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ontent"> 劍舞唐代是中國史上百花怒放的一個極盛時期。僅以舞蹈而言.當時作品不少、名流甚多。 舞蹈家們以他(她)們的高超舞技和精湛表演,活躍于大唐舞臺之上,馳名于中國之外。 他們?yōu)橹袊璧甘穬裕V寫了光輝的篇章,給后世舞蹈藝術的發(fā)展,以巨大的影響。 唐玄宗開元年間的舞蹈家公孫大娘,就是其中的一個。公孫大娘,經常表演的舞蹈有《鄰里曲》、《裴將軍》、《滿堂勢》和《霓裳羽衣舞舞》等。 但最拿手、影響最大的,還是她的《劍器渾脫舞》。何為劍器渾脫。劍器,當時武舞曲,亦即健舞曲(與健舞相對的還有 “軟舞”)。舞者執(zhí)劍而舞(一舞雙劍),表現(xiàn)雄武、戰(zhàn)斗的勢態(tài),似為獨舞。 其衣服、音樂也有記載:“舞衣五色,曲中呂宮”, “女伎作雄裝”,用西涼樂伴奏。渾脫,亦屬武舞,舞態(tài)跟劍器舞一樣壯觀。 劍器與渾脫合起來的舞蹈就叫 “劍器渾脫舞 “。究竟這種舞蹈表演起來是個什么樣子,而今已無緣一看了。幸喜有一些史載作注,詩文作釋,墓俑作證,人們還可以順其筆跡,旁觀遠視。這也是一種難得的藝術享受啊。詩人杜甫時候就看過公孫大娘的《劍器渾脫舞》,老年時也看過公孫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的同名舞。他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一詩和 “序”中,對公孫大娘舞劍器渾脫,作了真實的記載和生動的描繪。他以 “淋漓頓挫,獨出冠時”和 “公孫劍器初第一”等語,給公孫大娘以極高的評價。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地為之久低昂。一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這是杜甫追述、描繪公孫大娘舞劍器的生動詩句,也是他激動不巳的觀后感。 從中人們可以領略到這位女舞蹈家健美的舞姿,高超的舞技.豪放的風格和感人的藝術魅力。 其舞蹈之概貌,也躍然于眼前。你看,臺上劍光閃閃,如日落大地;舞姿矯健輕捷,如同群仙駕龍飛翔一般;舞蹈開始時,前奏的鼓聲頓然休止,好象雷公停止了震怒;舞蹈結束時,手中的劍影卻如江海面上平靜下來的波光。 哪粗獷雄壯,驚魂動魄,竭力抒發(fā)戰(zhàn)斗豪情的舞蹈,使臺下的觀眾看著如山失色,神怡目眩,覺得連地都旋轉起來了。 讀著這些詩句,仿佛公孫大娘在臺上還正為人們翩翩起舞呢。劍舞象杜甫這樣給以極高贊美的,在當時大有人在,直到晚唐時期,她還為不少詩人所稱頌。 鄭踽《陽門詩》有 “公孫劍伎方神奇”句,司空圖《劍器詩》有 “樓下公孫昔擅場,空叫女子愛軍裝”句,都是歌頌公孫大娘的。就連被譽為 “草圣”的大書法家張旭,其 “草書長進,豪蕩感激”,也是在看了她那矯捷的舞蹈后,從中受到啟發(fā)的。 時隔三百余年,到了南宋,有出舞劇《劍舞》,據(jù)演鴻門宴的故事,一男一女,上場對舞。 男角扮漢時的項伯,女角卻扮唐時的公孫大娘。有辭曰:“項伯有功扶帝業(yè),大娘馳譽滿文場。合茲二妙甚奇特,欲使嘉賓斛一觴。”漢唐兩人合場,卻演漢事,自然謊誕乖戾,但文人如此安排,且贊曰 “大娘馳譽滿文場”,卻也明公孫大娘在文人伶優(yōu)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和她對后世的深遠影響。 公孫大娘不只以自己獨到的舞技 “冠絕一時”,而且言傳身教,培養(yǎng)了許多得意門生,李十二娘便是其中之一。 她繼承了公孫的技藝而青出于藍,亦為時人稱絕。杜甫贊嘆道:“臨穎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這不僅是對李十二娘的贊美,而且也是對她的老師教學成績的頌揚。 很難.今日舞臺上為單人、雙人所舞的《劍舞》,就是一千多年前公孫大娘舞《劍器渾脫》的那個樣子,但其承傳關系,則是不應懷疑的。 中國許多傳統(tǒng)劇目和現(xiàn)代舞劇(如《貂蟬》、《紅燈照》)中,穿插劍舞者甚廣,可能也是那種劍器藝術傳統(tǒng)的影響所致吧。 劍舞多謝杜甫這等偉大的詩人,他們以現(xiàn)實主義的態(tài)度,揮筆著文,為地居下層的女伎公孫大娘們歌功頌德,樹碑立傳.使人們才得以借詩觀舞、享受其美的可能。 同時,人們也憎恨 “四人幫”這些民族敗類,他們竟連大家這等藝術享受的權利也要剝奪。 在他們的淫威統(tǒng)治之下,古典舞蹈被取締,民族舞隊被打散,留了個 “梨園弟子散入煙,女樂余姿映寒日”的凄慘景象。粉碎 “四人幫”,古舞得新生。滔滔奔流的藝術長河,豈能為一撮丑類所阻遏。 看今日舞臺上,劍光閃閃,氣沖牛斗,中國年輕一代的男女演員,著戎裝,執(zhí)雙劍,又在創(chuàng)造性地表演起表現(xiàn)我中華民族果敢頑強、所向無敵、氣魄浩壯的《劍器渾脫》來了。 杜甫哀嘆的 “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的悲慘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迎來的卻是百花盛開的藝術春。 “一舞劍器動四方”。公孫大娘,舞技長存。公孫大娘,后繼有人。從琳瑯滿目的各種現(xiàn)代劍舞的技藝中,我看到了在古代優(yōu)秀民族舞蹈遺產影響下,中國社會主義舞蹈創(chuàng)作的光輝前景了。 中國近代戲曲舞蹈中,梅蘭芳借鑒太極劍創(chuàng)造了《霸王別姬》中的劍舞;中國舞劇《刀會》、《盜仙草》中的劍舞,有獨舞,也有群舞,舞蹈編排豐富多變。 劍舞中的劍有單劍、雙劍和刀型短劍之分。單劍一般都帶有劍穗,劍穗又有長短之分,長的達1米。 舞動起來,劍與穗剛柔相濟,變化多端,使劍舞生色不少。劍舞舞姿瀟灑英武,形式絢麗多彩,從動作變化上看,大體可分為 “站劍”和 “行劍”兩大類。 “站劍”動作迅速敏捷,靜止時姿態(tài)沉穩(wěn)利爽,富有雕塑感; “行劍”動作連綿不斷,如長虹游龍,首尾相繼,又如行云流水,均勻而有韌性。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