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攻陷長安(今陜西西安西北),共執朝政后,互相猜忌,矛盾漸起。 賈詡屢次從中調停,只因賈詡此前在董卓死后力挽狂瀾,拯救了西涼軍眾,素來受到他們的敬重,他們才得以維持表面的團結。 樊稠進攻馬騰、韓遂時,李傕的侄子李利作戰不很出力,樊稠斥責他:“人家要來砍你叔父的人頭,你還膽敢如此松懈,難道我不能殺你嗎!” 馬騰、韓遂敗退時,樊稠軍追到陳倉(今陜西寶雞市陳倉區),韓遂對樊稠:“下之事反覆無常難以預料,你我同鄉,今雖有些摩擦,恐怕還會走到一起的,想和你談一談。” 于是各自命令軍士后退,他們兩個人騎馬上前對話,相互握手致意,交談很久才告別,雙方于是友好罷兵。 大軍回到長安后,李利報告李傕:“樊稠與韓遂兩人馬頭相交地密談,不知道談話的內容,只看到他們很親近。” 李傕也因為樊稠作戰勇猛而得到部屬擁戴,對他有猜忌之心。但李傕作為現在的西涼軍首領,豈是一個隨隨便便的人物?他還是讓朝廷加二人開府,與三公合為六府,都參與選拔舉薦官吏。 李傕等人都要任用自己推薦的人,如果一有違背,就大發脾氣。有關部門無法應付,只好依照次序任用他們所推薦的人選,先從李傕推薦的開始,其次是郭汜,再次是樊稠,三公所推舉的人才,根本沒有被任用的機會。朝廷在關中內部的權力大減,李、郭、樊三人權力達到極盛。 當時長安城中盜賊橫行,竟在白日搶劫,李傕、郭汜、樊稠于是把城中分成三份,各守其地,但還是不能控制,他們的子弟橫行不法,侵害百姓。 當時谷米一斛五十萬錢,豆麥二十萬,城中人吃人,白骨堆積,污穢滿路。 皇帝劉協放太倉的米豆做成粥來賑濟,百姓才得以生存下來。 李、郭、樊因為軍隊糧食不夠,不聽賈詡所言而侵奪劉協拿來賑災的錢財。接著李、郭、樊因為軍隊還是缺糧,竟任由軍隊掠奪百姓,造成更嚴重的饑荒,關中百萬以上的人口,各自餓死逃竄,紛紛南遷至劉表、劉璋、張魯等人的領地。 董卓剛死的時候,三輔地區的百姓還有數十萬戶,由于李傕等人縱兵搶掠,加上饑荒,百姓吃人肉充饑,兩年之間,幾乎死盡。 馮翊地區的羌人不堪壓榨于是進攻馮翊治下各縣,郭汜、樊稠率軍將其擊敗。李傕、郭汜、樊稠相互夸耀自己的功勛,爭權奪利,賈詡知道他們必將滅亡,不愿受到牽連,于是辭掉官職。 195年,樊稠準備率軍東出函谷關(今河南靈寶東北),催促李傕增加他的部隊。李傕顧忌樊稠勇猛而得人心,又因李利所言之事。于是李傕設下鴻門宴邀請樊稠過來參加會議,在會上李傕讓自己的外甥騎都尉胡封刺死了樊稠及其大將李蒙,兼并了樊稠、李蒙的部隊,諸將更加相互猜忌。 李傕經常在自己家設酒宴請郭汜,有時留郭汜在自己家住宿。郭汜的妻子害怕李傕送婢妾給郭汜而奪己之愛,就想挑撥他們的關系。 一次李傕送酒菜給郭汜,郭汜妻子把菜中的豆豉成是毒藥,郭汜食用前郭妻把豆豉挑出來給郭汜看,并了李傕很多壞話,使郭汜起了疑心。 過幾李傕再宴請郭汜,把郭汜灌得大醉,郭汜懷疑李傕想毒害他,趕緊喝糞汁催吐解酒。 想郭汜也是一軍之首,萬人仰慕的存在,喝了糞的他感到羞憤,于是率兵相攻,交戰連月,死者萬計。李傕請賈詡為宣義將軍,來幫助自己,漢帝派人勸解,沒有成功。 同年三月,安西將軍楊定看到李傕身邊的人紛紛與之反目,害怕李傕謀害自己,就與郭汜合謀劫持漢帝到自己的營中。但計劃被人泄漏給了李傕,李傕搶先下手,派侄子李暹劫持漢帝到自己營中。 