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ontent"> 只見對面的年輕道士口中念念有詞,揮舞著手中的桃木劍,舞動的時候,就像是劍舞,又像是跳大神的神婆,有些滑稽。 可在敵我雙方士兵眼里,蔡道此刻就是神的使者。 當蔡道將桃木劍直指空的時候,對面那兩萬越國禁軍全都慌不迭往后面急閃。把主將李思節一個人留在了陣前,可惜,這些越軍還是躲得慢了。 只聽得十數聲劇烈的、如同炸雷般的聲響,對面宋軍陣營里突然噴射出十團火焰,緊接著又生氣了一陣厭惡。 這一回,這個李思節倒是聽好運的,距離并不太遠,可是十門大筒發射出的彈丸卻沒有一枚擊中這廝的。 好不容易能夠看到一個單獨站立、活生生的地方主將,在一旁的謝飛豹豈會放過這個大好的機會,他舉起手中早已上弦神臂弓,嗖的一聲,李思節直接去見他的義兄李思仁去了。 那兩萬名越軍不戰自潰,其實,那十門大筒射出的彈丸頂多也就殺死了不到二十名越軍士兵。 可是,‘雷罰’卻深深地印刻在這些越軍士兵的心中。 這兩萬越軍不但自己潰散,還沖破了后方李常杰部下兩人,因為李思節的部隊潰散的實在是太快,等到敗兵打了陣前,李常杰再想發布命令,就來不及了。 蔡道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立刻揮軍跟著越國的軍隊直接沖了過去。 這一仗,是順風仗,謝飛豹趕上了,連去支援北路軍的折可大也趕上了,不到一萬名士兵卻將四萬大軍打得支離破碎。 這一場發生在大越國皇城北門外的第二次戰斗的結果,宋軍傷90人,陣亡5人,而斃敵也不到一千人,三萬人束手就縛。 劉昌祚的兩個孫子,在此戰雖然沒有能夠射殺一員越軍大將,可是,他們二人卻立下了大功。在此戰之前,蔡道特意在皇宮逮住了一名因為年老而沒有能夠逃掉的老太監,將他帶到陣前就是想要讓他指認出李常杰。 果然,這名老太監為了活命,最終認出了第二梯次越軍的主將就是蔡道此次南征的第二個目標人物——李常杰。 劉道敬和劉道仰就是被蔡道指派去擒拿李常杰的,而那一支半偵查隊協助他們二人負責清理李常杰身邊的親衛。 為了防止這廝事敗自殺,蔡道還特意吩咐他們,見到李常杰之后,一人射馬,一人射李常杰的右臂。 在亂軍當中,雖然有親衛的拼死保護,可是這些勇猛的親衛又怎么能是蔡道專門培訓出來的偵察兵的對手。如果雙方面對面,一對一較量的話,這個偵察兵隊除了兩個隊長以外,其他隊員還真有可能不是對方的對手,可是,這是在亂軍當中,再高的武藝也架不住暗殺的手段。 就這樣,在偵察兵的協助下,李氏兄弟將李常杰活捉到了蔡道的面前。 這一邊,東路軍立下了大功。 可北路軍的進展極不順利。因為,他們已經被李常杰另外的一個義子李思義率領一萬人死死給擋住了。 當初,李常杰留下李思義在原地。他自己率領大軍撤退,因為城墻的緣故,越軍的任何舉動根本就瞞不住宋軍。 得知這一情況,狄安便建議分兵,郭忠孝并不同意,其他將領夾在二人中間,也不知道應該聽誰的,便都選擇了沉默。 折可大并不屬于北路軍,在得知這一情況之下,便準備立即領兵前去和蔡道匯合。 沒想到,郭忠孝卻還要攔著折可大,用元帥的身份命令折可大將隊伍留下來。 