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n>
694
玉具劍
在李破軍的印象,拓拔忠漢不是那個粗狂暴躁的草原胡人嗎,記得當初還頂撞過他,被他打趴了方才服帖的,一言不合是拔刀砍肉的鮮卑胡人現在現在幾個月不減卻是變的這般彬彬有禮的,李破軍還真是有些驚疑,這家伙,莫非是人假扮的,如果有易容術的話。
易容術當然是沒有的,拓拔忠漢聞言也是赧然一笑,竟是有些不好意思,直說道:“卑下在護衛張大匠時,張大匠鑄兵甚是緩慢閑適,只是日復一日的守著鑄爐,我本是經不住的,跟張大匠閑聊,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至少性子被磨平了許多,又聽張大匠講我朝獨孤懷恩,黨仁弘,丘行恭幾位兩軍的故事,我很是向往,他們也是外族人氏,能在原入漢籍立功授爵,我想我也能…我也想學習他們,剛好手里也大將軍發的餉銀也沒處花,嘿嘿,去買了許多,也認得許多字了”。
聽得拓拔忠漢扭扭捏捏的說罷,李破軍李然幾人也很是驚愕,卻是沒想到拓拔忠漢這粗糙粗狂的漢子也有這般玲瓏心思,也有這般志向。
李破軍聽了面帶笑意,深深地看了一眼拓拔忠漢,卻不成想,隨便招的一名外族士卒,竟是塊璞玉,不懂不怕,只要愿意學,拓拔忠漢作為鮮卑胡人,騎射本領那是一等一的,若再好學懂得些兵法戰策,那未免不能成為大唐歷史阿史那社爾、高仙芝、黑齒常之、哥舒翰、李光弼、李克用這樣的名將。
“好,甚好,忠漢有意學習進,我心甚慰,日后有什么不懂得可以問我或者蘇翟梁幾位將軍,有什么想看的你找不到的可以去找阿然要,記住,好好學習,天天向,你也可以成為名將,日后立功了我還可以賜你國姓,入漢籍,封官拜爵都不是問題”。李破軍直哈哈笑著拍著拓拔忠漢的肩膀說道。
這個李破軍倒不是畫大餅,只要立功了,胡人封官拜爵再是正常不過了,要知道終太宗一朝,突厥、新羅等外族人擔任朝重要官職的有五分之一啊,終大唐一代,官至宰相的外族人有二三十人了,這是個民族大融合的大時代。
拓拔忠漢聽了激動不已,忙是拜謝,而后方才想起來正事,直拜道:“大將軍,卑下奉命護衛張大匠鑄造神兵,今神兵已成,護送歸來,卑下交令”。
李破軍聽了也是高興,直指著馬車說道:“神兵可在這里?”
拓拔忠漢見狀直掀開馬車說道:“正是,共有槍一柄,戟一桿,錘一對,大刀一桿,玉具劍一柄,還有細長腰刀一把”。
李破軍聽著便是歡喜,竟有這么多,畢竟張鴉九出,必屬精啊。
直向車內看去,只見得一隊兵器堆砌著,李破軍來不及細看,看著一把細長腰刀便是急忙拿出來,頗有分量,正是李破軍特意讓張鴉九打出的苗刀。
細窄又長的苗刀,苗刀刀身修長,形似禾苗,在民國時期命名為苗刀,刀長五尺,兼有刀、槍兩種兵器的特點,可單、雙手變換使用,經過發揮腰背整體力量,近戰臨敵使用時,輾轉連擊、極速凌厲、身催刀往,無往不利,刀雖身轉,勢如破竹,殺傷力極大。
明朝倭寇犯境,日本刀殺傷力大非一般兵器所能抵擋,戚繼光以鴛鴦陣大破倭寇之后,對日本武士刀這種兵器和劍道產生了興趣,精心研究數年,創出了辛酉刀法。
而經過民國數代武術家的演繹完善,辛酉刀法愈加完美,李破軍前世也是機緣巧合得以學的這個刀法。
在馬李破軍自然可以憑借天龍破城戟無往不利,但是戰場可是千變萬化的,一旦下了馬,李破軍若再是使用大戟,少了馬力,再有地的局限,大戟施展不開了,而且大戟笨重,持久力不長,近戰的話定是不成的。
若是用劍,倚天劍、七星龍泉路雖是絕世無雙,削鐵如泥,縱然李破軍有劍法傍身,但是在戰場殺敵有些捉襟見肘了,這寶劍象征意義更大,實戰缺點太多了。
李破軍想到這種情況,所以才讓張鴉九打造一柄苗刀出來,這種近戰利器在手,配合戚大帥的刀法,一旦貼身近戰,縱是秦瓊尉遲恭程咬金這等猛將,李破軍也是有信心將之斬殺的。
將所有神兵搬進了議事廳,一一把玩,李破軍那是愛不釋手。
只見那方天畫戟,長約一丈二,三菱的槍尖閃著烏光,兩側有月牙形利刃通過兩枚小枝與槍尖相連,戟桿畫有飛云白虎彩繪裝飾,甚是威風凜凜。
再看那虎頭鏨金槍,長一丈一尺一寸,槍頭為黑金虎頭形,虎口吞槍刃,槍尖鋒銳無,槍身鍍金,槍桿隕鐵在烏金鑄,流光爍爍。
手邊一柄玉具劍,李破軍一看,是眼睛一縮,只見此劍劍柄竟是用白玉鑄,劍長五尺,甚是華麗端莊,整個一看便知是君子之劍,正道之劍。
一把將劍握在手,劍柄竟是冰涼手感,頓時只覺得一陣清涼舒適,腦清明,這玉竟也是不凡的。
拓拔忠漢見狀也是興奮的直說道:“大將軍,這玉柄您猜猜才是怎么來的?”
李破軍眉頭一挑,直笑道:“不是買的,難道還是撿的啊?”
拓拔忠漢聞言嘿嘿一笑,面露佩服之色,直說道:“大將軍真是聰明不凡,一猜猜對了,這玉還真是撿的”。
見得李破軍發愣,拓拔忠漢直說道:“這玉說來得之真是巧了,有一日張大匠鑄劍累了,便想著歇息一日,去游覽一番簣山,行到一處山谷,只見得怪石林立,谷紫氣氤氳,云霧幽迷,張大匠說藍田一向多產玉,寶玉生煙,此間天地鐘秀,必有寶玉,讓我們將那些怪石打碎,而后果然發現一塊寶玉,成玉具形,張大匠便用這塊玉雕成玉具劍,張大匠還說玉具劍有個故事,漢光武帝曾經有一柄玉具劍,后來賜給了馮異,馮異又將劍贈給了劍術高超的伏波將軍馬援,后來三國時期,馬援后代馬超曾持玉具劍,只可惜馬超死后,玉具劍不知所蹤,現在這把玉具劍問世歸殿下所屬,也有幸讓名劍不失其名”。
</nen>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