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楊府出來又是深夜了,連續幾晚上都這樣,李旭也習慣了。和平常一般慢慢悠悠在街上走著,整條馬路只有自己一個人,看著上的繁星點點,倒也有幾分情趣。 回到李府,門口的管事迎上來牽住馬:“三少爺回來了!”李旭有些疲憊地點點頭,翻身下馬正要進門,卻被大門管事叫住。 “三少爺,稍等一下,今日有幾位秀才模樣的學子上門來找三少爺,的去拿帖子來。” 沒等李旭回答呢,大門管事一溜煙跑進大門,不一會又一溜煙跑出來,將手里的帖子遞給李旭。李旭站在門口就著頭上燈籠的光亮看了起來。 “昨日酒醉忘形,幸得賢弟出手相助,感激不盡,愿賢弟告知空暇,愚兄與同窗在百福樓設宴以待賢弟光臨!顧忠燕。” 感情是昨日在巡夜兵丁手下救出的顧忠燕幾人要請自己吃酒。李旭搖搖頭,自己向來討厭這些應酬,前世今生都如此,一想到那些推杯換盞的場面,李旭就感覺頭疼不已。只是這帖子已下,自己不好不去,干脆就明吧,早了早好。 想到這,李旭轉頭吩咐道:“明日上午派人去客棧回帖子,就我只有明日晚上有空,問他們行不行。” 大門管事點頭應下。李旭這才進門,只是梳洗完畢躺在床上后,李旭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睡。 自從接下那北燕房地產經紀人的差事,李旭可謂盡心盡力,家里幾乎所有有關系的親戚都跑了個遍,也差不多全都答應去北燕買地。但是要想形成一股風氣,這還遠遠不夠。 一是帶頭的人還太少,李旭掰著指頭算了算,現在總共有五六戶答應去北燕附近置地,這些人多半只能砸個水花,形不成規模。若是算上楊士奇要溝通的翰林院幾位學士,也只能算個稍微大點的水花。要想達到李旭心中的效果,還需更多人才行。 二是沒有宣傳。李旭深知輿論宣傳的重要性,若不能形成口口相傳的效果,李旭哪怕召集再多人去北燕買地,這差事最終還是會失敗。如今沒有報紙絡這些媒體,如何形成北遷的風氣也是一個難事。 帶頭人太少的問題,楊士奇給李旭出了個主意,那就是去找那些跟隨皇上靖難的北燕舊人。他們雖然多數舉家搬遷金陵,可是北地那邊畢竟是他們老家,服他們并不算很難。而且北燕舊人向來抱團,若是能鼓動一個有身份地位的人,剩下那些人跟隨也不是不可能的,這樣一來,帶頭人就不缺了。 至于選擇誰作為突破口,李旭心里有了目標,那就是如今正當紅的兵部尚書金忠。 金忠是北燕舊人里最得圣眷的人之一,又是一品大員,身份地位足夠了。而且還是自家大哥的未來老丈人,李旭有理由有借口接近。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李旭一直對這個金家主動攀親表示懷疑,正好借此機會試探一番。 輿論宣傳這方面,李旭卻沒有太好的辦法。事做了還得讓別人知道才行,不然最后只會竹籃打水一場空。只是怎么讓這件事口口相傳下皆知,這倒是一件難題。只是漸漸地,李旭的腦海里浮現出昨晚那幾個爛醉如泥的學子身影,嘴角微微一笑,好像有了主意一般。 第二日,李旭還是如往常一般入宮,只是不管是文課還是武課,李旭好像都有些心不在焉。手里的木槍也被朱瞻基挑落了兩三次,這讓朱瞻基得意不已,伏在馬上大笑李旭武藝稀松。李旭卻并不在意,一心盤算著今晚的酒局。 好不容易捱到下課,李旭匆匆催馬回家洗了個澡,換了身干凈樸素的長袍,這才出門來到自己又愛又恨的百福樓。 百福樓建立于元朝,迄今已有百年時間。人們在此請客,多半都是沖著這塊招牌來的。李旭這一年來了百福樓三次,一次是楊熙請客,結果被按上了錦衣衛隱部的身份。第二次是元宵節和朱瞻基在這歇腳,最后差點被人綁架。這次是顧忠燕和同窗在此請李旭吃酒,也不知今晚會不會有什么事情發生。 眼下正是晚飯時分,樓下人來人往好不熱鬧。李旭左右看了看,沒有找到顧忠燕,于是拉住一個上菜的伙計問道:“可知廣西顧家公子的席面在何處?” 上菜的伙計搖搖頭表示不知道,李旭只能松開手讓他走。一旁的知客伙計瞧見李旭,連忙過來招呼道:“喲,李三少爺來啦!” “廣西顧家公子邀請我今日在此吃酒,只是如今不見人影。你可知他在何處?”李旭又問了一遍。知客伙計卻皺起眉頭仔細想了好久,這才搖搖頭道:“李三少爺,莫不是您記錯了,今日在此訂席面的沒有顧家。要不的去柜臺幫您問問,您去三樓雅間坐著休息會?” 李旭正要點頭,一個人匆匆忙忙闖進來,正撞在站在門口的李旭身上。李旭皺眉回頭一看,居然正是顧忠燕。 “賢弟,賢弟,實在對不住!”顧忠燕臉臊得通紅,不停致歉道:“咱先出去再。”一邊一邊拉著李旭的手往外走。一直到了百福樓門外才停下來,李旭一看,原來顧忠燕的那些同窗都站在門外等著呢。 顧忠燕有些不好意思地到:“賢弟前日出手相助,為兄和幾位同窗原本想在百福樓擺上一桌給賢弟致謝。