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烈的兒子學會已經能站著了,瓊兒在還是沃野鎮的時候,將孩子生了下來,如今孩子不僅學會叫爺娘,還學會了站著撒尿。 一晃歲月,趙烈從當年斜背著挎包和wuqi,從東益州一直走到荊北大營的十四歲少兒郞,變成了十七歲的青年。 他的胡須開始露出它的尖尖角,他的身材也漸漸魁梧起來,由于對于牛羊肉的喜歡還有對武術的喜愛,他的肚腹開始有些圓滾起來。 自古以來中華習武的兒郎沒有棱角分明,肌肉分明的漢子。大抵上都是肚腹稍有圓滾,臉上肉比較多的,原因在于肚腹大,氣息充足,這樣發力的時候比瘦弱的人氣來的充足,氣息充足則力量不竭。 趙烈的肚腹也是如此,他的臉其實骨頭很尖,后世稱之為瓜子臉,但是因為牛羊肉的因素,他臉上的胖肉將整個臉頰還有下巴撐得有些圓潤,遠遠看上去,還頗有一些圓地方的感覺。 雖然對于力氣的法從來沒有一定的標準,因為每個人的力量都不同,有的人偏偏瘦弱卻精悍,而有的人肥頭大耳卻也是力大無窮。但是趙烈對自己的判斷,則來自于氣息。 這時候的武術已經成了體系,但是不知為何傳播的并不廣泛。可能因為窮不習武的原因再加上密不外傳的緣故,還有大抵上人還是以血斗私斗為打架的根源(秦漢私斗無數,魏晉人風悍勇,南北朝人亦不輸古人,民常有私斗,頭破血流仍不罷手,至明朝末年,民仍有私斗致死者)。 始皇帝游郊野之時,曾遇見上百匪徒,而他身邊四個高手便將這些人全部擊退擊殺,(《史記》公元前216年,秦始皇31年,秦始皇44歲微行咸陽,逢盜蘭池,擊殺盜使黔首自實田)想來武術的淵源很深。 不過中華文化的斷層實在太大,上層人什么都知道,下層人卻什么都不知道。早在夏商之時,上層便以德行國而民則還在磨牙吮血,茹毛飲血。 由于人們接觸不到,便武術是假的,或者武術不能實戰,可以非常的幼稚可笑。而后世某些人以打假為理由企圖徹底推翻中華文化,卻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擁護。這種不明黑白,不知所以的愚蠢想法,讓人實在難以放心。 趙烈捏了捏自己的馬鞭還有自己身旁陪伴很久的長鈹,心中的怒火伴隨著馬上的一生有些忿忿。不能親自證明這個時代的勇猛和兇悍以對后世的人們,著實憤揣! 至于為何兵不習武,并非習武無用,而是因為兵士的周期太短,如今府兵制盛行于北周,壯士三年一更換,習兵陣需要速成。而習武需要自幼及長十幾年,且最難在短時間內成就。 故而習武之人大抵都是世家子弟,上層豪奢。后世所言的鏢師武師,則因為武術進入尋常百姓之家,才有了那些成體系的武術招式。 不過習武對于軍隊和國家都有絕對的好處,五禽戲強身健體,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可以讓一個九十歲的老人練習鐵拳,自然也能讓人在戰場上奮勇無敵。 …… 夏日正深,一群茹茹人躬著身子在田地里頭除草,那高山引流下來的泉水需要人時刻盯著,方才能灌溉完所有田地。 趙烈帶著瞿二和鄧特兒的大兒子阿塔尼斯來回奔走在瓜州與敦煌各地,目的在于威懾各地新任官員,安撫當地百姓和流民商賈。最重要的一點則在于平穩貨殖,安定物價。 中國素來講求參悟二字,不在于祖宗手段不足,亦或是不流傳。而在于物隨事變,每一件事若過于信賴書籍上的總結,則很容易就會失敗。臨制九變,遇見事情有無數種方法解決,方才是上善之道。 貨殖也是如此,當地稅制很難把握,因為商賈之利大多在于自行其道。而如今盡量不與民爭奪利益,實際卻并非如此,平準物價,漢武帝早有先例,此事創舉,便是后世也是先進典范,無論東西南北,無論古今中外都是第一實驗。 趙烈發現無論物價幾何,若把控幾個關鍵物價,則其余無論附屬之物,還是看起來根本不相干之物都會受到很大影響。 平準平在物之準則,桑弘羊千古第一稅圣,在上層人的心目中可以無人不知,無人不敬。趙烈也深度解析這種稅制還有一定的淵源,通過在一縣之地實驗,便能發現很多不同的道理。 貨殖買賣,本就是人通過一定的手段保持自己的利益的同時保證物品對每個人的相對均等。不過這個均等大多來自于糧食、水源、水果等短期永恒消耗物品。 而商賈的利益,也從此中漸漸而來。