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ontent">
可是,誰知道,事情的結果卻事與愿違。宋神宗大怒之下,實升暗貶了蔡道,卻一直都不肯答應蔡道提出離京的請求。
幸好,蔡道暗中操縱的藏富于民計劃并沒有被廢止,不論是變法派或是保守派的大臣,俱都認為和大遼國換取耕牛是有利可圖的。
收購糧食、制成美酒、販賣到遼國換取耕牛和極少量的戰馬,這些蔡道都已經插不上手了。而且,那些耕牛最終只有極少的數量能夠流入貧民百姓手中。可是,不管是誰在主持這件事,倉庫中的糧食的的確確地在減少,而大宋國北方耕牛的保有量也在大幅度的增加之中。
所以,即便蔡道從這件事中被剝離了出去,計劃卻仍然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元豐六年,畿內大旱,河北諸路又一次遭遇蝗災。
可是,有了去年中原大熟打底,各地官府又在監察御史的監察下,補足了常平倉。
所以,即便按照蔡道種田的方法,畿內的土地在大旱之年也無法獲得增產,大部分普通百姓還是在家里儲備下了充足的糧食應付災年,其手中也有了不少錢財。所以,畿內的土地即便減產較為嚴重,汴梁城內外也并沒有出現往年那樣的大規模的流民。
想當初,蔡道進京之后,曾經拜訪過蔡確,并向這位八閩的前輩提供自己的意見,就是專門把分屬于不同派系的低級官員,劃片派往容易出亂子的地區,屬于保守派系的全都派往了河北諸路,屬于中間派系的派往西北地區,而屬于變法派系的全都派往了更容易出亂子的河東路和齊魯地區。
當時,蔡確和章敦還不理解蔡道這樣建議的真正意義何在,不過,之后,蔡確在安排官員的時候,還是下意識的按照蔡道的建議就這么做了。
誰也沒有想到,僅僅只過了一年的時間,效果便顯現了出來。
下最容易出問題,也就是最容易出政績的四個地區,西北地區,中間派系的官員在孫覺和蘇軾的率領下,做得是風生水起。
河東路和齊魯地區本是較為貧瘠的地區,相對于河北地區,那是山多地少,可是,在這一年之內,除了極個別州縣以外,俱是風調雨順,再加上變法派的低級官員都對推廣蔡道的種植技術極為感興趣,所以,這兩個地方也都如同西北地區一樣,取得了豐收。
相反,連續兩年遭遇蝗災,河北諸路百姓的情況可謂是雪上加霜。
宋神宗親自指派鄭俠從汴梁城調撥一批糧食通過水路運往大名府,救濟因蝗災而流離失所的饑民。
鄭俠就這樣,再一次被派到了河北諸路抗擊蝗災的第一線,最終的結果卻是差強人意。
畫流民圖的時候,鄭俠倒是做得非常得心應手。可是,輪到了他去處理流民問題的時候,這廝就采取了以往大宋文官慣用的手段,應對河北諸路的災民。
大宋文官慣用的手段,既簡單,又殘忍。
先是派重兵把守住邊境和各個府、州、縣的城門,特別是黃河,這樣做,既可以阻止流民進入河北諸路的各個城市之中,又可以阻止這些流民越過黃河,就食于京師。他甚至還聯合河北諸路上上下下的官員一起欺上瞞下,強硬的按下了這次蝗災對河北的影響。
經過蔡確和章敦的精心調派,河北諸路的府、州、縣的主官幾乎都變成了保守派的官員,他們遇到這種情況,即便不是鄭俠前頭,他們自然也會是異常齊心。
老弱病殘不是死在了家中,就是死在了流轉于路途之上。官府的確也在路上派發了救災糧食,可所派發的數量不但不足以滿足所有的災民,而且,這些救災的糧食在派發到各級地方官府的時候,被保守派的官員和地方吏們一層層的搜刮,很多都被賤賣給了去年因為蔡道插手,而蒙受了巨大損失的大糧商們。
結果就是,救災的大鍋中一直都煮著發出糜爛**的救災糧食,可流離失所的百姓還是死了很多,而那些因為蝗災失去土地的幸存下來的百姓都是一些身體強壯的漢子,他們最后俱被招入廂軍當中。
這就是大宋文官處理流民時慣用的方法。
老手段,你所看的《奸臣世家》的正文第208大宋文官慣用的手段已啟用防盜模式,只有半章和上一章內容接不上。后面隱藏部份請到百度搜:(無情+水)進去后再搜《奸臣世家》觀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