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此同時,華夏帝國北方戰場也在逐步推進。
華夏帝國北方戰場由北海大元帥羅州大都督安徐婭率領羅州將士朝著薩米王國進軍。
如今安徐婭率領的將士們已經平定了芬蘭地區各個大酋邦,安徐婭大軍們即將抵達北方薩米王國境內。
除此之外,北方戰場還有另外一批人,這批人就是由征北將軍趙元安率領的征北軍艦隊。
征北軍艦隊已經包圍了丹麥王國在西蘭島上的首都哥本哈根,生活在西蘭島的丹麥人如今根本出不了西蘭島。
征北將軍趙元安并沒有立即發兵攻打西蘭島上丹麥王國的首都,他只是選擇了包圍西蘭島和丹麥王國的首都罷了。
在這段時間內,丹麥王國其他地區的船隊來過幾次西蘭島附近,可是無一例外這些船隊都被征北軍艦隊直接撞擊沉沒了。
如今的西蘭島附近海域已經成為了北方諾斯人各個船隊的墳場,西蘭島附近海域漂泊著許多丹麥人、挪威人和瑞典人艦隊的船只殘骸。
如今的西蘭島和丹麥王國的首都哥本哈根已經逐漸沒有了糧食,當地人都已經餓瘦了許多。
本土的糧食已經不足以供給全城的人民和士卒了,只能優先選擇供給當地的貴族官員和王室成員。
但是就算如此,當地的貴族官員和王室成員們還是吃不飽喝不足。
可征北將軍趙元安還是沒有選擇攻打丹麥王國的首都,趙元安在等候,他在等候丹麥首都城內人民們的奮死一搏。
趙元安清晰的知道,只要城內的丹麥人奮死一搏,那么接下來就是征北軍攻打哥本哈根城的時機。
正因為如此,就算是全軍將士們一直向趙元安請愿攻打哥本哈根城,趙元安還是按兵不動。
趙元安的心并沒有放在眼前這小小的哥本哈根城內,他想要待到大軍攻破哥本哈根城之后迅速發兵拿下丹麥王國全境。
待到丹麥王國投降之后,趙元安還要率領大軍北上攻打挪威王國。
沒錯,對于趙元安來說,丹麥王國已經是他的囊中之物了。
趙元安淡定的在哥本哈根城外安營扎寨等候著時機的到來,他可以等一天兩天三天,甚至十天半個月。
趙元安麾下征北艦隊的行軍速度可是比北海大元帥安徐婭麾下羅州軍隊的行軍速度要快的多。
畢竟北方雖然寒冷但是對于華夏帝國來說,也并不是那么的讓人難以忍受。
就算是天空早已經飄起了鵝毛大雪,趙元安和征北軍將士們還是能夠保持戰斗力。
華夏帝國地處寒冷之地,當然這寒冷只是相對來說。
畢竟趙元安和其麾下將士們大部分都是出生自華夏帝國宛州的百姓,華夏帝國宛州的氣候并沒有羅州和魯州那么寒冷。
但是這又如何,華夏帝國百姓們的身體素質好啊!特別是宛州的人身體素質。
也就是說征北軍將士的身體素質要好于丹麥王國,挪威王國,瑞典諸邦,薩米王國甚至已知世界其他國家百姓的身體素質。
身體素質這說法看起來和虛幻,但是事實上這就是事實。
說個簡單例子,農耕文明為什么身體素質會比游牧文明的身體素質要好,很簡單,因為農耕文明吃的比游牧文明要好。
這也就是為什么農耕文明百姓的個子長得比游牧文明的牧民個子高,農耕文明的百姓壽命要比游牧文明壽命要長。
這些都是因為農耕文明的身體素質要大于游牧文明。
就像當年大漢王朝和匈奴作戰時,都說一漢敵五胡,為什么會這樣說,就是因為大漢良家子的身體素質比匈奴人要好。
身高也比匈奴人的身高要高,要魁梧一些,而且再加上裝備壓制,當了解了草原作戰方式之后打不贏才是怪事。
草原上牧民的身高從古至今從來沒有比農耕文明的身高要高,壽命也不及農耕文明。
華夏帝國之所以能夠迅速崛起,除了先帝時期的底蘊之外,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華夏帝國宛州人的身體素質要高于其他國家和部族的人。
一個人可以打那些部族兩到三個人,這說白了就是身體素質的原因。
如果你身體素質不合格,就算給你華夏帝國最精銳的裝備,你也不可能戰勝華夏帝國的將士。
就像如今華夏帝國征北將軍趙云安率眾包圍丹麥王國,并不是說趙元安不能在丹麥王國吃飽喝足的全盛時期打敗他們。
而是趙元安認為根本沒有這個必要,若是和丹麥王國的軍隊硬碰硬,除非是趙元安的大腦有問題。
明明可以節約實力,卻非要硬碰硬,這豈不是大腦有問題還能是什么?除非能夠做到絕對的碾壓,否則誰會去硬碰硬。
