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超繼續埋頭苦干,發展漢中城軍事,不斷招安張魯軍俘虜,一旦有愿意投靠的,就可以分散補充到各騎兵大隊進行訓練,訓練合格的就可以留下,訓練不合格的就淘汰到后勤及其它閑雜兵種。 閑下來的時候,他開始思考歷史上的著名事件,了解今后最大的對手:曹操、劉備、孫策他們的動態,尤其是劉備的動態,由于《三國演義》的影響,現代人對劉備最是崇拜,最為稱道。劉備的仁義、德操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三國愛好者!馬超自然也不例外,自然也對劉備的發展態勢最為關注。作為穿越者,馬超最大的優勢就是料敵于先機,他提前就知道曹操后面會在官渡之戰打敗袁紹,統一北方;劉備后面會奪取荊州、益州統一西南;孫策再過幾年就會被刺殺,之后其弟孫權接任,然后統一江東。既然提前知道這些,當然要把這些優勢利用起來,在合適的時機制定合適的戰略,自然會事半功倍! 可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之前袁術稱帝的時候,雖然馬超覺得有一絲絲不對勁,但馬超當時正忙于漢中戰略,沒有引起重視,以為是自己記錯了,現在一回想,才發現原來是袁術稱帝的時間不對!作為一個資深的三國迷,馬超對《三國志》,《三國演義》等類似的正史野史都有涉獵,據馬超了解到的,歷史上袁術稱帝是在公元197年,雖然公元195年袁術也試圖稱帝,但被其主簿閻象以“主公之功德尚不足以稱帝”的理由勸住了,過了近兩年,河內人張鮍為他卜卦,他有做皇帝的命,袁術才以此為理由,于建安二年(即公元197年)在壽春稱帝。而現在才公元195年,袁術已經稱帝成功,也就是主簿閻象沒有勸住袁術,這和馬超了解到的歷史并不相同。 還有劉備,歷史上195年時候,劉備已經是徐州牧了,而根據馬超剛剛查閱到的情報,劉備現在依然屯兵于沛,并沒有拿下徐州;諸如此類,馬超了解到很多事件都與歷史上不同了。 經過仔細查閱各種情報,并與馬超了解的歷史進行比對,馬超發現,自從公元194年馬超穿越之后,很多歷史事件都或多或少發生了改變。194年以前的事件,基本和歷史一樣,馬超沒發現什么不同,可自從公元194年馬超穿越以后,很多歷史事件就發生了變化,最明顯的就是西涼和漢中的變化,漢中城現在已經在西涼軍治下了,而歷史上的漢中城由張魯統治了好幾十年,直到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曹操親率十萬大軍西征漢中,張魯才投降的曹操。可現在張魯已經被二弟馬休射死了! 也就是馬超的出現,已經改變了歷史的軌跡和進程,很多歷史上的事件不一定會發生,更不一定會如期發生了!這難道就是后世著名的“蝴蝶效應”?(蝴蝶效應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任何事物發展均存在定數與變數,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其發展軌跡有規律可循,同時也存在不可測的“變數”,往往還會適得其反,一個微的變化能影響事物的發展,明事物的發展具有復雜性。) 這下馬超著急了,如果歷史上的著名事件不再如期發生,那穿越者的最大優勢就沒有了... 馬超趕緊繼續分析劉備的情報,歷史上的劉備在得到諸葛亮之前,命途多舛,屢經挫折,其中兩個最大的成就分別是:桃園三結義收服關羽、張飛當弟,從此劉備手下有了兩員猛將,武力上不懼任何諸侯;第二是劉備謀奪徐州,成功地當上了徐州牧,從此繼承了陶謙的勢力,擁有了一批至關重要的班底,正是這股勢力,幫助屢戰屢敗的劉備堅持到了諸葛亮出現,從而打下了蜀漢江山。 劉備是否能當上徐州牧,雖然跟現在的馬超沒什么直接關系,但跟馬超的以后戰略卻關聯很大!如果劉備依然能當上徐州牧,只是時間晚了些,明“蝴蝶效應”雖然存在,但影響不大,馬超的出現目前只是影響了西北,并沒有對中原產生很大的影響,馬超的穿越者優勢依然明顯。 