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備退走襄陽以后,劉表不以為意,繼續待之甚厚,這引起了襄陽張氏和蔡氏的不滿。正好這時有將校報曰降將張武、陳孫在江夏擄掠人民,共謀造反。劉表驚道:“二賊又反,為禍不小!”
劉備說:“不須兄長憂慮,備請往討之,正好將功抵過。”
劉表大喜,即點三千軍,與劉備前去。
劉備領命即行,不一日,來到江夏。
張武、陳孫引兵來迎,劉備與關、張、趙云出馬在門旗下,望見張武所騎之馬,極其雄駿。
劉備說:“此必千里馬也”,趙云即時領會了主公的意圖,于是挺槍而出,徑沖彼陣。
張武縱馬來迎,不三合,被趙云一槍刺落馬下,隨手扯住轡頭,牽馬回陣。陳孫見了,隨趕來奪。張飛大喝一聲,挺矛直出,將陳孫刺死,眾皆潰散。
劉備凱旋班師,劉表見了這匹馬,也禁不住贊不絕口。
劉備正愁無一報答劉表,于是欲將此馬送給劉表。不料,劉表謀士蒯越認為此馬“眼下有淚槽,額邊生白點,名為‘的盧’,騎則妨主。”
還說“張武騎此馬而亡”就是證明,嚇得劉表趕緊找借口還給了劉備,于是這匹戰馬又跟隨了劉備。
劉表的幕賓伊籍將此馬“妨主”的消息透露給了劉備,劉備認為“凡人死生有命,豈馬所能妨哉!”于是不予采納,伊籍也為劉備的胸懷而心折。
建安五年,劉備屯駐新野,廣納賢才。
這時有長沙郡樊城令劉泌,亦是皇室宗親,與劉備頗有來往。劉泌的侄子寇封果敢剛毅,是羅侯寇遷的兒子,因為寇遷在曹操征討張繡的時候死于亂軍之中,于是寇封一心想為父親報仇。
劉泌對劉備說:“吾有一侄,甚是勇猛,其父死于曹操軍下,常思報仇。吾觀天下之人,能與曹操抗衡者,唯有玄德矣,玄德可收為己用。”
劉泌將寇封引見于劉備,劉備見其魁梧,心中十分喜愛,說道:“沙場征戰,非但士卒用命,為將者亦需勇猛作則,今汝可與益德搏力,若能堅持一炷香的時間,吾可令汝為前鋒。”
寇封聞言大喜,立即便與張飛邀斗,張飛哪里肯讓。
張飛久經沙場,格斗技巧豈是寇封所能相與?是故屢屢將寇封掀翻在地,寇封百折不撓,不顧渾身傷痛,咬緊牙關,一次次又站立起來,與張飛相搏。
搏力伊始,張飛并不愿下下重手,只想讓寇封知難而退,沒想到這小子就像揭不掉的狗皮膏藥。
張飛發怒,手一用力,將寇封摔倒在地,只聽咔嚓一聲,原來是寇封雙臂脫臼。
寇封心火燎燒,一腔報仇的心愿支撐自己又站了起來。劉備見狀,說道:“今日暫且如此,待你稍稍恢復,可再與益德搏力。”
后來,寇封刻苦練武,終于能和張飛相持一炷香的時長。劉備甚是喜愛,加上膝下無子,便收之為義子,為前軍先鋒。
又有徐庶深感劉備寬仁愛民,而且信義著于四海,前往投奔,劉備見徐庶后,非常器重他。
徐庶,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
徐庶本名徐福,寒門子弟,幼年愛擊劍,行俠丈義,常以仁俠自居。中平末年,他替人鳴不平,將人殺死后用土白粉涂于臉上,披散著頭發逃走。后來被官兵捕獲,但他閉口不說姓名,官吏于是把徐庶綁在柱子上作出準備*的樣子,并擊鼓下令周圍市場里的人出來辨認,但都不敢說認識這個人。后多方營救脫險,改名單褔外逃。從此棄刀劍,遍尋名師,與同郡石廣元避難于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人為友。經過刻苦學習,徐庶學業大進,終于成為一代名士。
