和手藝。</p>
這讓解決了清江船廠,制造不了大型海船的窘境,為清江船廠注入了新的活力。</p>
最后,李巖機需要給船廠拿到訂單,讓船廠可以正式開工,讓船廠自己制造效益,進入良性循環。</p>
這一點,更簡單了。</p>
李子霄的水軍,此時缺戰船,同時由周擎正在籌建的李家船隊,此時也正缺少那種大型海船。</p>
所以,清江船廠未來幾年內,都不會擔心沒有訂單,而每造一艘船,負責的工匠們都會有提成。</p>
這大大刺激了工匠們的積極性,這樣,李巖只用了短短四個月的時間,讓一家幾進廢棄的大型船廠,重新恢復火力,正式開工。</p>
隨后,李子霄前往淮安府海州,也是后世的連云港,因為這里正在修建一處海港。</p>
明末這個時代,因為黃河還未改道,經過江北入黃海,黃河帶來的大量泥沙,淤積的江北沿海,讓這里很難有適合做海港的地方。</p>
如果,你看后世地圖,會發現,后世的江蘇沿海,明末這個時代整整外東擴張出很大一片土地。</p>
特別是古黃河入口處,更是沖積出很大一處平原,所以別看李子霄占據江北這么一大片地盤。</p>
可是,他很尷尬的發現,他竟然找不出幾個適合建設海港的地方,揚州算一個,此時的長江入口附近,也完全不是后世的模樣。</p>
李子霄正在派人去考察,看看那里可以適合建造港口,而整個江北沿海,李子霄唯一找到合適,建設海港的是海州了。</p>
其實,明末這個時候,山東境內、遼東沿海和東南沿海境界,以及廣州境內,是最適合建設海港的區域。</p>
例如,此時山東有名的登州,是絕佳的海港之一,李子霄早垂涎好久了。</p>
可是,這四處地盤,每一處此時在李子霄手里的,甚至遼東之地,更是已經落入韃子手里。</p>
只不過,好在韃子是陸地猛虎,韃子精騎野戰更是所向睥睨,可是他們卻下不了海。</p>
韃子想要發展水軍,你得問問那些剛剛從深山老林,跑出來的野人韃子們,有造船的手藝嗎?</p>
造船技術可是一門技術活,那是一代代手藝技術傳承下來的,可不是隨便在深山老林,和野獸搏殺能學會的。</p>
要不是此時,他沒有任何名義,能夠帶兵入山東,實際掌控江北,已經吃相怪難看了。</p>
他要是在揮軍北,占領山東,估計崇禎直接會下詔,將其打成叛逆的。</p>
此時時機還不到,李子霄只能先耐心等待。</p>
一旦李自成攻破京城,大明亡了,李子霄到時候會以北勤王為名,途經山東,順手將山東給占了。</p>
等老子霄抵達海州的時候,這里的海港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p>
一個被錢廣元派來,負責海州海港建設的年輕官吏,看到李子霄到來,一臉激動而又緊張的跑過來。</p>
“下官海州督造劉經發,拜見將軍,不知將軍駕到,未能出迎,還望將軍贖罪。”</p>
這個年輕的官吏對著李子霄,恭敬的行禮道。</p>
“沒事,起來吧。我也是悄悄來的,沒通知海州州衙,直接到了你這里,跟我說說你這里的情況吧。”</p>
李子霄隨意的擺擺手,詢問道。</p>
“是,將軍,自從兩個月前,老師派我到海州,負責主持海州港的修建。</p>
到現在為止,在海州知州譚大人的大力協助下,我們一共招募民工兩萬余人,已經完成了大部分海港的修建。</p>
按照目前的進度,只要再給我們半個月的時間,海港便能夠全部竣工,到時候便可投入使用了。”</p>
這個叫劉經發的青年官吏,正是錢廣元的學生,此時對李子霄仔細介紹起海州港的修建進度。</p>
“恩,進度還可以,要讓這些民工吃飽了再干活,一日三餐,工錢也要按時發放。”</p>
李子霄在港口內走著,四處視察正在工作的民工,對著跟著李子霄身后的劉經發,訓誡道。</p>
反正這個時候,李子霄手里有的是糧食,當然絕大部分都是紅薯,也不能干放在地窖里發霉啊!</p>
正好給這些民工提供三餐,這些民工多為貧苦農民,他們來出工,一方面是為了一日三餐,這樣能為家里減輕負擔。</p>
還能拿到微薄的工錢,貼補家用,百姓一個個都紛紛積極,所以修建海州港而招募的民工,只用了短短幾天時間。</p>
完全沒有出現,像往日朝廷征召青壯男子服勞役時那樣,家家戶戶的青壯男子,全都磨磨蹭蹭的,不到官府帶人到門催,他們是不愿意出工的。</p>
有時候,朝廷組織修建一處官道或是水利,都能用半個月,甚至一個月的時間,都征召不來足夠用的民工。</p>
