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陽,零陵,江夏三郡當時都是屬于荊州劉表的地盤,桂陽,零陵兩郡和豫章郡距離都不遠。 周瑜給孫策規劃的戰略藍圖是定江東,奪荊州,收交州,入西川,生息數載,以蓄軍資,攻徐州,兵發宛城,攜益州兵馬出祁山。 一步步吞并諸候,制霸下。 這個戰略規劃成為江東集團的共同理想,孫策平定了江東,可以稱為一個諸候,但是無名無份,朝廷封賞下來最多給他個太守,那孫策政權的合法性又如何保障。 大家為什么又會緊緊的團結在孫策的身邊,為他出謀劃策,為他作死賣命? 這是一個亂世,亂世的一個典型的特點是有槍就是草頭王,而孫策就是一個地方軍閥的***,孫堅給他留下了將領,人脈,政資資源等等。 從一個郡軍閥變成一個州軍閥,搶了一大堆產業,那就開始分,大王肯定是分最多的,老大分了老二分,老三分,論功行賞,太守位置就那么幾個,只能跟大家咋們再去打地盤,下次再分給你們,這叫預期先分臟。 大家雖然沒有分到最大的蛋糕,但是分到了很大的實權和財富。 孫策名義是一個市長,實權相當于一個高官,孫氏地方軍閥控制了地方政權,那些旅長,團長,營長,政委就論功行賞,就是這么回事。 孫策死了之后,這個權力就過繼他弟弟的手上了,孫權接過這個權力壓力是非常大的,他要對荊州發動戰爭,獲得蛋糕好兌現孫策的承諾,但名義上不能這么干,他是出師無名的,只是借著為父報仇的名義打黃祖,把黃祖干掉后,再找借口干掉劉表,奪取荊州這塊大蛋糕。 孫氏政權是由孫氏軍閥,江東士人集團,流亡北士構成,孫氏政權要穩定他必須取得江東士人集團的財力和人力支持,取得流亡北士的背書。 孫策平定江東后,第一時間就派流亡北士張肱去許昌去搞政治外交,上貢十萬石谷物給朝廷。 曹操手里捏著獻帝這張王牌,雖然他可以名正言順的斥責孫策是反動集團,土匪軍閥,叛黨之類的。 但是曹操也只是一個地方軍閥,一方諸候,他馬上要和另一個威望高過他,兵馬糧草多過他,政治資源強過他的袁紹開戰,他能去和江東孫氏軍閥鬧僵嗎? 顯然曹操不會這么干,即使曹操愚蠢,他的那些重要謀士們也不會讓他這么干。 曹操只能結好孫策,把曹洪的女兒嫁給了孫策的弟弟孫匡,這種政治聯姻是不可靠的,曹操和袁紹在官渡打起來的時候,孫策就派兵去打徐州。 這種政治聯姻不可靠,但是他的效果還是有的,至少對于一直打勝仗的孫策而言,只能集合五千兵馬打徐州的陳登千人馬都沒打下來,就有這個原因在此。 孫策不敢孤注一擲的攻打曹操,他現在打仗要考慮很多政治因素,打一下,看看朝廷和曹操的反應,孫策要面對流亡北士的反對,江東士人集團的質疑等等,以前定江東那是創業,現在則變成了政治,心翼翼,以前是光腳的,打下江東后孫策就變成穿鞋的了。 軍閥控制政權,中央又名存實亡,而士人集團又想重建朝廷,重新一統,就會產生很多的矛盾。 士人中也分了很多派系,士人中又有寒士和名士,解決矛盾的方法就只能用外戰爭去統一意見,化解矛盾,孫氏軍閥如此,曹氏軍閥了是如此,至于劉備是怎么樣的就不知道了,不過諸葛亮也是這么干的。 戰爭一起矛盾還是存在的,但是大家想到的不是找孫氏軍閥的毛病了,他們會找政敵的毛病,這叫矛盾轉移。 什么叫政敵,首先要講派系,一個士人在孫氏軍閥政權里做個謀士,他得到孫權的重用,他的家族就會有很多財產,僻如分田,千傾良田,多少年薪。 這個士丈夫得到了孫氏軍閥集團的重用和寵信,商賈,將領,地方官都會去巴結交好,這就叫朝中有人,名利雙收。 得到主公的重用,自己的政治理念得到統治階級認可,自己心情愉快,又得到同僚,名士的尊重,名利雙收,這種事情是做官的士丈夫最渴望的事情,雖然的非常直接,但這就是事實。 其他謀士也會去爭寵,那個受寵的就會有產生很多政敵,想謀權上位的謀士就得提出不同的政治理念得到主公認可,或者是挑毛病否定別人的政治理念,只有這個辦法才能得到上位的機會。 不打仗的時候,大家的矛頭就對準孫氏軍閥集團搞變革,打仗的時候,大家就將矛頭對準那個主張打仗的家伙。 當然這是文臣們干的活,文臣專挑武將的毛病,周瑜當上了這個大都督后,張昭,張肱在朝議的時候經常指責周瑜的戰略方針。 周瑜的身體還是蠻不錯的,但是三十多歲就掛了,演義上是被諸葛亮氣死的,我認為是在這種政治夾心饃給急的,憂郁成疾而亡的,又或者是因為某種政治陰謀。 魯肅,呂蒙也是一樣的,陸遜還強一些,做大都督做的最久,有江東排名第一的傳統陸家做后背,不過最后也被卷入太子謀反案,不得善終。 那他們有一個什么共同的特點,是當了大都督,士人集團的暗算和主人的猜忌嗎? 不全是,四任大都督,他們的共同政治理想是奪荊州,收交州,入西川,占三州之地,入主中原,那有什么好憂慮的? 士丈夫重名節,你個地方軍閥對抗中央,阻攔下統一,年年打仗,老百姓水深火熱,士人集團要開罵的,自己也內心矛盾,開始懷疑人生,有生之年寸步不前,不能讓孫氏軍閥過江東一步,這個領軍的大都督壓力是非常大的。 如果能十年內打下荊州,再發十年入西川定益州,那也得過去。 孫權在守業的基礎上,休生養息以蓄軍資,數次發動對合肥的大戰,都無功而返,張遼千人兵馬突營,差點就掛了,不知道是不是這個營擺的不好,還是因為這仗打的不得人心。 孫權自己都不好過,你四任大都督更不好過,不過孫權這人能忍,曹操也不是一樣打了幾次孫權,也是無功而返,最后一次還吃了個敗仗。 即然你打不過我,我打不過你,還打個毛線,大家劃江而治,大家都窩起來做土皇帝得了。 春秋戰國到秦統一,秦滅漢繼,諸候國戰國七雄的時代是回不去了,劃江而治也是行不通的,你孫權沒有統一下的理想,那你的謀士,武將不定哪就把你給賣了。 有沒有先例? 有,劉璋就是先例,劉璋在治理益州非常的不錯,劉備兵馬一到,法正,張松就把劉璋賣了。 所以孫權要有理想,要有藍圖,要帶著江東士人集團,武將集團一統下,這樣才能團結內部,守住江東基業。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