徐庶學成,投奔劉備。
此時劉備在劉表帳下南征北戰,劉表又派劉備向北進攻,到達葉縣(今平頂山葉縣),曹操派夏侯惇、李典等前去抵擋。
徐庶獻誘敵埋伏之計,劉備于是突然放火燒去自己軍營,假裝逃跑。夏侯惇知道劉備敗績無數,以為膽怯而逃,于是率軍追趕。
裨將軍李典說:“劉備無故撤退,我懷疑定有埋伏。南邊道路狹窄,草木深密,不能追趕。”
夏侯惇不聽,命令李典留守而自己領兵追趕,果然陷入埋伏,大敗。李典率軍援救,劉備才撤軍。趙云于戰斗中生擒了敵將夏侯蘭,趙云與夏侯蘭是同鄉,自小相知,于是向劉備求情,免夏侯蘭一死。
趙云又將夏侯蘭推薦給劉備,而夏侯蘭又明于法律,劉備便用他為軍正。此戰,劉備羽翼漸豐,又深刻認識到了優秀的謀士在戰場上起到的作用,于是開始對謀士更加重視。
荊州名義是被劉表掌控,實際卻是被蔡、蒯世家左右。
劉備取勝之后,荊州豪族看到劉備最近兩戰皆勝,百姓歡欣,唯恐劉備喧賓奪主,于是屢次攛掇劉表除掉劉備。
此時劉表正想依劉備為外援,于是不從。
蔡瑁為了確保自家的利益不會受到損害,本著將任何外來的勢力都擰滅的想法,設計謀害劉備。
伊籍十分仰慕劉備,所以偷偷向劉備報信,劉備慌忙從酒席中逃走,騎上的盧卻因三面伏兵而無路可走,結果便來到了檀溪。
前是闊越數丈的檀溪后是追兵,劉備在這個時候才想起伊籍的盧妨主的勸告,不由得哀嘆:“的盧,的盧!今日妨吾!”
那馬聽劉備竟出此言,心中憤懣,忽然從水中涌身而起,一越三丈,飛上對岸,完成了的盧最富傳奇意義的演出。
這之后劉備更加不相信“的盧妨主”的預言了,對這匹救命的寶馬無限珍愛。
伊籍,字機伯,兗州山陽郡(今山東金鄉縣)人,有識人之名。伊籍與鎮南將軍、荊州牧劉表是同鄉,從年輕時便依附于劉表。劉備落難荊州期間,伊籍經常拜訪劉備,托請劉備照顧。
曹操派遣使者,希望孫權能和自己聯合起來,兩方合軍,將漢帝從冀州解救出來。并要求孫權派自己的弟弟或兒子到許昌來作官,以保證雙方的同盟。
孫權召集眾官員進行會商,張昭、秦松等人猶豫不決。
孫權領周瑜來見自己母親吳夫人,在她面前作最后決定。
周瑜說:“從前,楚國開始受封于周朝時,統治的區域方圓不到一百里。后繼的國君賢明能干,開拓疆土,遂占有荊州與揚州,王業相傳延續,達九百多年。
如今,將軍承襲父、兄的基業,擁有六郡的地盤與人力,兵精糧足,將士聽命。上山開采銅礦,沿海煉制食鹽,境內富庶,人心安定,有什么壓力使咱們要送人質?
人質一送去,就不能不與曹操緊密聯系,既然緊密聯系,那么將來一旦開戰,曹操有什么要求我們就不得不滿足。
這樣,就會被人所控制。
而曹操想從冀州奪回漢帝,就不得不與臺駘交戰,我們處在最南方,怎么也不會禍及此地。
不如不送人質,慢慢觀察事態變化。
如果曹操真能與冀州抗衡,將軍再助他一臂之力也不晚。如果他不及臺駘,則連救自己都顧不上,又怎么能害人?”
吳夫人對孫權說:“周瑜說得很對。他與你哥哥孫策同年,只小一個月。我把他看作自己的兒子,你要當作哥哥來尊敬他。”因此決定不送人質。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