非得讓當官的,帶著官兵一個個挨家挨戶催促,到最后他們不得不出來。</p>
“是,將軍放心,民工每日標準的一日三餐,不會讓他們空著肚子干活的,早是玉米粥或是地瓜粥,民工們也很喜歡。</p>
午餐則是菜湯,一張粗面餅子,外加三個煮熟的紅薯,晚餐一般我們都不做,大多數民工都選擇領了紅薯回家和妻兒吃。</p>
那些民工都念著將軍的好,他們都是第一次見到這么體恤百姓的將軍。”</p>
聽著劉經發的話,李子霄心里其實蠻慚愧的,這樣的伙食放在后世,估計沒人會吃。</p>
但放在這個時代,在那些貧苦農民眼,卻是非常豐厚的待遇了。</p>
李子霄此時手里錢糧,當真是不少。</p>
剛剛李子霄還從李自成手里坑來了兩百多萬兩銀子,可同樣的,李子霄此時手下要花錢的地方,也是多如牛毛。</p>
他必須精打細算,但他依舊遵循自己的底線,沒有無償征召這些農民服勞役,至少提供給他們一日三餐和微薄的工錢。</p>
這個時代的華夏百姓更加善良,李子霄僅僅提供這樣磕磣的待遇,已經算是夠摳了,但放在百姓眼,依舊是感恩戴德。</p>
“參見將軍,下官譚元剛剛收到手下人的匯報,說將軍來了海港工地,匆匆趕來了。”</p>
一個年官員,這個時候也是急匆匆趕到,拜見李子霄說道,此時是海州的知州譚元。</p>
在李子霄的記憶,譚元此人是舊系朝廷官員,當初他入主淮安之時,基本沒怎么對淮安進行大換血。</p>
除了撤掉幾個名聲特別壞的當地官員外,淮安此時基本三分之二的官員,依舊還是當初朝廷任命的官員。</p>
譚元此人還是較有能力的,也很識時務,面對李子霄要在海州修建海港,他也是積極配合。</p>
要知道,劉經發能夠在海州,這么順利的招募到足夠民工,順利快速的修建海州港,絕對離不開譚元的協助。</p>
“譚大人,我之前是走漣河過來的,從新壩下船后,到你們海州這一段路,可是不怎么好走啊!</p>
那道官道已經有些年頭沒有修繕了,你們海州衙門,沒打算重修一下嗎?”</p>
李子霄沒有去看譚元,而是找了一處地形較高的位置,觀看整個海州港的情況。</p>
但李子霄這一番話,讓本十分緊張的譚元,心里更加惶恐了。</p>
譚元算不李子霄手下的嫡系官員,對于李子霄的脾性不太了解,但所有人都知道,李子霄是個精明,不容易糊弄的強勢將軍。</p>
而且,譚元繼續能夠繼續坐在海州知州的位置,也是說他當初站對了隊,認可了李子霄實際掌控淮安的事實。</p>
要不是,化作一般的朝廷二將軍,譚元也不至于如此恭敬,一副手下人的姿態。</p>
因為,正常的情況下,李子霄作為大明將軍,屬于武官,根本沒資格去管這些官的事情。</p>
可李子霄不同,這個時候譚元擦了一把額頭的汗珠,在心里想著,該如何回答李子霄這個問題,這可關乎接下來他的官路生涯啊!</p>
這個時候,譚元可不敢作死的說,你李子霄是朝廷武將,憑什么管我海州民務,那完全是在作死,譚元不會那么傻。</p>
“將軍,不是下官不想修啊,而是州衙里沒錢呢!”譚元想了半天,只能用哭窮這一個辦法了。</p>
只不過,譚元也說的沒錯,他的州衙里確實是沒錢。</p>
李子霄入主淮安之后,為什么能夠獲得所有農民的支持,一方面是‘土改’政策太符合此時大明百姓的心意了。</p>
另外一方面,李子霄還取消了大明朝廷,往日施加在農民身的所有苛捐雜稅,百姓不支持他才怪。</p>
但如此一來,各地州縣最大的稅賦來項,等于沒了。</p>
而李子霄當初為了和平接管淮安,答應可以在淮安免半年推行‘商業稅’,給當地商人一個準備時間。</p>
但其實,是李子霄手下人手有限,飯要一口口的吃,什么政策都不可能一下子鋪開。</p>
海州剛剛收來的稅賦,也按照李子霄給各州縣的民政長官下達的命令,收購了百姓手里的紅薯,購買耕牛、農具等,租借給百姓。</p>
此時,譚元的手里是真的沒錢,除非他向李子霄申請銀子,否則他根本沒錢修路。</p>
而且李子霄此時可是明令禁止,不許各地官員,隨意征召百姓服勞役,加重百姓的負擔。</p>
那么也意味著,譚元手里要是沒銀子,現在根本辦不成多大的事情。</p>
李子霄這道命令,其實也是變相的給各地民政主官分了權,各地州縣那些掌管錢銀的官吏,手里的全力變相的大了。</p>
本來自 http:///html/book/36/36093/index.html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