但如果劉備一直當不上徐州牧,就明歷史已經因為馬超的出現,徹底重演了,一切都將是隨機事件,一切歷史上曾經發生的事件都將推倒重演,都不一定會再次發生了。如果“蝴蝶效應”的影響如此巨大,那馬超穿越者的優勢將被無限削弱! 根據《三國演義》上的描寫,此時的劉備已經接受了陶謙的“三讓徐州”,已經繼承了陶謙的勢力;當然,作為“三國迷”的穿越者馬超自然不會全部相信羅貫中同學,大家都知道,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是,源于歷史而高于歷史,里面有很多情節并不是史實,是為了刻畫里面的人物而虛構的。而《三國演義》以劉備的漢室江山為正統,里面的很多情節都是虛構出來加強表現蜀漢方面的人物。陶謙的“三讓徐州”就是明顯的例子,用來表現劉備的仁義風范,高尚的道德情操。 根據馬超之前在現代的了解,歷史上的劉備三讓徐州這件事既有史實,又有虛構。具體,“讓徐州”是史實,而“三讓”則是虛構的。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陶)謙病篤,謂別駕麋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謙死,竺率州人迎先主。”這明,陶謙在臨死時的確曾安頓徐州官員將徐州后事交給劉備,也就是“讓”過徐州。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陶謙是在死的時候才“讓”的,準確地這也不是“讓”,而是將徐州這個龐大的遺產交給劉備繼承了,如此而已。再要到“三讓”,則完全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虛構的,歷史上陶謙并不曾“讓”過三次,只有一次而已;還有一情節史實與傳也不一樣,就是陶謙“讓”徐州時劉備并不在場,陶謙并不是直接“讓”給劉備,而是陶謙指示下屬糜竺將徐州大業交給劉備,而后由這些官員將劉備“迎”來徐州的。 馬超在現代看到這段史書的時候,還懷疑過這段史書是否是真實的,畢竟史書也是由人來書寫的,雖然比一般的野史靠譜些,但依然有失真的可能,馬超當時懷疑的最大疑點就是陶謙為什么要把徐州“讓”給劉備,而不是讓給他的心腹手下。畢竟陶謙和劉備的關系很一般,劉備在當時雖然被曹操評價為英雄,但戰爭中屢戰屢敗,還沒有表現出來他的能力。如果陶謙是為了能夠安定徐州,才將徐州“讓”給劉備的,但憑劉備真的能保住徐州嗎?當時,曹操兩次征討徐州之所以無功而返,并不是他打了敗仗,而是都因為他內部出了問題,一是糧草不足,二是后方有叛亂。而第二次戰爭的失敗經驗已經證明,即便有劉備也不能打敗曹操。而且當第二次曹操連克五城,正要一鼓作氣拿下徐州時,彼時的陶謙已經惶恐不堪,打算逃回丹陽了。只是后來曹操后方有變,突然撤兵,陶謙才最終沒有逃走。所以如果將徐州托付給劉備,而一旦曹操平定呂布之亂,再次討伐徐州時,只能還是失敗。這點陶謙自己應當清楚。所以史書所寫的那句遺言“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非常可疑。此外,還有一個問題,傳陶謙遺命的為什么會是糜竺?陶謙的心腹應該是曹豹、許耽等人,陶謙如果真想要把徐州牧讓給劉備,應該讓曹豹、許耽等人去傳遞信息。這些是“三國迷”馬超在現代讀三國時思考的歷史遺留問題,誰也不知道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樣,但現在馬超有了機會,馬超既然穿越到了這個時代,就將親自見證這一歷史事件發生,到時自然真相大白! 于是,馬超讓弓騎兵大隊兼斥候統領馬休密切關注徐州動態,打探關于劉備、糜竺的一切情報;劉備是否能拿下徐州,不僅僅關系到馬超穿越所帶來的“蝴蝶效應”的作用大,也關系到馬超今后對全局的戰略部署。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