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暮色中,一名身著黑色蟒服的身影站在城頭上眺望遠方,在他身旁左右皆是鐵甲森森。 滿城上下靜待一人。 當這位面白無須的大宦官看到驛路上緩緩行來的老儒生時,按在城垛上的手掌下意識地握成拳頭,輕聲道:“殿下的意思,不想看到這位大先生入城。” 站在他身側(cè)的一位披甲將領(lǐng)恭敬應諾道:“謹遵王上旨意! 當城上之人看到老儒生時,老儒生也看到了城頭上的人,他仍是向前而行,喃喃自語道:“真是好大的迎客陣勢啊。” 老儒生的視線下移,沿著驛道看到了盡頭處的城門,這座魏國“東都”的翻版正陽門絲毫不遜于帝都的正牌正陽門。雖然此時城門緊閉,但可以想象城門之后的幽深門洞。 時至今日,魏王之心就如這座城和這座門,昭示下,路人皆知。 這趟魏國之行,又怎能不來? 在距離“正陽門”還有大概百余丈距離的時候,老儒生停下腳步,從背后取下書箱放在身前,然后他從書箱中心翼翼地取出一卷竹簡,托在手中。 儒門重器正心鏡在陳公魚的手中,可孫世吾作為儒門中的最年長者,同樣有一樣東西。 這卷竹簡的內(nèi)容也無甚出奇之處,若要換成紙質(zhì)書籍,只要一百文錢就能從書坊中買到,老儒生之所如此鄭重,是因為這冊典籍乃是至圣先師親筆所書,那就不同凡響了。 道祖三千言,佛祖九九八十一卷佛經(jīng),再加上儒門圣人的六經(jīng),這是三教各自的立教根本,大道隱于其中,可卻少有人能從中直接悟道,不過若是換成道祖、佛祖、至圣先師親自講解,那就不同了,正因如此,三教祖師常常會親筆謄寫典籍,將自身感悟流傳于后世。 這等物事,如何能不鄭重其事? 提到儒門經(jīng)典,離不開六經(jīng)之。雖至圣先師自稱述而不作,但這并不妨礙他親自抄寫六經(jīng),而孫世吾手中所持竹簡就是六經(jīng)中的《春秋》。 老儒生一手托著春秋,一手心攤開竹簡,就像一個在私塾中傳道授業(yè)的老夫子。 至于學生,自然就是眼前的這座巍然雄城;蛘,是端坐于城內(nèi)魏王宮中的魏王蕭瑾。 不過很顯然,蕭瑾并不想去聽老儒生的教。 按照儒家地君親師的規(guī)矩,皇后土在上,父兄俱已不在,蕭瑾自視為帝王,又是生而知之的謫仙人,試問下之間,誰人能為其師? 僅以自負而論,蕭瑾這位魏王殿下尤勝當今的皇帝陛下。 當老儒生攤開手中竹簡要為眼前雄城傳道授業(yè)解惑時,風起云涌,顯異象。 在周圍仿佛響起了無數(shù)廝殺馬蹄之聲,春秋亂世,諸侯征伐,盡在其中。 只見在老儒生的周圍真的出現(xiàn)了無數(shù)騎兵虛影,影影綽綽,馬蹄聲,響鼻聲,嘶鳴聲,腳步聲無數(shù)聲音摻雜在一起,似乎真的有一支大軍出現(xiàn)在了“東都城外”,只要一聲令下就要立刻攻城。 兵臨城下。 此刻正立在城頭上的大宦官勃然大怒,恨聲道:“床弩呢?炮呢?” 他的話音落下,城頭上的床弩和火炮一起轟鳴,瞬間風雷之聲大震。 老儒生對此視而不見,絕大部分彈丸和箭矢都落在了空處,而少數(shù)直奔老儒生而去的,還未近身就被老儒生的磅礴氣機直接震為細碎殘片。 老儒生向前大步而行。 異象再變。 一座座宮殿,一尊尊帝王,各家學派游走其間,闡述自家義理,可見有人于廟堂之上慷慨激昂,有人于臨陣之間揮斥方遒。 古時有士,游于秦王,秦王言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 眼見游不成,答曰,匹夫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下縞素,今日是也。 孫世吾今日可不是單純來求死的,他是來游于魏王的,只是魏王不愿意聽而已。 他抬頭看了眼越來越近的城墻,輕聲自語道:“既然老朽與你道理,你不愿聽,那么……老朽就學一回匹夫之怒!” 明陵一戰(zhàn)之后,蕭瑾被滅去一尊三尸元神,麾下高手死傷無數(shù),元氣大傷,傷筋動骨,此時的魏國中并無太多高手。 若是蕭瑾聽勸自然萬事皆好,若是蕭瑾一意孤行,那么只要殺了他,便可下太平。 就是這么簡單。 孫世吾每一步都使大地震顫不休。 雖然只有一人,但卻像千萬大軍轟然踩踏在地面上。 城池墻壁上無數(shù)灰塵簌簌落下,城頭上之人感覺這腳步聲仿佛重重踏在自己的心口上,幾乎要踏破心房。 大宦官扶著城垛,惡狠狠道:“人呢?都死絕了?” 這一次,不再是弩車和火炮,而是無數(shù)隸屬于魏王宮的高手從城樓上一躍而下,有人招風引雷,有人御使飛劍,有人畫符布陣,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孫世吾不曾抬頭去看這些人,只是稍稍止步駐足,低頭望著手中竹簡,“吾善養(yǎng)浩然正氣。” 完這句話,他頭也不抬地向城門走去。 隨著他的腳步,一片紅霞在他身后方向冉冉升起,如日出東方。 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此乃浩然正氣! 孫世吾的腳步并不快,但是紅色浩然之氣的蔓延速度卻是極快,轉(zhuǎn)眼之間半個際已經(jīng)是赤紅一片,在這片赤紅煙霞之中,仿佛有一輪紅日要冉冉升起。 無論是法術(shù)也好,還是飛劍也罷,皆不能近到這片紅霞之中。 老儒生一手托竹簡,一手向前伸出一根手指輕輕點出。 所有從城頭上躍下的高手頓時如遭雷擊,轟然往后倒飛出去,撞在城墻之上,砸出無數(shù)裂紋,煙塵碎石簌簌落下。 就像拍打蚊蠅。 他又是大袖一揮,將緊隨而至的箭雨拂散,如驅(qū)散煙瘴,輕描淡寫。 站在成頭上的大宦官見此情景,跌坐在地,臉色慘白。 他僅僅只是地位相當于張百歲而已,可終究不是修為高絕的平安先生。 孫世吾的腳步越來越快,快到幾乎看不清他的身形,猶如一縷清風。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風過“東都”,狠狠撞在城門上。 這座“東都”城也同樣不是那座被三代王朝經(jīng)營了數(shù)百年的真正東都,沒能以城為陣,所以當清風撞在城門上時,滿城震動。 這座雄城仿佛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地震,城墻為之搖晃,包括城內(nèi)的房屋樓閣,所有瓦片震動不休,仿佛要跳躍起來。 ed最新章節(jié)上@i 城門同樣震顫不休。 很霸道,不講道理。 儒門本就有王霸之,既然你不聽王道之勸,那我便霸道一回,這可不是不教而誅。 清風緊接著再撞。 城門搖搖欲墜。 當清風第三次撞在城門上時,終于暢通無阻。 在承平二十三年的辭春迎夏之際,儒門大先生孫世吾,平生第一次,也有可能是最后一次,踏足魏國“東都”城。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