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協被董卓搬到長安之后,既感覺不太習慣,又看到此前熱火朝的關東聯軍紛紛沒了動靜,不由得大感著急。劉協知道如果想要擺脫董卓的控制,東歸洛陽,就必須依賴關東軍。于是,在王允等人的提點下,劉協漸漸想到了辦法。 劉協的皇叔劉虞在幽州、冀州一帶素有威望,為人也寬厚仁和,美名遠播,手下還有一支邊防精銳。劉虞的兒子劉和正在宮廷擔任侍中,劉協便命劉和假裝逃避董卓,秘密地經武關去見劉虞,要劉虞出兵來接自己。 劉和走到南陽時,袁術企圖利用劉虞為外援,便扣住劉和,應許在劉虞兵到之后一起西行,命劉和給劉虞寫信。 劉虞接到信后,便派數千名騎兵去見劉和。公孫瓚知道袁術素有稱帝的野心,就勸阻劉虞,但是劉虞不聽。公孫瓚害怕袁術知道此事后會怨恨自己,也派堂弟分孫越率領一千名騎兵去見袁術,并暗中挑唆袁術扣留劉和,吞并劉虞派去的隊伍,從此劉虞與公孫瓚有了仇怨。 劉和長途奔波,本想在袁術處休整行裝再次出發,卻被扣留,心中很是無奈。終于,劉和費勁畢生才智,拼了老命總算從南陽逃脫北歸,哪想到剛至冀州境內,卻又被得到消息的袁紹留住不放。 起初袁紹許諾公孫瓚平分冀州,公孫瓚得知袁紹已經占據冀州,急忙派弟弟公孫越去見袁紹,提出分地的要求。袁紹不置可否,只是對公孫越:“你讓你哥哥來,我要當面與他商議!惫珜O越信以為真,準備回去復命,走了不到五十里,路邊突然出現一隊人馬,口口聲聲他們是董卓的家將,一頓亂箭把公孫越射死了。跟隨的人逃回來告訴公孫瓚這一情況,公孫瓚一聽,禁不住怒火中燒,于是上疏陳袁紹之惡,隨即調發所有的部隊,殺向冀州。 公孫瓚久居邊塞,常常與匈奴騎兵作戰,深感組建一支精銳騎兵的重要性。后來公孫瓚以那些善射的士兵為原形,組建了一支輕騎部隊。由于公孫瓚酷愛白馬,因而部隊清一色全是白色的戰馬,而部隊為表達忠心,均高喊:“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可鑒,白馬為證!”因而得名——白馬義從。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以其機動性高,兵士悍勇而聞名下,令匈奴人懼怕不已,以至于匈奴只能扎草人掛上公孫瓚的名字射著玩,射中了還喊萬歲。 當時公孫瓚大破黃巾,威名正盛,正是憑借白馬義從這支精良的部隊。公孫瓚領軍進入冀州后,所向披靡,郡縣紛紛反叛袁紹歸附公孫瓚。此時有清河人季雍以鄃城(今山東德州市夏)背叛袁紹而投降公孫瓚,公孫瓚遣兵往守鄃城。袁紹手下大將蔣奇正是鄃城人,于是袁紹遣蔣奇攻之,但蔣奇家人都在城中,季雍便將蔣奇母弟置于城上,誘呼蔣奇。蔣奇望城涕泣道:“丈夫一出身與人,豈會復顧全家室!”于是力戰拔城,生擒季雍,然而蔣奇一家皆死。 公孫瓚軍勢如破竹,袁紹感到恐慌,便把自己所佩帶的河間太守印綬授予公孫瓚的堂弟公孫范,派他前往河間郡出任太守,以求和解。然而,公孫范隨即便背叛了袁紹,率領河間郡的軍隊,前去協助公孫瓚,一時公孫瓚兵勢甚盛。于是,公孫瓚以其將嚴綱為冀州刺史,田楷為青州刺史,單經為交州刺史,又改置冀州治內郡守縣令。 這時,青州黃巾已妥善安置,在張寶的約束下,果然都很聽話。為了避免招來非議,臺駘依然讓張寶隱居幕后,不拋頭露面,又制作虎符,上印“青州兵甲”,當作調兵信物。 看到公孫瓚和袁紹打的熱火朝,甚至公孫瓚還派人來接管渤海郡,臺駘當即決定出兵。 沮授勸道:“袁紹、公孫瓚,都將是我們的敵人,現在兩軍交戰,正是我漁翁得利的時機。倘若太守此時興兵,不論打敗哪一方,都勢必會引起他們兩方勢力的聯合,到時必定會面臨現在自己所出的難題。所以太守不妨繼續做壁上觀,待形勢明了,兩軍疲敝之時,再趁其不備,必可一舉成功! 臺駘深以為然,于是不再輕舉妄動,專心軍事,留心民生,時刻注意兩軍動向。 第二年春,袁紹親率大軍反攻公孫瓚,兩軍大戰于界橋(今河北威縣東)以南二十里之處。公孫瓚三千白馬義從列為方陣,又將突騎萬匹分置左右。袁紹命大將麹義領精兵先登八百,強駑千張為前鋒。公孫瓚輕其兵少,縱騎兵沖擊,在公孫瓚騎兵沖來時先登死士躲在楯下,公孫瓚的騎兵到跟前十步時同時俱起,揚塵大叫,直前沖突,強弩雨發,所中必倒,用千張強弩射垮了公孫瓚縱橫北地的控弦之士——白馬義從。于是袁紹憑借先登死士大敗公孫瓚軍,斬其大將嚴綱,獲首級千余。 這是一個典型的用弓弩擊破騎兵的戰例。公孫瓚的白馬義從所向披靡,就是因為這些白馬義從全是奇才射手組成的輕騎兵,機動性強,所以很方便進行穿插打亂敵人的部署,但是面對強弩,這些輕騎兵完全沒有反抗之力。這一戰麹義的八百先登死士,一共射出六千支箭,可以白馬義從遇到了他的克星。 袁紹軍乘勢追至界橋,河北名將顏良攻破公孫瓚大營,率領袁軍精銳步兵大戟士追擊公孫瓚。 大戟士是袁紹著重培養的重甲步兵,專門克制弓步兵,可以每個大戟士成員都具有普通將領的實力,對付除了騎兵外所有部隊都具有壓制性的優勢。公孫瓚白馬義從敗散,故令顏良一路往北,追擊公孫瓚。袁紹自己則緩緩而進,隨身只帶著強弩數十張,持戟衛士百多人,在距離界橋十余里處,停軍稍事休息。 公孫瓚收攏潰散的白馬義從,轉而又以騎兵對步兵的優勢擊潰了大戟士,往回殺時,正好遇到袁紹這幾百號人。殘存的白馬義從重重圍住了袁紹,箭如雨下。治中李歷扶著袁紹,要他退入一堵矮墻里,袁紹猛地將頭盔摜在地上,:“大丈夫寧可沖上前戰死,躲在墻后,難道就能活命嗎!” 言未訖,袁紹一馬當先,指揮強弩手應戰,殺傷了公孫瓚的不少騎兵,公孫瓚的部隊沒有認出袁紹,也漸漸后退。稍頃,麹義領兵來迎袁紹,公孫瓚的騎兵才撤走了。黑山軍首領張燕派部將杜長等為公孫瓚助陣,也被袁紹擊敗,黑山軍與袁氏開始結怨。 戰報傳來,張郃大呼精彩,不由得十分欣賞麹義,并料定袁紹軍中定有能人,勸臺駘不要掉以輕心。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