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村隸屬清水鎮清河鄉,地處清河鄉東北面,距鄉政府所在地約莫20公里,從溪山村通往鄉鎮的道路皆為土路,交通極為不便。
有句話叫“要致富,先修路!沒有交通就沒有發展”,由此可以推斷,溪山村貧窮落后。
事實也是如此,溪山村在普寧眾多村落中屬于吊車尾那種,在溪山村生活的民眾雖沒慘到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但因為交通原因,生活在溪山村的老人就似與世隔絕般被局限在一個小小村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至于年輕人?他們朝氣蓬勃,敢拼敢闖,最主要的還是這些年輕人都想見識一下外面的花花世界,試問他們又怎會像父輩祖輩那般得過且過,一輩子都呆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小村落呢?
由于這年頭,村里的年輕人都流行外出打工,一年難得歸家一次,混得好的甚至把家里人接走,這也導致溪山村的人口越來越少,只剩一些老幼病殘。
在陳默的大綱設定中,陳家祖祖輩輩就是生活在這么一個貧窮落后的村落,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日子,直到陳默這一代才算真正意義上的走出大山。
別看在陳默的大綱設定中,陳默養父陳實人如其名,老實巴交,但“老實”不代表“蠢笨”,起碼陳實就明白一個道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總而言之,六個字——知識改變命運!
若不是在陳默的大綱設定中,原主是一枚不折不扣的學渣,保管陳實就算自己不吃不喝也會供兒子讀大學,奈何大綱不可逆,原主的學歷止步于高中。
高中學歷很低嗎?這就要看和誰比了?放眼溪山村,除了陳默的發小姚軍外,誰的學歷能高過陳默?要知道生活在溪山村的人尤其是老一輩的,能有小學文化程度就已經很了不起了,譬如陳默養父就是小學文化,再譬如陳默養母連小學文化都沒有。
學歷只是就業的一塊敲門磚,當初陳默又不知自己會穿越到小說世界取主角而代之,所以沒給主角一個高起點,不過主角也不是單純的窮吊絲,其身世較為復雜,可以媲美那些經常在晚上八點檔上演的狗血劇。
大家千萬不要噴,當初陳默不是不知道自己會穿越嗎?他只是單純的想在主角身上感受一下自己從未享受過的父母之愛,這才“買一送一”,不僅給主角安排了一對將他視為己出的養父養母,還在大綱中安排主角在小說中后期認回自己的親生父母。
不管怎樣,從陳默魂穿主角那刻,他就是這個世界的陳默,即大綱設定中的未來網文之父兼眾神之主,不再是現實世界中的那個撲街小寫手,所以不管主角的身世復雜還是狗血,陳默只能坦然接受。
正因為坦然接受,陳默才在國慶小長假的第二天踏上了回鄉之路,他先從市內坐小巴車到縣城,然后轉乘面包車到鎮上,最后又攔了一輛摩托車顛簸在回家的土路上。
人們常說“近鄉情怯”,以前陳默對這四個字了解不深,不過此時此刻,他卻深有體會,越是靠近溪山村,他的一顆心越是無法平靜,甚至有股當逃兵的沖動。
是的,逃兵!
誰讓陳默是個不折不扣的冒牌貨呢?雖說現在的他已取原主而代之,但他畢竟不是土生土長的原主,做賊心虛在所難免。
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
既然陳默早晚都要面對從小將原主撫養長大的養父養母,那他何不早一些面對呢?要知道前世身為孤兒的他比任何人都要渴望得到父母的疼愛,若非如此,陳默也不會在設定新書大綱時替主角安排兩對父母。
或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段生命的終結,代表著另一段生命的開始。
這不,陳默在小說世界得到了新生,并彌補了前世沒有父母的遺憾。
盡管陳默已經接受了自己的新身份,可他一想到自己不久之后就會見到一把屎一把尿把原主拉扯長大的養父養母,一顆心極為忐忑,深怕被養父養母發現他是一個冒牌貨。
比之啥也不知道的原主,陳默更加重視這段親情,他壓根兒就不在乎陳實夫婦是不是農民出身,他在乎的是陳實夫婦認不認可他這個做兒子的。
因為重視,所以緊張!
陳默眼瞧自己乘坐的摩托車距離溪山村越來越近,忍不住開口道:“師傅,你能不能把速度放慢點?”
摩托車司機聞言,先是瞟了一眼摩托車里程表,只見表盤內的指針不偏不倚正好指向60,暗想60km/h這個速度很快嗎?要不是鄉間土路不好走,他還能把速度提高兩個檔次。
隨后,摩托車司機從倒后鏡中再次打量著陳默,老實說,陳默打扮得很時尚,一眼瞧去壓根就不像農村小子,而且單憑外表,摩托車司機也看不出陳默哪里弱不禁風?
陳默見摩托車司機一沒放緩行駛速度,二沒搭理自己,又道:“師傅,你聽到我說話沒?”
摩托車司機并不知陳默是近鄉情怯,還以為陳默擔心他開得太快出事故,這不,摩托車司機自信滿滿道:“聽到了,只不過我覺得你的擔心是沒有必要的,我從13歲開始騎摩托車,如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摩托車駕齡,別的地方我不敢給你保證,清水鎮這一帶我閉著眼睛都可以帶你兜一圈。”
陳默這才明白,敢情摩托車司機以為他是一個沒膽的軟蛋,你妹,區區60km/h的行駛速度怎可能讓他膽寒?他這不是近鄉情怯嗎?
“師傅,我不是不相信你的技術,而是我有一段時間沒有回家了,所以你懂的。”
“哦~明白。”
摩托車司機秒懂,放緩了行駛速度,并八卦道:“小伙子,我看你穿著體面,蠻時尚的,應該在外面混得還不錯吧?”
“還行吧,事業剛剛起步,趁著國慶小長假,回家與父母聚一聚。”
“這年頭像你這種有孝心的年輕人已經不多了,要是我家那小子長大有你一半孝順就好了。”
陳默淡淡一笑,沒有接話,孝不孝順不是靠嘴說的,而是靠實際行動做的,他也只是想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親情而已。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