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ontent"> 當初將雞籠港推出來,放在所有人眼皮子底下,本身就是因為雞籠港負責對外貿易,更利于溝通交流。 而笨港這邊,因為有著太多秘密和作坊,是笨港團隊的核心所在,故而反倒被李養給隱藏起來,反正諭旨上因為新封他這個水師提督的關系,正好將李養雙手奉送給大明的據地還給李養,由他來打理,卻也并無太大影響。 葫蘆島作為洪堂鯨部的駐地,這些年一直持續的經營下,早就已經是南海上一座堅固得堡壘,本身面積就不算很龐大的島嶼閃婚,到處都是用灰白色水泥所構筑得工事、營地,就連葫蘆岔口間的那座碼頭,也在這幾年當中被吳道福、呂逑他們花大力氣往外拓寬,構筑了一座可以同時停靠五十艘四百料戰船的港口。 因此,都不需要太多的改變,葫蘆島就已經是一個合格,不、更應該是完善的水師行營了。 而作為率領大部洪堂戰士投誠大明得李養,既然從撫臺南居益手上結果了水師名冊,同樣的他也需要將自己手下的隊員名冊整理完成,上報給官府,這樣才算是名正言順。 南居益畢竟是李養名義上的上司,雖然李養背靠閹黨魏忠賢,但是在福建這一畝三分地上,南居益要派人來隨李養一起清點洪堂數目,李養也沒有辦法回絕。 當然,為了不讓這南居益視自己團隊,李養也不介意再者為撫臺大人所派心腹面前展露一下洪堂的實力。 只是這清點人數有些消耗時間,或許是南居益有心刁難,他所派來的一文一武兩個官員在雞籠港一呆就是三個多月,死死盯著李養麾下每一個戰士的面孔,生怕他在自己等人面前耍什么花樣。 事實卻讓這兩位南居益撫臺的心腹官員們大驚失色,本以為力圖上報朝廷請求歸附的條文中,關于洪堂實力的匯報肯定有很大水分,但是在他們幾雙眼睛得盯視下,洪堂名冊一萬兩千多名隊員的名冊,足以讓他們這些福建官僚瞠目結舌了。 更別當洪堂麾下一百多條戰船齊刷刷開進葫蘆島的碼頭,將碼頭外的海面擠得滿滿的,特別是那打頭幾艘帶著異域風情、比大明戰船更高更大的戰船緩緩駛來時,那種撲面而來的震撼感,讓這一支早就忘了大明水師曾經輝煌歷史的官僚們久久無法言語。 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在南海海域上享有盛譽的洪堂,原來早就已經是一個龐然大物般的存在了,仔細想想,若是這洪堂有心作亂為惡的話,怕是整個江南沿海地帶都會慘遭荼毒,而官府上下卻無能為力了! 南居益的兩位心腹官員,一邊仔細的清點著洪堂戰士人數,一邊則在為南居益當初不聽沈有容勸言,放棄招安洪堂這么強大一伙助力而遺憾著。 因為這名冊得耽誤,李養不但將琉球吳曙他們給調了回來,而且就連本該一起進入叢林的洪堂一千戰士和吳巨仁鯊部通通給調了回來。 這其實也是洪堂第一次將所有將士湊到一起來,甚至就連聯盟交由安先國運送物資的數千土著族人也被李養給拉過來湊數,這才有了一萬兩千多人的規模。 倒不是李養想要跟那群武官一樣吃空餉,而是他希望通過這次整理名冊的關系,讓南居益這位撫臺看到洪堂的實力,以求他們在背后下什么壞水的時候,能有些顧忌。 當然,李養也是希望接受整編的事情,向手下的戰士們宣告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們從今以后久不再是一個無名無分的水手,而是正規的國家暴力機構中的一員,這樣的事實可比李養自己下大力氣去述要來得真實和震撼。 就連李養遠在呂宋諸島站穩腳跟兒的父親李德,也在聽聞這個消息之后,給李養發來了一封帶著滿滿興奮和欣慰的信件,其中對于李養的期許和滿意不言而喻。 當然,有此一遭之后,李養他們團隊也不是沒有其他得好處,最起碼的,這洪堂水師成立之后的軍服、武器那是少不了的了。 雖然武器上面,長刀、長槍和弓弩大多都是拙劣的殘次品,但是李養他們也不挑食,正好他們團隊需要生鐵,拿回來重鑄也是極好的! 至于軍服,簇新的棉甲放在大元島這個亞熱帶氣候環境下,著實有些不合時宜,洪堂戰士們穿在身上不過一日,就能捂出痱子來,渾身難受,故而被李養給收藏起來,作為日后戰事之用。 別以為這是南居益大公無私調撥給李養他們的,那是人家李永貞公公特地下了死命令,這才逼得南居益不得不從庫藏中按照水師新建名冊給補充下來的。 這就是背后有個強力靠山的好處了,否則以大明官場的官僚作風,李養他們想要獲得這一批物資,還不知道要什么時候呢! 不等兩位福建官員完成他們的清點事宜,李養久已經將一份重大功勞擺在了他們面前,讓他們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功勞其實早就有了,只是以前的時候李養他們沒有名分,想要領功也找不到地方,如今既然成了大明官場上的人物,那么李養又怎么可能會放過此等功勞不顧呢! 要知道,雖然有魏忠賢閹黨一言而決,但實際上李養得來這個福建水師提督的職位在很多官員看來,著實有些名不正言不順啊! 真以為一個唐唐從三品的官員職務,就能因為開發一片蠻荒之地就能得逞嗎?哪怕只是一介武官,但是那和不是這么容易就能得到分封的。 正好,當初琉球王國作為大明正式屬國,被倭人薩摩蕃攻占之時,曾向大明朝求助,然而因為水師不濟、遼東戰局不穩等因素,大明朝只是派了一個官員東進斥責了一番倭人,并未起太大作用。 如今可倒好,隨著洪堂隊員建立名冊,李養將洪堂駐琉球王國的水師調回來之時,隨同一起回來的,還有新繼琉球尚豐王所書的一封感激文書,實打實地為李養他們洪堂戰績做出一番歌頌,也算是解了大明朝中的一番尷尬。 (本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