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這樣,唱著“今別子兮歸故鄉,舊怨平兮新怨長”的蔡文姬踏上了漢朝的土地,回到了他老父的舊友曹操身邊。
這個曹操,她見過很多次,每次都是同樣的從容灑脫。只是這次見面,歲月的痕跡不單爬上了自己的臉龐,就連那個俊采星馳的少年郎也變得鬢角見白,魚尾及眼。時間,真的是讓人興不起一點點反抗的念想啊。
曹操看到風霜彌漫身心的蔡文姬,大感心痛。昔日的洛陽才女如今哪有半分閨秀的模樣,但是面皮只是虛妄,蔡文姬舉手投足的氣質仿佛告訴了他依然不能輕視這個塞外歸來的女人。
曹操既然將蔡文姬迎接回來, 就要給她安排一個好的歸宿,作為蔡文姬老鄉的屯田都尉董祀是個合適的人選。董祀二十多歲,是一個倜儻才子,正值玉樹臨風之年。董祀仕途平順,又通史書、懂音律。如此有為的才俊青年,應該與蔡文姬有些共同語言吧。
曹操的安排,不可謂不費盡心思,他甚至動用了自己的智囊進行篩選,總算是找到一個令自己滿意的才子。可是董祀面對曹操的賜婚,面對已是三嫁的蔡文姬,縱然知道她是聲動當年洛陽城的大才女,可是心中總覺有些異樣。
此時的蔡文姬經過長途跋涉,身心俱疲之中,又年長董祀近十歲,縱然其才名世人皆曉,可這并非是董祀心儀之妻。
無奈自己追隨曹操而來,正是為了一展宏圖,又怎能拂了曹操美意呢?
董祀雖有抗拒之心,卻依然迎娶了蔡文姬入門。
他和劉豹一樣,敬重文姬的才華與聲名,卻不把她當做可以耳鬢廝磨的妻子。
男人,尤其是年輕的男人,愛的都是清純可人、嫩得能掐出水來的姑娘。怎會愛一個眼睛里寫滿過往滄桑,身形與容顏都不再姣好的女人?于是,他只當是奉都督之命,把一個身世可憐的才女養在家中。
還好,蔡文姬也從不奢求董祀像一個丈夫那般寵愛她。她的世界里已經不再需要男女之情,雖然也許自己從未真正體驗過什么是愛情,但是對她來說,愛情的美好好像只能用忙碌的整理勞動和充實的精神世界來代替。
胡地歸來的蔡文姬,已經歷過太多的磨難,她看慣了人世的離合悲歡,她感恩曹操對自己如此費心。但是她心中那原本激起了半分漣漪的死水,此時看到董祀尷尬的表情,重又回復于平靜。
她想,若能如此將就著活下去,了盡余生也罷,再不敢奢求相守一生的愛情。
她的心,早已被大漠的風吹得支離破碎,又被這幽州的寒冷而冰凍。
余生,這顆心怕是只能留給她舍在胡地的兩個的兒子身上,還有父親那割舍不斷的書籍辭賦了。
即便如此,生活還是沒有放棄對這個女人的折磨。
或許是因為家中事煩憂亂了心智,或許是因為北軍的確要有所行動,董祀的工作出了嚴重的問題,以至于犯了重罪,這罪若依了曹操的軍令則當斬首。
軍法無情,曹操一紙文書批下來,這男人便要與她陰陽兩隔。
蔡文姬沒能像一個妻子那般好好愛他,卻也不想他死。
于董祀,蔡文姬是感激的。
半生漂泊,終歸故土,是董祀給了她一個家。董祀亡,這個家也亡了,而自己又將何所依歸?終歸,這是她的男人,她要救他。
來不及梳妝、顧不得換衣,蔡文姬就這樣帶著未消的倦容、披著散亂的頭發來到曹操的軍營。士兵告訴她,曹操正在宴請賓客,此時傳她進去是為了讓在座賓客看看蔡文姬這個傳奇才女的風姿。
