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貴妃知道趙家和太后暗中聯(lián)手的事,再加上太后和勇國公府對皇上換封地一事一再阻攔,就知道崇州肯定有貓膩。 崇州這么多年相安無事,皇上一換封地,就開始鬧匪患,太子還在清柔公主出嫁之際,主動請纓去剿匪,他一個連京都都沒離開過的太子,他懂怎么剿匪嗎? 這不明擺著是去撿功勞的,這樣的好事,她自然要想辦法摻和一腳的。 只是她怎么撒嬌,皇上都不為所動,多說幾句,皇上甚至動怒,李貴妃就把這念頭打消了。 從御書房回昭陽宮后,李貴妃就吩咐宮女道,“請國公爺進宮一趟。” 那邊宮女派人去傳護國公進宮,這邊李貴妃和柳賢妃還有幾位嬪妃商議怎么給太后辦壽宴。 嫁進宮這么多年,皇上的壽宴、皇后的壽宴都參加過不少,但因為北涼使臣要來賀壽,這壽宴自然要多些花樣,不能丟了皇家的顏面,她還得防著不讓趙皇后使壞,不然在北涼使臣面前丟了大周的人,她手里的鳳印可就保不住了。 而且時間緊迫,她們沒有時間慢慢琢磨。 粗略的商議了一番,李貴妃讓幾位嬪妃都回去想想有什么好主意。 等她們走后,不過一刻鐘的世家,護國公就來了。 護國公還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擔(dān)憂道,“貴妃召臣進宮,可是出了什么事?” 護國公給李貴妃見禮,李貴妃趕緊將他扶起來道,“父親不必多禮,找父親來是有件事要與您商量。” 護國公坐下,宮女上了茶,除了最信任的嬤嬤外,宮女太監(jiān)都屏退,李貴妃這才道,“崇州鬧匪患,皇上派太子去剿匪。” 護國公眉頭皺緊,“派太子去?” 李貴妃點頭,“不知道皇上為什么會這么做,但我讓三皇子和太子一起去,皇上怎么也不答應(yīng),太子難得離京,這么好的機會,絕不能錯過。” 以前,宮里是趙皇后在管,李貴妃的手伸不進東宮,而且在皇宮里謀殺太子,就算做的再滴水不漏,趙皇后也會死咬她不放,拉她做墊背的。 可離了皇宮就不一樣了,當(dāng)初刺客算計太子,趙皇后和趙家至今也沒查出來是誰算計的太子,長樂郡主被殺,也沒有什么線索,李貴妃覺得趙家和太后的勢力一般的很。 還有宮里,東宮被燒,刺客挾持清柔公主,不也沒抓到。 還有離王府,連皇陵都被刺客闖進去…… 都是群紙老虎。 她以前就是太膽小了,顧忌這顧忌那,才會過的這么辛苦,太子一死,以趙皇后的年紀(jì),她不可能再生一個太子,這儲君之位自然就是三皇子的了。 本來把三皇子也塞去,半道上派人刺殺,太子被殺,三皇子重傷,也能洗脫她的嫌疑…… 一旦太子出事,三皇子受傷,絕對不會繼續(xù)前行,真到崇州去。 她就算再蠢,也不會不知道崇州對三皇子和護國公府來說是龍?zhí)痘⒀ǎJ不得。 可是,皇上不答應(yīng),李貴妃也沒辦法。 說是商議,其實李貴妃已經(jīng)拿定主意了,她道,“趙皇后既然同意讓太子去,肯定會做好萬全準(zhǔn)備,這事一定要做的隱秘。” 她可不想太子沒除掉,反倒把護國公府搭了進去。 這是除掉太子最佳時機,護國公也知道,雖然冒險了一點,但既然選擇了和太子爭那個萬人之上的位置,就注定會有人犧牲。 不是太子死,就是他們亡。 護國公不能在后宮久留,待了不到半盞茶的工夫,他就告退了。 他沒有去見皇上,但是他回護國公府時,剛下馬,小廝就稟告道,“國公爺回來了,沐陽侯等了您一會兒了。” 護國公有些詫異,沐陽侯怎么回來找他? 難道是商議親事? 要真商議親事,也不會找他商議啊。 怕是有要是,護國公趕緊去見沐陽侯。 正堂內(nèi),沐陽侯正在喝茶,聽到腳步聲,他就把茶盞放下,站起身來,往前走了幾步就見護國公,護國公道,“沐陽侯怎么有空來我護國公府坐坐,有什么事,咱們?nèi)空f。” 沐陽侯就隨護國公去書房了,一腳踏進書房,沐陽侯就道,“護國公進宮是為太子去崇州剿匪一事去的?” 護國公腳步停住,望著沐陽侯道,“沐侯爺來是為了這事?” 沐陽侯點頭,“正是為了此事。” 護國公不覺得太子去崇州剿匪一事,有什么地方需要沐陽侯來找他商議的,難道沐陽侯也覺得這是除掉太子的最佳機會? 沐陽侯應(yīng)該不至于因為兒子娶了他孫女兒,就這么為三皇子著想,肯定有別的原因,護國公一時間摸不著頭腦的望著沐陽侯,“沐侯爺有話不妨直說。” 沐陽侯就直言不諱了,“這一次讓太子去崇州是皇上和離王的決定,讓我來找國公爺?shù)囊彩请x王。” 護國公眉頭皺成麻花了,“是皇上和離王讓太子去的?” 沐陽侯點頭,“皇上和王爺為什么這么做,我并不知道,但肯定有深意。” 王爺肯定能猜到護國公不會放過這么好的機會,未免壞了他和皇上的好事,所以讓他來打聲招呼,畢竟沐陽侯府和護國公府即將結(jié)為親家,他登門不會太惹人起疑。 要是離王沒事往護國公府跑一趟,朝堂都會震動幾下。 護國公皺緊的眉頭松開,道,“貴妃方才傳我進宮,的確是商議這事,她怕是趙家故意引我國公府和三皇子上勾,讓我不要輕舉妄動,盡量打聽出內(nèi)情,有勞沐侯爺親自登門告知,也省的我和貴妃胡思亂想。” 雖然沐陽侯不會害護國公府,但太子畢竟太子,護國公府和李貴妃意圖刺殺太子,這是死罪,不能大大咧咧的承認(rèn)。 沐陽侯只是傳話的,他道,“國公爺心里有數(shù),那我就先告辭了。” 護國公笑道,“我送你出府。” 再說趙家,得知太子去崇州剿匪的消息后,先是生氣,覺得太子太任性了,這么大的事都不事先和他們商議一番,就火急火燎的把差事往身上攬。 可趙翌覺得太子這樣做很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果這回能抓到護國公府的把柄,就能打壓的三皇子翻不了身,太子這一招釜底抽薪之計,實在不容小覷。” 趙老太傅也覺得以前太小瞧了太子,竟沒看出來他有膽有識。 可這樣的膽識對趙家來說,不是什么好事…… 尤其,最近太子開始頻繁拉攏朝臣,越來越將他的話當(dāng)成耳旁風(fēng)。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