自遠古商賈貿易皮貨糧草到后來的平準均輸,以永恒之物兌換消耗之物觀念深入人心(金銀銅換取對方手中糧食皮貨,從而達到周轉不竭)。而平準均輸的目的除了官接商行、平板物價之外,更重要的則在于對消耗物和人口地產力產的各種試探。就是將消耗物和消耗物進行對換,最后變成永恒物的過程里,是否符合實際要求和更適合國家體制的統治管理。 雖然在漢武帝末年之時,國家的一時鼎盛并沒有能完全改善這些制度從而失敗,但是如果將漢武帝思想加以改觀,并且周期和調控力度加以完善,那么對于整個貨殖體系來,將會是一個巨大的新概念,或者是另一種新的挑戰! 只不過這項事情,他并不清楚,如果能交給賈智賓來策劃施行,恐怕以他生對于貨殖的理解能力,會更容易融入其中,制定規則。 那么這件事情其實還有一個好處,就在于如果這個理論能在西域這樣混亂的地方實踐出來,那么對于整個后世的啟示來,都是中國獨有特有的經濟模式。 淺嘗輒止……這種感覺其實有時候恰到好處。 王階在敦煌東遇見趙烈,他正在將那些優質的棉花種子選出來試種。趙烈則看著這些商賈和官員在地頭上談論這些事情,有個八十歲的老農,一直盯著這些棉花種子看來看去。 趙烈見老者便有勁頭,兩世為人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與老人交談。因為老人眼中穿透生死的那種智慧,非常值得人去體會學習。 趙烈將棉花遞給老農,自己則在一旁講解道:“此花是棉(南北朝時只有“綿”,宋以后才有棉字)花,其開花之時,將其花取出紡線,而后做成棉衣,可以抵御風寒。這比那木棉來的更好,也更能抵御嚴寒。” 老農見是趙烈,趕緊躬身欲拜。趙烈急忙將他攙扶住,而后道:“我中國禮節,向來尊敬老者,焉能老向幼拜?” 老農趕緊道:“不知都督體察民情,親自下田勞作……” 趙烈道:“老公(古人稱老者為老公,清代妓稱太監為老公)不必如此,我且問之,咱們這片土地之上,是否肥沃?春夏之際澆水需要多少次?公家的土地又有多少?” 老農道:“咱們這兒的地都是中等田,過去上等田多。現在得打井送水,不然苗都得干死!春夏兩個季節,澆水不用太多,主要是春季澆水三次,其余的都是夏季灌溉得水需要的多一些罷了。” 這時候王階走過來向趙烈道:“總管,張將軍已經將人手選好。” 趙烈向他頷首,而后繼續問道:“公家土地有多少,兒孫是否孝順?” 老農嘿嘿一笑,露出滿口黃牙,嘴里牙齒倒也整齊,不過有幾個牙已經不存在了。他握著鐵鍬的把手,道:“家里土地不少,有五百多畝好田。兒孫都算孝順,因為國家和總管策令的法度,風調雨順!” 趙烈道:“老公若是能將此地的廣袤土地都按時節播種好,今后公家的兒孫,都可以入官學學習!費用都由我們來出!” 老農趕緊跪下道:“多謝總管,多謝總管。自從前秦朝王丞相以來,就沒再聽過官學了!老朽必以耕種安田為日夜寢食之最,一定為總管種出良田!” 趙烈點點頭,這時候將王階拉到一旁道:“你讓他們去敦煌城內等我,我我今晚便去城里給他們餞行!” 當夜,趙烈在一處酒館招待幾個商賈和士子。他們都是張圣找出來懂測量,會數算,又知地理的人才,有的是商賈,而有的甚至是青坊的龜公之流。 眾人舉杯跪坐在地上,與趙烈遙遙相對。趙烈舉杯道:“自古及今,圣賢都用人唯才是舉,不必看待出身。今日我便奉行此承諾,用人不疑惑你們的出身和做過的事情。 此去怛羅斯,我只要求一點,便是無論如何,一定要將其人口、產業、城墻甚至是特殊之路,山巒屏障都一一記述清楚,民俗與嚈噠人遷徙情況也要填寫在其中,你們可知曉!” 一個商賈趕緊道:“國家用我,實在受寵若驚。此去西域,人文風俗定然詳細記述,定與總管交付滿意的書卷!” 趙烈拉著張圣的手道:“敦煌與瓜州世家也要用到,你過幾日將那些世家子弟都聚在敦煌城里,重在拉攏他們。 不過一定要注意,不能以金錢youhuo,不能以官職youhuo。治國之才,方才為政。倘若下人都沖著金錢而來,那國家將混濁得永無寧日!” 張圣問道:“明白,不過如今急著探查西域,是不是太著急了?” 趙烈搖頭道:“開百代之基業,不能因為如今勢力不足便不去作為。知彼知己則百戰不殆,古人教誨,必然有其道理,千萬不能為了不信而不信。王景略最看中的,也在西域,這里,是幾千年的根源問題,無它不可!”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