蔡文姬進門,未顧及身邊幾十賓客,只是慢慢走到曹操身邊,跪在旁邊,像兒時那般仰望著曹操,求他放自己的夫君一條生路。
曹操看向面前跪著的蔡文姬,恍惚回到二十年前,她雖然衣衫不整、發絲凌亂,面容卻依然如深秋的湖水般,寂寥中卻透出撼動人心的力量,還帶著一如往昔的沉靜與美好。
半晌,曹操道:“可是文書已然送出,又怎追的回呢?”蔡文姬猛地抬頭,道:“都督指揮著千軍萬馬,手下又怎缺救人的一卒一騎呢?”那雙眼睛就這樣靜靜地望著他,沉默卻堅定。
曹操還記得當年的眼眸,美麗靈動流光溢彩,花月正春風;而今眼波沉靜,是月下浩渺的江水。她不再是洛陽城那朵絢麗的花兒,她是雪天里幽遠的白梅香,安靜得如此美好,卻惹人掛念、牽人追尋。
也罷,曹操知她從小有辯才。但愿這回遂了她的心意,可以彌補一些這混亂世道帶給她的十載煎熬。
董祀回家了,懷著感激而羞愧的心情,他開始關注身邊這個清純不再,卻秀美依舊的女人。他看著她沉靜的眼波,看著她嘴角彎起時溫婉的笑容,看著她站在窗邊時端莊秀麗的身影,心慢慢就安靜下來了。
從此時光悠長而溫柔,他竟不愿再去理會外面花花世界的喧鬧,而只想和蔡文姬呆在一起,哪怕只是幫她整理《悲憤詩》的書稿,或是聽她奏《胡笳十八拍》。
董祀的依戀和愛也喚回了蔡文姬留在胡地小兒身上的那顆心,她試著將過往藏在心間,做這個家里賢惠溫婉的夫人。
雖不能如當年初嫁般羞赧又滿懷憧憬,卻也愿意溫柔待她的夫君,為他誕育后代,與他舉案齊眉。或許愛情最美好的一刻,便是雙方都發覺彼此才是自己終將珍惜一生,眷戀一世之人。
只是他們的愛情,發生在婚姻之后。
如董祀一般,經歷了坎坷遭遇、飄搖過往的男人,更懂得憐取眼前人。
而終之一生,我們本也可以愛上許多人。
這世上其實沒有那么多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的故事。只要我們始終保有愛人的能力,性情又足夠聰慧,這一世便可愛上不只一人。
蔡文姬是如此,年輕時她愛學識淵博、精通音律的公子,走過半世滄桑后也依舊會為一個學貫古今、又可與自己琴瑟相合之人而心動。
人活一世,我們愛的是一類人,而可以不只是某一個人。
于是蔡文姬在三嫁之后,終又可與心動之人舉案齊眉。
過了一段時間,曹操帶著一些御寒衣物來探視蔡文姬,隨口問道:“聽說夫人家里原來有很多的古典書籍,還能記得起來嗎?”
蔡文姬答:“從前我過世的父親留下的書籍四千余卷,因我遠離家鄉處境艱難,沒有能保存下來,現在能記得背誦出來的,才只有四百多篇罷了。”
曹操說:“現在我應該派十個書吏到你那里去抄寫。”
蔡文姬說:“我聽說男女有別,按照禮制男女之間不能親口傳授。請給我紙筆讓我自己抄寫,是用楷書還是草書全聽您的命令。”
于是蔡文姬根據記憶與董祀一起整理了亡父蔡邕4000卷書中400余篇,同時,她還追懷悲憤,感傷離亂,作《悲憤詩》2章。
其一為五言,一為騷體,敘述戰爭給人民造成的痛苦和自己不幸的命運,情辭激烈真摯,哀婉感人。她的《胡茄十八拍》如泣如訴,一共19章。
蔡琰歸漢后,對保留和傳播中國古代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