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太子李重俊, 是中宗第三子, 生母乃是宮中一個地位低下,連姓名都不知的宮女,生下他不久后去世了。他生性聰穎果決, 年紀輕輕就立下大功。神龍初年進封衛王,拜洛州牧,不久后改任左衛大將軍, 遙領揚州大都督。神龍二年,李重俊被冊封為皇太子,但因為不是韋后親生, 頗受猜忌。安樂公主與武三思等人曾多次攻訐他,使得他皇太子地位動搖。
李重俊雖然生性聰穎, 但因為沒有正確的管教引導,他行為多不法, 再加上后來得了楊璬、武崇訓等紈绔子弟做太子賓客,使得他愈發偏離正道, 行事不恭。彼時武三思在朝中握有大權, 意圖不軌,李重俊在他眼中非常礙事,他多次上書要求廢太子。而安樂公主野心勃勃,欲做皇太女,終日里仗著中宗寵愛, 在中宗耳邊吹風, 希望中宗廢太子, 立自己為皇太女。她甚至侮辱于李重俊,嗤笑他為奴。李重俊受盡屈辱,對武三思、安樂公主以及韋皇后心懷憤恨。
景龍元年七月,李重俊聯合左金吾大將軍李千里、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右羽林將軍李思沖以及李承況、獨孤祎之、沙吒忠義等人,率左右羽林軍及千騎三百余人發動兵變。他先沖入武三思的府邸,殺死武三思、武崇訓父子及其黨羽十余人,而后率軍闖入肅章門,在皇城內搜尋韋皇后、安樂公主與昭容上官婉兒。韋皇后聞變,簇擁著中宗奔向玄武門,并召左羽林軍將軍劉仁景護駕,讓他率領留軍飛騎及百余人在樓下列守。
隨后,李多祚等率軍趕至,想沖上玄武門樓,結果被宿衛士兵阻住。中宗趴在樓檻上,對千騎士卒喊話道:“你們都是朕的衛士,為何要作亂?若能歸順,斬殺李多祚等,將長保富貴。”千騎軍官王歡喜等人當即倒戈,斬殺李多祚和李承況、獨孤祎之、沙吒忠義等。政變軍潰散,政變失敗。
李重俊政變失敗后,率領百余騎兵奔出肅章門,逃往終南山,結果被身邊人叛變殺害,后首級被追兵砍下,被供奉于太廟,以告慰武三思、武崇訓父子。
可當年這場可笑的政變,又與現在的忠王李亨有何關系?這就要從忠王的母家說起。忠王的母家乃是大名鼎鼎的弘農楊氏,當時有一對非常出名的姊妹花,姐姐嫁給了太子李重俊為妃,妹妹則嫁給了當時的臨淄王,也就是當今圣人為妃。當今圣人與廢太子李重俊曾經互為連襟。李重俊兵敗被殺后,所有與他有密切關系的人幾乎都陪了葬,自然,忠王母親的姐姐也至此香消玉殞。
而因為有了這一層關系,在后來睿宗登基,太平公主與當時還是太子的圣人綿延長達數年的爭斗之中,這件事始終成為了太平公主攻擊圣人的一個要害。當年太平公主言之鑿鑿,道圣人與廢太子其實本就合謀一起發動政變,只是因為圣人狡猾,逃脫了干系,才得以豁免。言道圣人品行失格,天生反骨,禍亂朝綱,力諫睿宗當廢太子,絕不可讓他登頂帝位,否則大唐天下不保。這一番言辭說得似模似樣,極具煽動性,以至于當時朝中很多風言風語指向圣人,輿論風向一邊倒地開始偏向廢太子。
當時圣人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做任何事說任何話都加倍小心,因為就連他居住的東宮中都有太平公主的眼線。偏巧這時,他的楊良媛懷孕了,肚子里的孩子就是后來的忠王李亨。圣人擔憂這個孩子會成為太平公主攻擊自己的更為強有力的把柄,當時就與張說密謀,想要墮掉這個孩子。他甚至親自熬制墮胎藥,結果在熬藥的過程中疲累到睡著了,做了一個夢,夢見神人覆鼎。他醒后覺得不對勁,急忙跑去詢問張說,張說解夢,言此為吉夢,乃天命也。于是圣人放棄了墮掉這個孩子,忠王才得以平安降生。
事情是不是真的如此神乎其神,外人可能不清楚,但是忠王自己知道。他的母親曾經與他說過,當年真正阻止他父親熬制墮胎藥的人其實就是張說本人。而這件事的真相已然成為了永遠的秘密,尤其在楊貴嬪、張說相繼去世后,知道這個秘密的,也就只剩下父子倆了。
