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漢末風采 漢末風采 正文 六十六章 處處烽火

作者/老張啊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    因為袁紹的母親是個婢女,所以袁紹是袁逢的庶子。早年袁紹的地位頗見低微,因袁逢的兄長五官中郎將袁成早逝,袁逢將袁紹過繼給袁成,袁紹才慢慢有機會出人頭地。因為袁術是四世三公之后袁逢的嫡長子,所以看到袁紹出風頭,袁術內心里嫉妒袁紹,覺得他一個庶子的身份不應該蓋過自己的風頭。    當時,豪杰多數都歸附袁紹,而且因他一家遭難(被董卓族滅)受感動,人人想著為他報仇,所以州郡蜂擁而起的部隊,沒有不打袁氏旗號的。袁術憤怒地:“這些子不跟隨我,反而跟隨我們家的家奴嗎!”他還給公孫瓚寫信:“袁紹不是袁家的兒子。”袁紹聽到后大怒。    191年初,袁術派孫堅進攻劉表。劉表任命江夏安陸人黃祖為江夏太守,在樊城(今襄陽市樊城區)、鄧縣(今河南鄧州)之間迎戰。孫堅擊敗黃祖,乘勝追擊,渡過漢水,包圍襄陽。劉表閉門不戰,派黃祖乘夜偷偷出城,前去調集各郡的守軍。黃祖帶兵歸來,孫堅復與大戰。黃祖敗走,逃到峴山之中,孫堅乘勝連夜追趕。黃祖的部曲潛伏在竹林樹叢之中,在風林關用暗箭將孫堅射死。    孫堅生前推薦的孝廉長沙人桓階(字伯緒,長沙人)冒險晉見劉表,請求他歸還孫堅的尸體安葬。劉表為他的義舉所感動,表示同意發還。孫堅哥哥孫羌(字圣臺)的兒子孫賁(字伯陽)率領孫堅的部隊投靠袁術,袁術又上表推薦孫賁擔任豫州刺史。從此以后,袁術不再能戰勝劉表。    孫堅死后,劉表切斷了袁術的糧道,使其無法再盤踞南陽,迫使他往兗豫方向出走,間接促成了后來袁術與曹操的匡亭之戰。此舉不但徹底除去袁術覬覦荊州的野心,更借曹操軍的力量削弱袁術勢力,使其更加遠離荊州,減少了對荊州威脅,也鞏固了自己在荊州的統治權。    一代英雄孫破虜,在漢末亂世的戰場上,如同一顆耀眼的流星。然而他太不顧及自身安危,最終死于不知名的士兵手里,時耶?命耶?元初大儒郝經認為:“破虜以雄才壯略,遭漢衰末,慨然有撥定之志。崛起吳會,陵蹈中原,討滅黃巾,勸誅董卓,識度遠矣。逮卓廢立劫遷,奮其忠烈,以偏師追亡逐北,使不敢東。修塞園陵,保完漢璽,威震函洛,向非袁術掣肘,扶義而西,漢未必亡。”這是對孫堅很全面的評價。    同年,劉焉在益州處處仿效皇帝,就像子夏在西河模仿孔圣人一樣。劉表便上言朝廷,稱劉焉似乎有子夏在西河疑似圣人論的跡象。當時劉焉出任益州牧時,大兒子劉范為左中郎將,二兒子劉誕為治書御史,兒子劉璋尚無官職,都在朝廷作為人質,只有第三子劉瑁隨劉焉入蜀。朝廷得到劉表的奏章,于是任命劉璋為奉車都尉,前往益州詔諭劉焉,告訴他要他心大兒子和二兒子的命,劉焉趁機就把劉璋留下不再返回朝中。    劉焉之前與“東州士”合作尋找借口殺死益州豪強王咸、李權等十余人,以樹立自己的威信,導致益州士民的激烈反抗。首先起兵反抗劉焉的正是當初積極支持劉焉入川的益州士族首領人物任岐、賈龍等人。這些人舉兵攻擊劉焉,燒成都邑下。劉焉御敵,東州人多為致力,于是擊敗任岐、賈龍。征戰中,賈龍甚至打算引狼入室,依賴董卓的勢力對抗劉焉。犍為太守任岐自稱將軍,與從事陳超舉兵迎接董卓派遣的司徒趙謙,又與劉焉在青羌坂作戰,最終還是失敗。劉焉雖利用“東州士”的力量平定了任岐、賈龍的動亂,但他再也不可能得到益州士族真心的支持和擁護。從此,劉氏在益州與當地本土士族之間便產生了不可磨滅的隔閡,這也影響了他們一家以后的命運。    劉焉殺死任岐、賈龍之后,漸漸得意忘形,于是在益州暗中策劃獨立,沛國豐縣人張魯(字公祺,道教正一派第三代師)從他祖父張陵(字輔漢,道教的創始者,道教徒稱他為張道陵,張師,祖師,正一真人)創立道教以來,世代信奉,遷到蜀地居住。張魯的母親因會神秘的道術,經常出入劉焉家中,于是劉焉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張修(巴人,五斗米道的創始人)為別部司馬,派兩人聯合率兵攻殺漢中郡太守蘇固。后來劉璋時,張魯殺害張修,奪其兵眾,并截斷斜谷道,封鎖了益州到長安的通道,又截殺朝廷派來的使臣。    張魯在漢中,因襲張修教法,并“增飾之”,自稱“師君”。來學道者,初稱“鬼卒”,受本道已信,則號稱“祭酒”,各領部眾;領眾多者為“治頭大祭酒”。