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袁術給自己封為揚州牧和徐州伯的時候,有一個人來到了袁術的帳下,這個人就是孫堅的長子,開辟東吳基業的霸王孫策。 孫策,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長子,孫權長兄。孫堅死后,當時虛歲十七的孫策繼承了父業。孫策的舅舅吳景當時任丹楊太守,但未到任,留在吳郡曲阿縣(今江蘇省丹陽市),于是孫策用船載著母親前往曲阿與舅舅吳景會合,也將父親孫堅暫時葬在曲阿。 孫策為人明果獨斷,勇蓋下,又智略超世,用兵如神,而且性格闊達聽受,善于用人。孫策吸取父親單打獨斗不能成大氣候的教訓,明白人才的重要性,于是渡江結交起徐州士人起來。連昔日大將軍何進、太仆朱雋、司空荀爽三府辟為掾,皆稱疾不就的廣陵名士張纮(字子綱)都為其所用。 揚州名士張纮因喪母,時居江都。孫策幾次拜見,和他研究下大勢。孫策先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漢祚衰微,下紛亂,英雄豪杰,都擁兵自重,各圖發展。 沒有人出于公心,扶危濟亂。 先父曾與袁氏共破董卓,功業未遂,不幸被黃祖所害。 我雖年輕識淺,但卻有心要干一番事業。 如今,我想到袁術那里去,請求他把先父當年的舊部交我統領,然后到丹陽去依靠舅父吳景,收集流散兵士,東據吳郡(江蘇吳縣)、會稽(浙江紹興),報仇雪恥,做臣服于朝廷的外藩。 您以為如何?” 張纮推托:“我識見簡陋,況且又服喪在身,對您的事,實在難以幫忙。” 孫策進一步請求:“您的大名,名聞遐邇。四方之人,無不向往仰慕。我的這些打算,成與不成,由您一言而決。您一定要對我直言相告。 如果我志向得伸,大仇得報,決不會忘記您的教誨之恩。”到動情之處,孫策眼中不覺落下淚來。 張纮見孫策言辭慷慨,深受感動,于是對孫策:“你還是回去吧,我對這個下失望了,你把我當成啞巴好了!” 孫策大怒,道:“應龍因為能屈能伸才成為神靈,鳳凰因為美好的叫聲才成為珍禽,為什么一定要在外隱藏形體,在深淵中潛伏鱗甲呢?看來蒼也不幫助我啊!” 張纮看孫策神色間流露著忠義豪壯之氣,終于對孫策出了自己的看法:“既然你起老了,那我們一老一少能有此次見面也是緣分,老最大嘛! 當年周朝王道陵遲,齊桓公、晉文公才能應運而起;王室一旦安寧,諸侯就只能貢奉周朝,盡臣子的本分了。 你繼承父輩威烈,驍勇善戰,假如真能棲身丹陽,召集吳郡、會稽兵馬,那么,荊揚二州自可掃平,報仇雪恨也指日可待。 那時您憑倚長江,奮發威德,掃除群雄,匡扶漢室,所建的功業,絕不會亞于齊桓、晉文,定會流芳千古,豈止作一個外藩呢? 目前世難時艱,如果您想建功立業,就應當南渡,我將與我的好友一起去支持你。” 孫策聽了張纮的一番話語,心中激蕩難平:“那一言為定!我馬上開始行動!只是我有老母幼弟,不便同行,現在全都托付給您。希望您多加照顧,使我無后顧之憂。” 孫策雖然是陶謙老朋友孫堅的兒子,可在自己的地盤上收羅人才,陶謙當然不滿,于是陶謙施加壓力想把孫策趕回曲阿。孫策向張纮請教復仇的辦法,張纮勸孫策,不應該將眼光只專注在復仇上,讓他先投奔袁術。 呂范,字子衡,汝南細陽(今安徽太和)人。 呂范年輕時只是一名汝南郡的縣吏,但是儀表過人。 城里有劉姓人家,家境富裕而且女兒非常美麗,呂范前往求親,劉氏的母親嫌棄呂范,不愿意答應婚事,但是劉氏卻:“您認為呂子衡會是個長久貧困的人嗎?”意指在她眼中呂范有其過人之才,將來必得顯貴,于是決定嫁予呂范。 后來呂范避難至壽春,結識了當時在袁術手下效力的孫策,孫策認為呂范與眾不同,以禮相待。于是呂范將自己的百余名門客交由孫策指令,自此跟從孫策。 當時孫策的母親吳夫人身處江都,孫策派遣呂范迎吳夫人回曲阿,讓母親暫棲于舅氏吳景之處。 因為孫策已經投靠袁術,而袁術自命徐州伯,徐州牧陶謙自然心生芥蒂,認定呂范是袁術一方的內應,下令各縣通緝呂范。 呂范知情后,親自招募能手,引領門人偷偷將吳太夫人接走,再迅即回到孫策之處,成功完成使命。 這時的孫策還未建立功業,手下就只有呂范和族人孫河(字伯海,孫堅族子)經常跟隨左右,二人常為孫策四處奔走,不避危難,渡江取夫人就是其中一例。因此孫策亦視呂范為至親,每每請其赴宴,便與吳夫人一起飲食,并不緊執君臣之禮。 孫策這個人的人格魅力十足,身邊的人都愿意為他盡心竭力地效命。 袁術見到孫策以后,非常贊賞,但卻還不肯將孫堅的舊部交還給孫策。 孫策為了向袁術表明自己的實力,主動請纓前往丹陽募兵。他在丹陽當地招募了幾百人馬,隨后返回壽春復命。 在返回壽春的途中,半路遭到涇縣賊軍祖郎的埋伏,幾乎喪命,敵軍的刀已經甚至劈壞了孫策的馬鞍。幸好程普同一名騎兵一起保護著孫策,驅馬疾呼猛突,用長矛刺敵,祖郎軍往兩邊分開,孫策由是得以隨程普沖出重圍。 這個祖郎,是陵陽(今安徽青陽)人,此后還曾經多次和孫策作對,最后被孫策收服。 由于孫策成功地完成了這次任務,袁術只得將孫堅的舊部千余兵馬交還給孫策統領。 當時被袁術扣留在壽春的太傅馬日磾敬重孫堅對朝廷的忠誠,也非常欣賞孫策的英武,上表朝廷加封孫策為懷義校尉。 孫策英勇善戰,而且有著吸引人的個性和外表,袁術麾下的將領兵士都很喜歡他,孫策后來離開袁術獨立后,袁術的部下如魯肅、楊弘、張勛等人都先后前往投奔孫策。袁術自己也感嘆,“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