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著們之所以一直遲遲無法給出答案,其實還是李天養給出的這份分配方案實在有些聳人聽聞,讓大家難以取舍。 能用聳人聽聞這個詞來形容李天養給出的方案,那是一點也不算夸張,因為這一份方案,光是要舉族搬遷的部族,就有十八家之多,其余部族雖沒有搬遷之豫,但也多有族間因這般變動而帶來的各種變化。 李天養利用這一大片獵場分配為誘餌,然后置換掉許多與笨港相鄰的部族土地、獵場,美名其曰是為了這些部族考慮,讓他們部族分配到的獵場與他們原有獵場面積連為一體,而不是分割成兩部分,其實際這樣做,更多的是為了笨港自身安全考慮。 這回諸羅山社等族攻打笨港,長驅直入笨港營地而沒有受到半點的抵抗,使得笨港少了許多的反應時間。若非內衛得力,使玉墨他們早就對諸羅山社等族的行動有所察覺的話,恐怕笨港的損失要比如今大上一倍不止。 即便如此,笨港的居民區的損失也是不小,光是笨港居民們被迫放棄掉的大批糧食物資,就讓人家笨港的農民們幾年的辛苦打了水漂。不比家具等物事兒,糧食這樣的物資必須保持干燥的環境,深埋地下這種辦法根本不可能讓糧食有一個干燥的環境,反而會更快讓糧食生根芽、或者**變質。 因此,基本上每家被接到笨港內城去的百姓,家中的余糧差不多都被土著們納入了懷抱,想要讓他們吐出來,那肯定是不現實的。 事后李天養他們一討論,還是覺得與他們平日只想著將人口聚于一地,而沒有想過在外圍建立幾個衛星村落,提前建立一道抵御外人入侵的防線有關。 而且,隨著笨港土地開拓的面積加寬,最遠一片種植糧食的土地,如今僅是挑擔肥料去播撒在田間,就要花費一個農夫半個時辰左右的時間,于種植來說,有些浪費勞力的嫌疑。 因此,在這些因素考量之下,李天養他們也就有了在笨港外七八里距離左右,建立一批衛星村的想法。之前之所以沒有這樣的行動,最大的隱患就是若是建村,對于周邊部族成員部族的壓迫力極大,不利于李天養制定的潛移默化之策。 像黑水部族這種距離笨港最近的部族,他們之所以反叛笨港,難道真是因為人家被達海他們所蠱惑了嗎?還不是因為如今笨港開荒土地越來越接近他們部族,強大富庶的笨港對于他們部族的影響也是最深刻的。為了自家部族著想,也為了他這族長一脈后代計,不得不反而已。 也因為這個原因,笨港的展進入了一個瓶頸,使得他為了快展,不得不重新擇地,選擇開雞籠港。 也因為笨港這邊的展反思,才促使李天養在雞籠港那邊,對于土著一脈的強勢打擊,而不是像笨港這邊這樣,以懷柔為主。寧愿多殺上一批土著,也不愿意落入像如今笨港這樣,建立起一個笨港聯盟,反倒將自己給制約了起來。 孰利孰弊,這種事情沒有完全的對錯,只是因為當時條件和環境下,李天養他們做出的最有利的選擇罷了。 故而,在有了大批獵場分配條件以后,李天養就開始打起遷移走東部與笨港相鄰的諸多部族的主意,就連那些個不請自來的土著代表,本來不該參與到這樣的分配大會中來:沒有寸功與笨港,還想著從笨港他們的收益中分一杯羹,世間哪有這般的好事!為的,還不就是想要通過置換土地、獵場,以笨港吃點虧為代價,也務求讓與笨港相鄰的那幾家沒有什么救援動作的土著能放棄他們當前駐地,轉而前往笨港置換給他們的土地、獵場中。 眾多土質都在思索,尋思著笨港如此行事的緣由,以及如此一來本族在此過程中所得到的好處,是否大于壞處。想了良久,諸族領們不得不承認,李天養如此行事,對于眾多本與笨港相鄰的部族來說,總是利大于蔽的,因此,雖然還有很多細節要談,但是總體而言,大家也都同意了笨港的置換方案。 大方向雖然定了下來,但是在實際操作上,整整一夜里,大家都在為一塊塊獵場的分配、一丁點兒土地的歸屬進行著激烈的爭奪,只希望自家部族能多獲得哪怕只是一畝地的優勢。 就連那些猶豫不決,又因部族坐落位置與李天養他們出兵方向不對,而沒有任何動作的部族。李天養心中雖然明知道這些家伙打的什么主意,但還是意思一下,分潤了一點點好處給他們,以犒慰部族聯軍中隸屬于他們部族的五名戰士,以凸現他笨港的恩怨分明,有功必賞的風格與信譽。 倒是那些被笨港裹攜而至,最終占了大便宜的諸多部族,對此不以為然,紛紛覺得那些毫無作為的部族,沒有資格獲得本由他們諸族效力拼殺出來的戰利,這是赤o裸裸的不勞而獲。 但是,面對強大神秘的笨港,他們卻也不敢將這些話說出口來。雖然聽起來他們說得在理,其實際卻也掩蓋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們諸族之所以有些抵觸這道分配命令,更多的還是想要多得到一點土地的打算而已。土地、獵場就那么多,勻出一部分出來分給別人,那么本該分給他們的必然就少上一部分了。 最終,在座的諸族領、代表們,都還是帶著滿意的笑容,各自頂著兩只布滿血絲的眼珠,精神熠熠地離開了內城,回到了各自部族的駐地。沒過多久,除了許多被李天養他們出的厚祿所吸引的土著戰士以外,大多數被李天養他們所裹攜的部族成員,都紛紛上路,帶著豐厚的戰利品和諸多的俘虜,朝著各自的部族所在地行去。 之后,與笨港相鄰的部族開始遷移,搬去被分配于他們部族的獵場中重建山寨,更多的部族開始積極參與笨港的建設,加深與笨港的關系,同時加大力度管理各自部族族人,開墾種植土地等等,這都是后話。 至于李天養他們一行人,也在處理完了這些大事之后,悄然離開笨港,航行在茫茫大海之中,朝著葫蘆島的方向行駛而去 (本章完) .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