因為,郭忠孝自己也清楚,想要在這次南征中獲得功勛,唯有擊破面前的敵人,和蔡道的東路軍匯合,這樣才能夠擊敗李常杰率領的大軍。他自己認為,如果少了他這支隊伍,蔡道根本就攔不住李常杰的大軍。 何況,對面大軍即便撤了大部分,可是,還有一萬人在盯著北路軍。誰又能夠知道敵軍大部撤退,不是敵軍將領的誘敵之計呢? 想要擊破對面之敵,就必須將東路軍這五千名士兵留下來。如果折可大就這么走了的話,北路軍這里兵力大減,根本就沒有能力攻破面前的敵人。 折可大一聽就急了,郭忠孝是南征的統帥沒有錯,可是,官家在出征的時候,就已經明確的對諸將過,此次南征,實際統帥就是蔡道,而不是他郭忠孝,他自己也明確的知道自己只是個掛名的統帥而已。沒想到,他居然在這個時候,把自己當回事了。 折可大自然不會聽他的,郭忠孝一見是這種情況,便命令自己的親衛想要將折可大抓起來。 這下子,東路那五千名援兵可不干了。分兵的時候,就好了互不統屬,蔡道將他們派過來援助他們,已經是仁至義盡了。可是,這個郭忠孝在戰場上敢趕出這種事。 于是,東路軍援兵都舉起了手中的武器,紛紛對準了郭忠孝。 這個時候,其他將領都傻了。大敵當前,自己人先鬧起了內訌,北路軍的士兵們卻不參與這件事,明顯是郭忠孝不占理。 因此,北路軍這里除了郭忠孝的親衛之外,其他人都沒有參與其中。 這個時候,也只有狄安出面了,誰讓他是南征軍的副統帥呢。 狄郭兩家是世交,狄安雖然年紀比郭忠孝,可兩人卻是同輩。所以,狄安暗中沖著自己的親衛頭領使了一個顏色,便立刻將郭忠孝拉近了營房之內。 兩位將領剛一進去,狄安的親衛便上前將雙方架開。折可大便不光不顧地帶著自己那五千名士兵,急匆匆地離開了正北門。 李思義雖然布置的防線挺長,可再長其防線還終點或者空隙。隨同折可大一起離開的人,還有剩下的那半支偵察兵隊,有他們帶路。這五千名士兵沒用多長時間便找到了其中一個空隙,鉆出了防線。迅速趕往皇城北門。 北路軍里還有一個名年輕的將領偷偷的溜了,他就是十五歲的姚平仲。 因為年紀,在北路軍發生的歷次戰斗中,姚平仲都被趕去打下手了。根本就沒有一次獨自帶兵打仗的機會。 可即便離開,姚平仲的身邊也就只有幾名親兵而已,即便跟上去也是單打獨斗。因此,他想了一個壞點子。 騙! 姚平仲就是想用騙這個辦法,將留守在兩個北偏門的軍隊派出來一支供自己所用。 這兩個偏門守軍的將領是郭忠孝的兩個侄兒,這個郭忠孝看似大公無私,可實際上還是有私心的。 北路軍當中人才濟濟,能夠獨掌一軍的人大有人在,可偏偏郭忠孝就是將自己的兩個侄兒去獨自把守兩偏門。 這一點,別人不知道心中是什么想法,可他姚平仲就是第一個不服。 經過思慮之后,因為時間的關系,姚平仲決定去騙西北方向上的北偏門。 這是因為,種樸所帶領的以前騎兵,至今還在升龍城的西北方向上待命。即便將那個方向上的士兵全部帶走,也有種樸把守著最后一道防線。 事情進展的極為順利,郭忠孝的這個兩個侄兒軍事能力也就一般,可他們為人過于耿直,也正因為日次,他們二人嚴格按照蔡道所教授的方法,如何在城門前修筑臨時防御工事。 他們所修的防御工事,可以,比東路軍自己在正東門的都要好,從城門算起,足足修建了五里。范圍廣闊,花費卻不多。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