不置長吏,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務。繼承其祖的教法,教民誠信不欺詐,令病人自首其過;對犯法者寬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后才加懲處;若為過,則當修道路百步以贖罪。又依照《月令》,春夏兩季萬物生長之時禁止屠殺,又禁酗酒。他還創立義舍,置義米肉于內,免費供行路人量腹取食,并宣稱,取得過多,將得罪鬼神而患病。    東漢末年,群雄蜂起,社會動亂,不少人逃往相對安定的漢中地區,如關西民從子午谷逃奔漢中的就有數萬家。張魯還得到巴夷少數民族賨(故賨國都在今四川達州市渠縣的土溪城壩)人首領杜濩、七姓夷王樸胡、袁約等人的支持。他采取寬惠的政策統治漢中,“民夷便樂之”。“流移寄在其地者,不敢不奉”。五斗米道憑借政權的力量擴大了影響。五斗米道信徒入道,只需交五斗米。張魯在漢中十余年,信徒眾多,成為漢末一支頗有實力的割據勢力。    當初,董卓入函谷關時,留朱雋鎮守洛陽。而朱雋暗中與山東地區的將領們聯絡,他怕董卓發覺后會出兵襲擊,就逃到荊州。董卓任命弘農人楊懿為河南尹,朱雋又率軍返回洛陽,進攻楊懿,楊懿敗逃。朱雋見洛陽已殘破不堪,便向東移駐中牟縣。同時向各州、郡發出公文,號召各地派軍討伐董卓。    徐州刺史陶謙上表推薦朱雋代理車騎將軍,并派三千名精兵援助朱雋,其他州、郡也紛紛響應。陶謙是丹陽(治今安徽宣城)人,朝廷因黃巾軍侵擾徐州,便任命他為刺史。陶謙到職之后,任用亡命東海的泰山郡華縣(今臨沂市方城鎮)人臧霸(又名奴寇,字宣高)及其同鄉孫觀(字仲臺)、吳敦(又名黯奴)、尹禮(名盧兒)等為將。    臧霸一直流亡,做過泰山的強盜,跟附近的黃巾軍首領有些交情。臧霸被陶謙任命為將后,召集所有舊日同黨、朋友,贈送金錢絹帛、鞍子馬匹,對他們:“我們家鄉素來以強盜多出名,從前也都和諸位曾經干過,料想后來的強盜沒有能勝過諸位的。諸位替我告訴其他強盜和黃巾,讓他們不要再干,再干的人我必定滅他的家族。”于是全境強盜絕跡、黃巾遁竄。    黃巾破走后,陶謙上表拜臧霸、孫觀為騎都尉,令其屯瑯玡郡治開陽,駐守徐州北面。當時徐州兩遭黃巾之亂,戰火過后“世荒民饑”,于是陶謙表薦下邳淮浦(今江蘇漣水西)人陳登(字元龍)為典農校尉,在徐州境內實行屯田。陳登雖然才二十五歲,但一上任便“巡土田之宜,盡鑿溉之利”,在陶謙、陳登的努力下,徐州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收獲“粳稻豐積”。    當時,陶謙同郡人下邳相笮融督管廣陵、下邳、彭城運糧。笮融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于是利用手中掌握的糧食,起大浮屠寺,可容三千余人,悉課讀佛經。又以信佛免役作號召,使得附近各郡的和尚、尼姑和佛教徒遷入下邳郡,前后高達五千戶之多。每到佛祖誕辰(農歷四月八日),舉辦“浴佛會”,光是在路旁設酒宴的費用要用億為單位來算。笮融此為雖是侵吞三郡糧食,但觀其之行事排場之大,不可能不為陶謙所知,可見這是出于陶謙的默許,笮融才有如此膽量。    陶謙擔任徐州刺史年間,北面的青州、兗州黃巾之亂此起彼伏,徐州卻是太平無事,百姓都很富足,谷米屯滿糧倉,四方流民也紛紛涌向徐州。陶謙雖然為徐州地方最高官員,可他并非徐州土著。在徐州為官,必須先和當地豪門名士搞好關系。陶謙任用因忠直而聞名的趙昱為“州之股肱”地位的別駕,又讓其遷為廣陵太守,廣陵當時是徐州數一數二的膏腴之地。又任用另一徐州名士王朗(字景興,山東郯城人)為徐州治中從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育儿| 茶陵县| 五家渠市| 尉氏县| 新化县| 泌阳县| 葫芦岛市| 牙克石市| 绥阳县| 桓台县| 海原县| 宁远县| 榆树市| 广东省| 朝阳市| 荣昌县| 平陆县| 富顺县| 土默特左旗| 渭源县| 焦作市| 谢通门县| 普陀区| 文昌市| 银川市| 苏州市| 仪征市| 罗山县| 广丰县| 龙江县| 法库县| 杭锦后旗| 扬中市| 溧阳市| 青浦区| 平泉县| 博湖县| 顺义区| 鹿泉市| 视频| 姚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