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ontent"> 兩日后,許是太子侍疾極為用心,孝感動。又許是前方戰況進展,很是順利,康熙心情極好,所以,圣體恢復極快。如今,康熙雖未痊愈,卻也快了。 康熙身體逐漸康復,便不想再待外面行宮里,大手一揮便下了命令,隨行眾人即刻動身,啟程回京。 回京路上,康熙依舊不忘國之大事,政務軍務不離手。并讓胤礽陪在他身邊,給他讀折子,期間,康熙不時或詢問或指點胤礽。 康熙對胤礽的教育非常用心,即重視書本文化,亦十分重視實踐所得。康熙只恨不能把畢生所學和經驗傳授給胤礽,話里話外,都是盼子成龍的殷切厚望。 一路上,隨扈王公大臣侍衛等人,無不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到了太子在康熙心目中的份量。康熙對太子的喜愛之情,自由來,如今亦是毫不遮掩。而那些還算稍微了解康熙的近臣們,竟是隱隱覺得,康熙對太子的滿意與看重,比之在京中之時更甚幾分。 眾人不能不在心里感慨,太子還真是一如既往,深得圣心,至于那位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大阿哥,很多人搖了搖頭,看來希望很是渺茫啊! 奪嫡太危險,站隊需謹慎! 胤礽不知眾人所想,自那日危機念頭一起,他內心便沒一刻平靜安寧過。雖然這一路上,康熙態度鮮明,行動間昭示著對他的種種滿意,令他心情稍微好一些,但胤礽深知,自己的心境卻是再也回不到從前了。 石悅瑟還不知道自己給太子爺帶去了多么大的難題,也不知曉她又一次把蝴蝶翅膀扇猛了,令年紀輕輕的太子殿下,在其他幾條龍都尚還是屁孩之時,便生生覺醒了危機意識,清醒認識到太子之位并非理所當然,帝王之路有多艱險,而想要走到最后,其路多波折艱難。 而這一條覺醒了的巨龍,所帶來的后果與改變,卻是誰也不能預料的。 京城伯爵府中,石悅瑟也聽了康熙親征途中不幸染了病,特召皇太子前往行宮之事。 之后幾日,石悅瑟有特意讓人留意有關消息,確實沒聽有太子探病侍疾中表現不佳,被康熙遣返回京的傳言。石悅瑟心里松了一口氣,心里琢磨著,太子這一回的危機,應該是渡過去了才是。 歷史上的太子胤礽,因為這一次行宮探病之行,侍疾中面上哀思之情不重,令康熙心生不滿,認定太子不孝,無忠君愛父之念。并把太子招往御前,訓斥其表現不佳,當即遣返回京。 康熙自來十分疼愛太子,太子做錯了事,也不舍得多加責罰,反而會幫著處理善后,典型的慈父。但這次卻是康熙首次公開拂了太子臉面,表達自己心中嚴重不滿。 連康熙在廢太子時,都有特意提及此事,由此可見,于康熙而言,這一段記憶是多么不美好,多么深刻難忘。 歷史上,此事對太子,對大清,影響巨大。更甚至被認為是康熙與胤礽二人父子情淡,君臣失和之始。 本來一對情深意重,令人側目的家父子,竟以此為開端,生了芥蒂與隔閡,漸行漸遠,最終以父子陌路,太子被廢為結局。著實令人唏噓不已。 石悅瑟知道事情嚴重性,帝王和儲君,關系本就十分微妙,若不用心經營,維系信任,父子互相猜忌,甚至刀劍相向,再是正常不過。 君不見歷史上,多少太子,結果是得了好的?就連胤礽,結局不也是悲涼落寞收場。 倘若她不認識胤礽,和他沒有交集牽扯,石悅瑟即便是知曉太子明日就要死了,也會無動于衷。可她偏偏就認識了胤礽,雖然不太樂意,卻還是發展成了筆友關系。 嗯,在石悅瑟看來,她和太子之間關系是類似現代時的筆友,雖然以這年代價值觀來看,她們這是屬于極不正當關系,但石悅瑟只當做不知。 好吧,咱們姑且先讓女主自欺欺人吧。 最初與胤礽通信,石悅瑟心里雖無抗拒,卻不見得多高興。后來,兩人書信漸多,交流便也多了起來。倒是令她對太子諸多改觀,起碼這位太子爺文采斐然,才華橫溢,性情也沒有那么不堪。反而與許多清穿文中殘暴荒淫,一無是處,相去甚遠。 