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后,和州城外被強迫收容的七萬多回鶴百姓開始在呼羅珊軍隊的監護下,開始了向西遷移的腳步。盡管這并非他們所愿,但在李承績的計劃里,他們非遷不可。
一來可以充盈欽察的人口,二來也有利于呼羅珊對當地的統治。因為回鶴的百姓不同于欽察部族,他們從事綠州農業,已有一定的農耕文明。
在生產條件上,不是那些靠天吃飯的部落人可比。
而且農耕文明代表著定居的生活方式!相比居無定所的部落人,他們顯然更好統治。
當然欽察草原蠻荒多年,初次開墾難度不小。李承績也沒想將其建成大糧倉,只讓這些回鶴人先去打好基礎。
畢竟他的計劃里,還是以中原漢人為開拓主力的。
嗚嗚嗚大量百姓哭出了聲。因為他們知道,離開了這里有生之年很可能就回不來了。可是在呼羅珊的屠刀下,這些僥幸活下的百姓只能選擇順從。
即便遷移時,李承績就以國主的身份告訴他們。到了欽察草原,只會分田分地,讓他們好好開墾,好好過日子。但是呼羅珊的軍隊搶了他們的財物,燒了他們的房子,很難讓他們再信李承績的話。
因此所有人都覺得命運多舛!
很多人忍不住哭出聲來,叫更多人心生傷感。
李承績也聽到了他們的哭聲,但他并不會心軟。因為和碎葉、西喀喇汗國等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相比,這些回鶴百姓過慣了安生日子。
對于西邊來的呼羅珊,敵意遠遠大于好感。
更何況呼羅珊是回教之國,與回鶴佛國有著極為明顯的分歧。對呼羅珊,就更不會有多少認同了。
所以既然用軟的難以贏得民心,那就先控制他們的身體好了。只要讓他們去陌生的地方重新開始,那就只能依靠呼羅珊官府了。
更重要的是,蒙古若要攻打呼羅珊,就別想從回鶴這里得到大量補給。
不過眼下這只是和州一地的百姓。相對較遠的哈密力,還有大量百姓可以遷移。仰吉八里和別失八里等地的百姓,則早一步到了阿里麻里。
根據李承績的計劃,阿里麻里、不剌、海押立等葛邏祿人聚集的城池,也要遷出七成以上。除了必要的工匠和為呼羅珊官府做事的少量百姓,其它人統統遷走。緊鄰的庫耶私部落,也是西遷的重要對象。
他們會跟回鶴人一樣,安置在欽察境內。
并在那里,從東到西,在花拉子模海北岸、達林庫爾西岸、忽章河錫爾河下游以及圖爾蓋高原、里海北岸、伏爾加河下游等廣袤的地域,建起十座呼羅珊城池。
他們會是呼羅珊在欽察草原重要的據點,統治的中心地帶。由此以點帶面,逐漸穩固呼羅珊的統治。
至于原來的欽察部族,一律東遷或南遷。從此欽察草原,再也不是欽察人的天下。
東喀喇汗國的百姓也會遷出一部分。讓他們南下到信德郡,補充那里的人口。同時也消除東喀剌汗國的影響,降低百姓們的認同感。
只是和回鶴不分階層、不分男女老幼的遷移不同,回鶴更多的是針對有一定家勢的貴族和地主。至于普通百姓,則大多不在遷移之列。
在此之際,東喀喇汗國的小汗王與降官降將也相繼被押解到和州城外。看到呼羅珊占地甚廣的軍營與不斷哭哭啼啼,被逼迫西去的百姓,他們都不由的心生寒意。
也是不久之前,這樣的一幕在東喀喇汗國就有發生。大量東喀剌汗國的將士與他們的家人,浩浩蕩蕩的向南前行。李承績安排他們去錫斯坦,負責當地的防護。
好讓帖木兒滅里的軍隊能抽身出來,專心清剿藏在北面山區的暗殺派。從前他們曾派殺手行刺過李承績,所以此次帖木兒滅里有幾分邀功的心思。
這些事情都由參謀部與兵部負責,李承績只動動嘴便好。所以布置下這事兒后,他就盼著火炮早點運來。這和州城高大堅固,強力奪取雖也拿得下來,但要耗費不少人命。
對李承績來說,這些人死在蒙古人手上更有意義。所以像和州這種必敗之城,根本不值得耗費人命。
他的等待并沒持續多久,火炮就從阿力麻里運來了。其實早在蔑兒乞部西來時,火炮就在運送中了。只是火炮體積太大,重量不輕。使得運送起來,極為艱難。這在路上花費的時間,就多了去了。
現在運送過來,可叫李承績大喜所望。
而在城內,巴爾術阿爾忒在閉城了幾天,而呼羅珊沒有攻城的跡象后。就自以為是的以為呼羅珊是礙于城墻高大堅固,所以起了封城的心思。
原本如死灰的心思,也慢慢活了起來。
雖說還因呼羅珊劫掠和州等地而心痛了一把,但形勢已經壞到這種地步,他也不怕再壞下去了。就不斷祈禱著,蒙古軍隊快些趕來解和州之圍。
這里的消息蒙古不是不知道,只是蒙古的心思不在西邊,而是南邊。
此時蒙古草原薩里川,王帳內。
回鶴使者跪在帳內,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控訴呼羅珊對回鶴的燒殺劫掠。在場的蒙古王公貴族們跟隨鐵木真起兵到現在,算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突然被呼羅珊欺負了投靠自己的小弟,頓時覺得丟了蒙古的顏面。
“父汗,兒臣請求點齊兵馬,征討呼羅珊。”,蒙古帝國大王子術赤搶先說道。
“父汗,兒臣也請戰!”,二王子察合臺不甘落后道。
其他兵將也紛紛出列,表示要給呼羅珊一個教訓。只有耶律阿海皺著眉頭,疑聲道:“呼羅珊北控欽察諸部,南臨天竺。如今又跨過蔥嶺,盡收大遼舊地。底下兵馬又向來以驍勇善戰聞名。聽說他們還有傳為沖天炮的火器!在攻城之時,萬炮齊發,盡掃上千英勇。”。
“耶律萬戶!你莫不是怕了呼羅珊?”,博爾術出聲道。蒙古崛起時,雖然也有敗仗。但隨著蒙古的威勢越來越濃,已經很少有敗仗了。以致在大多數蒙古人印象里,蒙古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而博爾術更是善知兵事,志意沉雄,立下了累累戰功。聽到耶律阿海的話,自然有些不爽快。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