雖然趙元安麾下的征北軍將士可以戰勝丹麥王國首都的軍隊,但是這并不代表趙元安戰勝丹麥王國首都軍隊和征服丹麥王國之后還有實力北上。
要做到利益最大化,趙元安圍城的這個選擇毋庸置疑是最好的。
畢竟華夏帝國不能說什么都有,但是華夏帝國卻不缺少糧食。
別說圍城十天半個月了,就算圍城幾年以華夏帝國的糧食來看,華夏帝國同樣有能力支撐。
可是丹麥王國就不一樣了,丹麥王國首都如今被征北軍海陸兩方圍得水泄不通。
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出來收取糧食或者采購糧食。
更何況,丹麥王國國內在和華夏帝國對抗之前,他們部分糧食也是從華夏帝國進口的。
否則就憑借丹麥王國本土的糧食,恐怕并不能滿足他們全境的糧食需求吧!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了,丹麥王國的人民日益消瘦,在這段時間內,丹麥王國國王“蛇眼”希格德爾.克努特林組織了幾次反撲。
可是無一例外,丹麥國王“蛇眼”希格德爾.克努特林組織的一切反撲都是徒勞無功的。
征北軍將士們完全不理會丹麥國王組織反撲的軍隊,這些軍隊出去之后大部分都被征北軍俘虜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被俘虜的軍隊原本趙元安打算送他們回去,可是沒想到他們居然不愿意回去了。
……
趙元安對此也是表示啼笑皆非,趙元安自然清楚這些軍隊將士不愿意回去的原因。
畢竟這些軍隊將士成為征北軍的俘虜之后,他們比在城里的日子要好過得多。
這些將士們在城里別提吃飽了,就連喝點湯都很困難,大部分時間他們都是喝點清淡無比的粥。
粥里的糧食都沒有多少,他們最多只能吃到二分飽到三分飽,可是在征北軍之內,他們居然可以吃到五分飽。
就這樣,他們怎么可能會想要回去,反正都被俘虜了,那不如就這樣吧!
這就是被俘虜的丹麥王國將士們內心的想法。
當然這些俘虜征北軍并不是都把他們留在身邊,征北軍都是把這些俘虜運送回到了國內。
雖然華夏帝國如今在對外作戰,但是國內卻有條有序的發展著,國內正缺建設的人口呢。
這些戰俘都被補充到了國內,為華夏帝國的繁榮富強添磚加瓦去了。
當然就算是在華夏帝國之中,華夏帝國雖然不給這些俘虜工錢,但是糧食管夠。
你想要吃多少,華夏帝國就給你多少,而且國內也不怕這群人嘩變,畢竟各地的警察和本土軍隊可不是吃干飯的。
當然這群人也沒有嘩變,他們在華夏帝國國內每天的生活就是起床、吃飯、做工、吃飯、做工、吃飯、做工、睡覺。
這種日子對于這些生活在北方艱苦地區的人來說可是夢寐以求的啊,他們都不求有錢,他們只求吃飽飯,能夠暖和的睡上一覺。
雖然他們居住的地方是一個類似現代宿舍一般都屋子,但是至少暖和啊!
不得不說吃飽飯,身子骨的確會暖和一些,而衣服華夏帝國也會派發。反正給這些人的衣服布料就是最耐用最實用的布料。
逐漸,那些被運送回到華夏帝國的戰俘逐漸被同化了,他們做工閑暇時間,還會有人來交他們華夏語言和華夏文字。
這些人大部分是華夏帝國國師宋玨手下的道教神職人員。
時間沒有多長,這些人都已經開始束發右衽了,看起來和華夏帝國百姓門牙多少差異。
畢竟華夏帝國百姓的華夏語也就比這些人好一些罷了。
但是華夏帝國的百姓們還是紛紛用盡全力學習華夏語,華夏帝國頒布了一個政策,華夏語合格的百姓們每年國家會獎勵一下小禮物(比如一公斤肉。)
雖然這些小禮物不怎么值錢,但是百姓們也有學習華夏語的熱情,畢竟白送的東西。
如果這樣自己還拿不到,那不是很虧么,虧也就算了,還有可能會被鄉里鄰居嘲笑。
正因為百姓們抱著這樣的熱情,所以華夏帝國百姓們的華夏語越來越好了。
華夏帝國的華夏語可是有拼音的,該怎么讀很容易上手學習的。
華夏帝國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把所有華夏帝國的百姓們打造成為一個民族一個整體。
……看書還要自己找最新章節?你OUT了,微信關注 美女小編幫你找書!當真是看書撩妹兩不誤!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