最重要的是,不管胤礽日后會如何,起碼此時此刻,他對她算是真誠。而那些對自己好的人,石悅瑟總會忍不住心軟幾分。 因著這些原故,許多事情,石悅瑟很難再無動于衷,視而不見。 再想起太子胤礽那黑漆漆的黑歷史,石悅瑟難免擔憂。 太子行宮探病被遣返一事,雖然她記不太清是于何時發生的,但石悅瑟卻是早做了打算,埋下伏筆。 于是,某次給回信胤礽時,特意編寫了一個富家老爺和兒子們的故事,隱晦提醒,探病之時如何表現方才得人心。 石悅瑟倒不擔心自己會暴露,不那時距康熙生病之時,相隔甚遠,便是生病探病之事,普通人家也是再尋常不過。若有人問起,她都能淡定回上一句,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事實證明,胤礽的確沒有懷疑她別有用心。 石悅瑟想著,倘若胤礽因著此事,懷疑她,淡了她,她也沒什么損失,反而能回歸正常生活,徹底放下。 當然,石悅瑟的本意是提醒胤礽,御前探病之時,不可表現太過從容淡定,或者面無哀思等作死行為,卻并無暗示他太子之位不穩,將來會被廢掉之意。 可偏偏,老太爺就是讓太子爺無意中靈光一閃,打通了任督二脈,雖還沒尋到解決辦法,卻已然意識到了根本問題所在。 若石悅瑟知曉自己隨意編的故事,能讓胤礽諸多收獲,心里定然會得意歡喜不已。 七月二十七日,裕親王福全所部抵達拜察河、吐力埂坷、克什克騰旗一帶。而恭親王常寧所部在烏珠穆沁敗于噶爾丹。 接到消息,康熙大怒,心里暗罵恭親王常寧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當即召集大臣,商討調整作戰計劃之事,之后急命常寧速與福全會師,以集中兵力。又命康親王杰書率兵由蘇尼特地方進駐歸化城,以斷敵歸路。 七月二十九日,噶爾丹率勁騎2萬,長驅直入,屯兵于烏蘭布通。該地距京師僅七百里,情況緊急,京師戒嚴。 噶爾丹駐扎烏蘭布通峰頂,于峰前布設“駝城”,防御堅固。 是日,撫遠大將軍、裕親王福全率清軍至此,設營盤四十座,連營六十里,隔河列陣,以火器為前列,遙攻其中堅之部。 八月一日,清軍分為左、右翼,設鹿角槍炮,徐徐前進。自午至傍晚,右翼內大臣佟國綱奮勇揮兵,沖向敵陣,發槍放炮,進擊山下。 噶爾丹軍隔河以拒,橫臥駝陣,為其屏障。佟國綱率軍攻至泡子河,率先沖向敵陣,為噶爾丹軍突發鳥槍擊中,陣亡。 康熙看著密報,氣息越來越不穩,手不受控制開始發抖,額頭的汗越出越多,本就大病過一場的人,大悲大怒之下,生生吐出一口血,昏了過去。 “汗阿瑪!”胤礽大驚,幸好他反應極快,動作利索,穩穩扶住了康熙。 “汗阿瑪,您怎么了?” 胤礽強穩住慌亂,看了眼愣住的魏珠,大聲拉他回神,“傻愣著干嘛,快傳御醫。” 御醫極快前來,認真給康熙診了脈,努力穩了穩聲音,“萬歲爺大病剛愈,身體本就虛弱,如今又大怒大悲,還咳了血,于圣體十分有礙,日后需得多加靜養,心情也不宜起伏過大。” “大怒大悲?”胤礽看了掉落在不遠處,沾了血的密折,心里奇怪,什么消息竟惹得康熙震怒又悲傷至此,到了吐血的地步。 難道是葛爾丹大敗了清軍? 但依著康熙的性格,即便敗了,也斷不會如此沉不住氣才對。 雖然心里好奇,但胤礽覺得自己還是先顧好康熙得好。再,那是密折,即便身為太子,他也是要避諱,不能隨意翻閱。 又開口吩咐,“趕緊開了方子,再去把藥快些煎來,魏珠親自去看著。” “喳。” 康熙幽幽轉醒,愣了一會兒,又看看床邊上一臉焦急的太子,眼淚刷一下就流了下來。 “汗阿瑪,您終于醒了。”胤礽嚇了一大跳,歷來堅強的康熙竟然哭了,“您怎么了?哪里不舒坦?” 康熙抖著嘴,心里太難受,實在不出話來,只伸手指了指御案方向。 胤礽心領神會,過去把密折拿過來,交給康熙。 康熙抖著手又仔細看了一遍,哭得更加傷心了,把密折交給太子,示意他自己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