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海郡太守孔融,以才氣出眾自負,立志平定禍亂。但他志大才疏,一直沒有成效。 孔融高談闊論,盈溢官府,談吐優雅,可使人玩味傳誦,但把他的議論具體實施,卻很難全行得通。他只會口出大言,而漏洞很多。他一時可得人心,但久而久之,人們便不愿再依附。 孔融所任用的官員,好標新立異,多數是耍聰明的輕浮之人。 孔融尊奉大儒鄭玄,以子孫之禮對待鄭玄,把鄭玄所居住的鄉改名為鄭公鄉,他:“這是人民尊敬的人物,不能失去他。”對其他有名望的清俊之士左承祖、劉義遜等,全都只當作賓客奉陪在座而已,不與他們討論國家政事。 冀州軍來進攻青州的時候,太史慈領兵,顧忌孔融名望,是故繞道而行。 當時,臺駘、曹操、公孫瓚等的勢力范圍相互連接,孔融兵力薄弱,糧草不足,孤立在一個角落,與他們不相來往。 左承祖勸孔融,應自己選擇一個較大的勢力作為依靠。孔融沒有聽從,反而盛怒之下將他殺死。 劉義遜因此背棄孔融,離開北海郡。 這時的臺駘已經在卞喜的幫助和對消息的整理下,大體掌握了其余三州的情況。知道了青州還有北海沒有拿下,但也處在包圍之中。臺駘令許靖奉皇帝詔書,前去征召孔融入朝中任職,同時又令管亥給予北海軍事壓力。 孔融無奈,只好從命,被任命為將作大匠。于是,青州完全被臺駘占據。 這時,大河以北的地方,除了一個隸屬司隸的河內郡和一個幽州的遼東郡,其余盡收于臺駘手下。而臺駘又勵精圖治,控子于手中,下諸侯,盡皆心憂不已。 公元196年,楊彪隨漢帝定都鄴縣,當時百官舉行大宴,由于臺駘素來沒有把劉協放在眼里,言語間并沒什么顧忌,言語間略顯浮夸,楊彪神情不悅。 這時臺駘才意識到劉協身邊還有一股的力量呢,于是加強對百官的看管。楊彪看到東漢王室已經衰敗,政權控制在臺駘手中,就自稱腿腳痙攣,十幾年不走路,因此不再參與政事。 由于臺駘控制著漢帝,據有挾子以令諸侯的有利地位,加上注意招納賢者,廣求人才,許多草莽英雄紛紛慕名前來投靠,臺駘也令程昱根據各人的才能給予不同的安排。 至于那些士族名流,不僅不來投靠,反而紛紛南下。 臺駘并不加以阻攔,如今自己本土的支柱,已經不是這些士族了,而是普通的百姓。 另外,各級的官員,也不再依賴于名門望族培養出來的子弟。 因為當官任職本身就帶有名望的性質,而臺駘的政策又的確不拘一格,一些基層族和眾多的寒門士子,都想把握住這個機會。 又加上有二許和二龍的培養,臺駘不怕人才和資源外流,反而希望他們搞亂南邊呢。因為附徒和土地的解放,南下的為數不多的士族,也是無依無靠,并沒有家丁和人口可以攜帶。 大河以北的名門望族中,真正勢力雄厚的如太原王氏,也就是王允出身的家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和“中山五姓甄第一”的甄氏。 自從臺駘決定將新制度逐步展開的時候,董昭就開始潛心研究對付這些大戶的方法策略了。 之前渤海郡尚且感覺不到太大的阻力,占據冀州的時候因為政令行使的較為輕緩,溫水燉了一鍋青蛙。現在臺駘自恃實力雄厚,將士用命,驟然在其余三州之地實行改革,自己當然要多操心了。其他家族一看沒指望了,當然是想辦法。 但是這些家族不是想走就能走得了的,因為他們樹大根深,很大程度上依賴地緣。也就是,在當地是土霸王,再不濟也是有影響力和優越性的,但是一旦離開了這個地方,去了別處可就不好了。 也正是因為考慮到他們的影響力,董昭施行的政策較為溫和。 就比如,中山無極境內聚居的甄氏,是從土地兼并起家的,無極甄氏家族,已成為中山郡的“仕宦望族”。 而董昭呢,他只動了甄氏一半的奶酪,還是輕拿輕放。 由于地盤擴大,臺駘不需要解放太多的土地,但是人口是重中之重。董昭不理這些豪族的土地,只是解放了他們的附徒,如果他們再想利用這些農民,只能以雇傭的形式,而且時刻受到官府的監督。 面對著強勢的官府,這些豪族權衡利弊,只能選擇妥協。 這樣一來,不僅實際人口大大增加,帶來的稅賦也顯著提高。這就是槍桿子里面出政權最真實的體現,這就是不依賴這些家族取得的最現實的好處。 董昭又征召王氏王允的孫子王黑、甄氏甄毅、崔氏崔琰、李氏李睿來朝中任職,算做一種安撫。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