只是沒想到這百福樓的席面得提前預定才有,今日想預訂卻沒有,要不咱再找個酒樓,只是委屈賢弟了。” 李旭沒想到竟是這種情況,當下搖搖頭笑著:“我還以為你知道百福樓的規矩呢,不過不用找了,就這兒吧。” “可是沒預訂......”顧忠燕猶豫了,李旭擺擺手道:“無妨,進來吧。”完竟是直接大搖大擺的進了百福樓,就跟進自己家一般。顧忠燕幾人面面相覷,最后還是決定跟著進去。 “伙計!”一進百福樓,李旭叫來剛才那個知客伙計,吩咐道:“三樓雅間還有房間嗎?” “三少爺您這話得,誰來都沒有,您來還能沒有嘛。樓上請樓上請!”伙計的話得漂亮,動作也迅速,帶著李旭顧忠燕等人直接上了三樓雅間。 李旭先是問了問眾人有沒有忌口的食物,見幾位學子一臉驚訝地搖搖頭,隨手拿出一錠銀子放在桌上:“好酒好菜看著安排,多的算你的。” “謝三少爺賞,那就雞鴨魚肉時令青菜各來點,再配上幾個本店招牌菜?“伙計樂的合不攏嘴,見李旭點點頭,連忙下去準備了。 隨著大門合上,雅間頓時清靜不少,顧忠燕這才反應過來,連忙起身:”好是我等請賢弟,怎么能讓賢弟出錢?“李旭擺擺手讓顧忠燕坐下,又看了一圈,開口道:”你我都不缺這點銀子,何必計較。今日就當后進宴請諸位前輩了。顧兄可是不愿給弟這個面子?“ 話都到這個份上了,顧忠燕只得作罷,幾位學子紛紛站起身致謝,李旭也起身還禮,又互相通了姓名籍貫,原來都是各地縣官推薦入國子監的頂尖秀才,今年秋準備下場應試,不準這其中就會有日后的狀元舉人。只是其中只有一個山東人算是北方的,其余全是廣西云南浙江四川等地的學子。 一番寒暄下來,顧忠燕苦笑道:“愚兄也不知這百福樓的規矩,這下又在賢弟面前丟臉了。”李旭寬慰道:“這百福樓已有百年,名聲在外,生意自然火熱。弟也是沾了皇長孫殿下伴讀這身份的光才有此待遇。顧兄文思敏捷,才氣逼人。日后成就不可限量,如今哪能如此妄自菲薄。” 幾句漂亮話得顧忠燕臉色大好,也回捧了李旭幾句:“愚兄癡長幾歲,卻不及賢弟看得通透。慚愧慚愧。” “顧兄自謙了。”李旭開口問道:“前日是何事讓幾位前輩如此高興,竟是喝成了那般模樣?要知道為了安置你們,弟可是費了老大的力氣。” “慚愧慚愧。”這次開口的是來自山東叫魏已明的秀才:“前幾日月考,我等均考了個甲等,取得了秋試名額,一時高興,就聚在一起多喝了幾杯。讓李公子看笑話了。” 原來是考試過關了。李旭想起前世參加高考后的那些學生,心里也能理解,點點頭道:“原來如此,的確值得大醉一場。來,弟此酒祝各位前輩蟾宮折桂!” 顧忠燕和幾位學子紛紛端起酒杯致謝,一口下去,李旭嗓子火辣辣的,這次可不是甜甜的米酒,而是正宗竹葉青。雖然還趕不上前世的白酒,可是這度數對李旭也算不得。只是今晚李旭有安排,所以故意喝白酒拉近與這些學子的距離,以便待會好話。 見李旭一杯干了,眾人紛紛叫好,又找起由頭敬酒,一時間竟是四五杯下肚。李旭有些受不了,連忙壓壓手道:“各位哥哥,弟酒量有限,慢些,慢些。” 幾位學子放過了李旭,李旭連忙吃了幾口菜壓一壓,這才感覺好一些。幾人邊吃邊聊,時不時還吟詩作對,好不熱鬧。見桌上氣氛不錯,李旭覺得時機已到,不經意般對魏已明開口問道:”對了,魏兄是山東人?可是洪武年間移民的后裔?“ 元朝時期,河北山東等地因為黃河泛濫戰亂不止等原因,人口流失極為嚴重。朱元璋登基后曾遷移大批山西人前往河北和山東定居。但是依舊沒有改變地廣人稀,百里不見人煙的局面。朱棣這次的南民北遷也是想充實中原,為遷都做準備。作為一國都城,總不能放眼望去見不著幾個人吧? ”不是,祖上世世代代便居山東。“魏已明將家世直言相告。李旭又問道:”聽河北山東等地地廣人稀,大片土地荒蕪無人耕種,可有此事?“ 魏已明想了想,點點頭道:”的確如此,河北山東位于中原腹地,原本人口無數,可是近年戰亂不止,又兼有黃河泛濫,許多人背井離鄉投奔他處。如今的山東河北的確不復當年勝景。“ 李旭笑了笑,謊話張口就來:”如今下大定,只怕兩地又要熱鬧起來了。弟聽許多江浙富戶和門閥大族看上了這兩塊地方,都在想辦法準備低價購田置莊呢。魏兄可得心護著自家的田地,免得被人占了便宜。“ ”有這事?“不單是魏已明,就連顧忠燕和其他幾位學子也豎起耳朵關注起來。李旭心里暗笑,面上卻一本正經的:”山西和江浙一帶人滿為患,分到每人頭上的幾畝地都不夠吃的。如今沒了戰亂之禍,皇上又準備立北燕為陪都,河北山東這幾塊沒什么人煙的地方自然被盯上了。“ 見幾人聽得入神,李旭趁勢又加了把火:”“弟家里年初便在保定府置了個莊子,好像才一兩多一畝,可謂便宜到極點,若不是怕惹人非議,真想多買點才好。”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