而沈綏為何會說出秦臻殺害控鶴府郎官是為了嫁禍給忠王這樣的推論?難道忠王有什么殺害這些控鶴府郎官的理由嗎?這就要說到,圣人還是太子時,東宮內有大量太平公主的眼線,這些眼線,其實都是前控鶴府的郎官,其中就有目前被殺死的陸炳文等五人。這些人在控鶴府被解散后,被太平收歸己用,其實控鶴府內有大量的郎官都是太平多年以來向武皇推薦的,都是太平的人。于是他們被安排成為太子儀仗隊的成員,或是東宮侍衛,有的甚至還因為面白無須,與內侍無異,竟假扮成內侍混跡在東宮中。當年太子東宮陷入那樣的恐慌之中,很大的原因就是這些人造成的,而忠王險些被墮胎,也與這些人有著極大的關系。如今太平公主早就死去,但這些當年的禍害卻留了下來,忠王會向這些人復仇再尋常不過。更加之,忠王對于父親冷血要將自己墮胎之事,恐怕一直耿耿于懷,難保不會因此而謀反,這就成為了最好的嫁禍根據。
忠王明白這樣的嫁禍顯然是很致命的,尤其對于自己的父皇來說,有著很強的說服力。而他實在是不明白,當年那樣隱秘的事情,為何會被壽王那里的人知道了,而且……不僅僅是壽王知道了,眼前這位雪刀明斷沈伯昭,顯然也十分清楚。他們的消息從何而來?是誰泄露出去的?他一時望向自己手底下的謀士們,目光最后落在了妻弟韋堅身上。這個秘密他從未與任何外人提及過,但是唯獨曾和自己的正妻韋氏說過,難道是妻子告訴了韋堅,韋堅泄露了出去?不……不能胡思亂想,這事兒還要調查才能決斷。
忠王雖然一直在安慰自己,可心卻已然亂了,最讓他不能接受的不是他被誣陷嫁禍,而是他身邊的人的背叛。他又不由自主地望向沈綏,此人……所說的可以當真嗎?他與我說這些,當真是出于好意嗎?還是有什么其他的目的?
這時,一直不曾開口的李瑾月說話了:
“三弟,我自幽州與你結成同盟之后,承蒙你多加照拂,我才能重回長安。此次你若是蒙受污蔑和嫁禍,我也無法獨善其身。今日,我是抱著十分的誠意前來,將我們所知的消息盡數告知于你,你要早做打算。萬萬不可消極等待對方出招。”
“那么,長姊可有良策?”忠王詢問道。
李瑾月看向沈綏,沈綏笑了,替她回答道:
“這個策略很簡單,就是咬定您沒有理由殺害第六人。那么嫁禍將很難成立。”
“第六人?你是說那個鏢局的鏢頭?”顯然昨日發生在道政坊的那起血腥的慘案已然傳遍了長安城。但是忠王覺得不解,不由問道:
“秦臻為何會殺死這個鏢頭,若他要嫁禍給我,他應該明白我沒有理由殺害這個人。”
沈綏唇邊的笑容顯出幾分意味深長:“那個鏢頭應當與當年太平公主府大火有關,我目前知道的只有這么多。秦臻殺死他的目的,有可能是為了太平公主,他將這起案子混淆在控鶴府郎官的案子中,應當是為了達成嫁禍之外的其他目的。”
沈綏的話說得不明不白,忠王聽得一頭霧水,但是忠王身邊有一個人卻反應過來,此人就是王忠嗣。王忠嗣到底是在宮廷中做禁軍首領的人,對宮中的一些秘事多少有些了解。他湊到忠王耳畔,低聲道:
“壽王或許是在替死去的惠妃湮滅證據。”
“惠妃殺了太平?”忠王吃了一驚,極力壓低聲音問道。
“這事兒……恐怕不僅僅是惠妃做的,惠妃的背后,還有當今圣人。”王忠嗣說完此話后,驚覺已然汗透衣背。
忠王只覺得毛骨悚然,一時不知該說什么才好。
宴席到了散席時分,一眾人等送李瑾月與沈綏出府,忠王拉著李瑾月的手誠懇道:
“長姊,多謝您此番相助,伯昭先生,在下真是對您佩服得五體投地,此后萬萬得仰仗于您。咱們以后多多保持聯系。”
李瑾月笑了,拍了拍忠王的肩膀,道:
“你啊,趕緊讓楊慎衿回來罷,你可不知道他為了你做了些什么事啊。”
“什么?”忠王懵了,他有些不大明白之前從未在談話中出現的楊慎衿,怎么會突然冒出來了。
李瑾月忽而一拉他的手臂,湊近他耳畔飛快道了幾句話:
“楊慎衿暗殺了武惠妃,他已經上了大理寺的黑名單了。這是投名狀啊三弟,惠妃這一死,你與壽王已然不共戴天,無轉圜之余地。此番兇險,萬萬謹慎小心,我這個當姐姐的,可不希望看到你出事。”
忠王僵立當場。李瑾月又加大力量拍了他兩下,領著沈綏轉身往自家馬車走去。
夜幕深沉,搭乘李瑾月與沈綏的馬車駛出了忠王府,忠王領著身邊的謀士站在門口,望著融入夜幕的馬車背影,心口翻江倒海,久久不曾言語。
也不知站了多久,韋堅輕聲勸他回去,忠王鐵青著臉,壓抑著勃發的怒火,咬牙切齒道:
“我隱忍多年,一朝被楊慎衿那小子全廢了,前功盡棄!他給我捅了太大了簍子了,皇甫、韋堅,你們立刻把楊慎衿那小子給我綁來!我要好好跟他算一筆賬!”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