郭汜隨后劫持了前來勸和的太尉楊彪及司空張喜、尚書王隆、光祿勛劉淵、衛尉士孫瑞、太仆韓融、廷尉宣璠、大鴻臚榮郃、大司農朱雋、將作大匠梁邵、屯騎校尉姜宣等都扣留在營中,作為人質。 朱雋性格剛猛,十分氣憤,堂堂國家大臣落得此等地步,當下便怒極攻心而死。 郭汜宴請公卿,議政李傕。楊彪道:“你們互相作亂,一人劫子,一人質公卿,你這樣做會有好下場嗎?” 郭汜大怒,欲手刃之。 彪曰:“你作為公卿尚且不奉國家,吾豈求生邪!”中郎將楊密固諫,郭汜乃止。 四月,漢帝于亂局之中立貴人瑯邪伏氏為皇后,任命其父侍中伏完為執金吾。 李傕、郭汜二人繼續交戰。 李傕召集羌、胡數千人,先以御物綾羅與之,許以宮人、婦女,欲令攻郭汜。 郭汜聯合李傕中郎將張苞、張寵攻營,郭汜率兵趁夜攻擊內城南門。張寵里應外合打開城門,張苞等趁亂放火焚燒宮殿、官府、民房,一時焚燒殆盡。 郭汜令士兵弓弩并發,射出的箭直達子樓帷簾中,李傕的耳朵更是被亂矢擊穿,楊奉見勢引兵前來救援,將郭汜軍擊退。 郭汜退軍后,李傕劫漢帝至其北塢,使人把守塢門,隔絕內外。 侍臣糧食用盡,皆有饑色,帝求米五斗、牛骨五具以賜左右。 李傕道:“到吃飯的時候就給你上飯,要米做什么呢?”乃以臭牛骨與之。帝大怒,欲詰責之。 侍中楊琦諫道:“李傕自知所犯悖逆,正欲轉車駕幸池陽黃白城(今咸陽市三原縣西陽鎮武官坊),微臣希望陛下能夠忍讓,別授其口實。”漢帝于是隱忍。 司徒趙溫寫信給李傕:“公前屠陷王城,殺戮大臣,今爭睚眥之隙,以成千鈞之讎。朝廷欲令和解,詔命不行,而復欲轉乘輿于黃白城,此誠老夫所不解也。于《易》,一為過,再為涉,三而弗改,滅其頂,兇。不如早共和解。” 李傕大怒,欲殺趙溫,其弟李應諫之,數日乃止。 李傕和他的老領導牛輔一樣,信巫覡厭勝之術,常以三牲祠董卓于省門外。每對帝或言“明陛下”,或言“明帝”,為帝郭汜無狀,帝亦隨其意應答之。李傕大喜,自認為得到了子的歡心。 漢帝再遣使皇甫酈議和二人,郭汜答允而李傕拒絕。李傕道:“郭多(郭汜別名),盜馬虜耳,何敢欲與吾等邪!必誅之!君觀吾方略士眾,足辦郭多否邪?郭多又劫質公卿,所為如是,而君茍欲左右之邪?” 皇甫酈大罵道:“近者董公之強,將軍所知也;呂布受恩而反圖之,斯須之間,身首異處,此有勇而無謀也。今將軍身為上將,荷國寵榮,汜質公卿而將軍脅主,誰輕重乎!張濟與汜有謀,楊奉,白波賊帥耳,猶知將軍所為非是,將軍雖寵之,猶不為用也。” 李傕呵之令出,皇甫酈在宮門前大叫到:“李傕不奉詔,欲弒君自立!” 侍中胡邈(字敬才)被李傕信任,又一心向漢,于是急忙制止他:“無出此言,恐于身不利。” 皇甫酈叱之:“胡敬才!汝亦為朝廷之臣,如何附賊?君辱臣死,吾被李傕所殺,乃本分也!”李傕果然派遣虎賁王昌,欲殺之,王昌知酈忠直,縱令去,還答李傕,言“追之不及”。 皇甫酈又勸楊奉誅殺李傕以立不世之功,于是楊奉與李傕軍軍吏宋果等合議謀殺李傕。宋果性格輕悍,雖正直而少謀略,不甚事情泄露被殺,于是楊奉引兵反叛李傕,使得李傕的軍勢有所削弱。 五月,李傕自為大司馬,位在三公之上。 六月,張濟自陜縣(今屬河南三門峽)至長安為李、郭和解,欲使漢帝移居弘農。 漢帝此時亦想東歸洛陽,遣使敦請李傕,使者往返十次,方得準許。李傕、郭汜二人準備議和,想各自交換兒子作人質,但李傕的妻子十分愛護自己的兒子李式,不愿交換,和計未定。后經多次如菜場討價,李傕答應各自交換女兒作人質,雙方和解。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