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見禮后,文臣武將分列左右。
李安全神態(tài)有些疲憊,出聲道:“邊患不寧,諸位臣工有何退敵之法?”。
“啟稟陛下,那呼羅珊國原為大遼藩屬之國,如今取而代之,以商立國。若以歲幣與其交好,退兵可成也!”,御史中丞梁德懿道。
“不可,呼羅珊劫掠成性。夏國就此就和,呼羅珊必不會善了!”,諫議大夫張公輔阻止道。
“回鶴與蒙古交好,呼羅珊攻取回鶴,自會惹怒蒙古。不若遣使向蒙古求援,以解沙瓜二州之困!”,尚書省左司郎中李元吉出聲道。
“斷斷不可啊!若蒙古假道伐虢,夏國危矣!”,吏部侍郎李仲涐道。
如此討論著,倒是什么都沒討論出來。
李安全聽著也覺得頭大,就瞧見老神在在的齊王李遵頊似乎胸有成竹。便出聲道:“齊王,你可有退敵之策啊?”。作為廷試進(jìn)士第一名,李遵頊博學(xué)多才,頗有學(xué)問。所以在朝堂上,也有一席之地。
“啟稟陛下,為臣瞧著,不如遣一使臣出使呼羅珊,面見李國主。若是呼羅珊有亡我夏國之心,自要全力御敵。若是呼羅珊只是打草谷的心思,不若曉以利害,許以重禮。再行交好,夏國邊患自可安寧。”,李遵頊還真有主意,便不急不緩的說了出來。
這叫在場的文臣武將議論紛紛,不少人更是出聲說齊王主意甚好。
李安全聽著,也覺得這法子可行度很高。就讓李遵頊全權(quán)負(fù)責(zé)此事。
如此下了朝,李遵頊邀請觀文殿大學(xué)士羅世昌前往自己的府邸議事。此人多次出使金國,在與外邦交往上多有所獲。
“殿下!為臣聽聞呼羅珊是因回鶴皇子逃入大夏,才驟然興兵。不若派人去尋那回鶴皇子,交給呼羅珊。再曉以利害,逼其退兵?”,羅世昌想了想,出聲道。
盡管他還不知道這消息是否準(zhǔn)備,但據(jù)前線傳來的消息,說是呼羅珊出兵的緣由就是則個兒。
“恩!此事屬實。那人我已尋到,便可交予呼羅珊。”,李遵頊點了點頭道。
這倒叫羅世昌臉上一喜,接著道:“如此便好辦了。呼羅珊先攻回鶴,已惡了蒙古。如今又攻入大夏,樹敵頗多。聽聞其舊歲已滅了花拉子模、喀喇汗國等國,正待大治。此番攻我大夏,想來不會真要滅了夏國。”。
李遵頊聽著,也覺得是這個道理。就再問了些出使的禮節(jié),便放其回去。
沒過多久,一人從珠簾中走出,卻是樞密院簽書高良惠。
他是高令公之子,在夏國上下都以為高逸死于蒙古人之手后,特意施恩于高家門第。高良惠便得了樞密院簽書一職。
但是誰成想,就在一個月前,一個回鶴行商突然來到他們家拜訪,并帶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
那就是最追封為國公的高逸高令公并沒有死!不僅如此,還跑到千里之外,投靠了呼羅珊。原本高良惠還想著勸家父迷途知返,回國向陛下請罪。所以在事務(wù)司剛開始提出接高家人前往呼羅珊時,高良惠斷然拒絕。直到呼羅珊攻克古爾、天竺、波斯、喀喇汗國、花拉子模、大遼等消息傳來,他堅持的信念才有所動搖。
再到呼羅珊攻打回鶴,高逸會成為作戰(zhàn)的將領(lǐng)之一,便再也不敢猶豫了。就答應(yīng)了事務(wù)司的撤離條件,將高家人分批遣送回鶴。
如今他還留在這里,只是還有任務(wù)沒有完成罷了。
其實這是他自己要求的!
畢竟一開始,事務(wù)司并沒想過讓他參與。
“殿下!臣請出使呼羅珊。”,高良惠毛遂自薦道。他要行那身在曹營心在漢之舉,為夏國出使,卻是為呼羅珊爭取厚禮。
也是他們高家已經(jīng)投靠了新朝,那么就要盡力展現(xiàn)出自己的作用,好在新朝博取更高的地位。
所以在事務(wù)司找他問計,如何讓夏國臣服于呼羅珊時,他第一個想到了齊王李遵頊。
這個宗室第一進(jìn)士,一直都有竊取皇位之心。雖然平日里表現(xiàn)得很人畜無害,半點沒有碰兵權(quán)。但他知道,很多軍將其實已經(jīng)投靠了齊王。
尤其是舊歲夏國敗與蒙古,獻(xiàn)女求和后,使得更多軍將對現(xiàn)任國主李安全委曲求全不滿。甚至很多人覺得,正是李安全得位不正,才使得夏國多難。
因而高良惠利用這一點,讓事務(wù)司派人與李遵頊接觸。
而自己則假裝和李遵頊?zhǔn)竞茫⒔铇忻茉汉灂悖瑢⒊C(jī)要透露給李遵頊。盡管也不是什么重要機(jī)密,但這份忠心是顯而易見的。李遵頊便將他當(dāng)成了自己人,言明了事務(wù)司與自己接觸的事。
高良惠就趁機(jī)和盤托出自己的打算。讓李遵頊找到回鶴皇子,再秘而不發(fā)。跟著故意引呼羅珊出兵,等呼羅珊勢大時,再出面平息事態(tài)。如此既提高了自己的名望,也進(jìn)一步打擊了現(xiàn)任國主的身份。
畢竟納臣求和,不是什么為人稱道的事。
“嗯!人可以給呼羅珊,稱臣也行。但地,萬萬割不得!”,李遵頊說出自己的底線。夏國國土本就不大,歷代先皇都看重一城一地之失。所以無論如何,大夏國土都不能割舍。至于回鶴皇子,連回鶴國都滅了,留著也沒什么用處。而且若被國主知道了,他也有滅頂之災(zāi)。
還有沙瓜二州的百姓和錢財,呼羅珊擄走就擄走吧。反正這兩個地方被蒙古人擄過一遍,也不是什么富足之地,讓呼羅珊得點甜頭也沒什么不行。
稱臣的話,就更不是什么壞事了!
從前大遼還在時,夏國在大遼與宋國間游走,如魚得水,獲利頗豐。眼下金國見死不救,夏國只能委身于蒙古。若是有呼羅珊這樣的強鄰涉足,那就不用完全看蒙古人的臉色了。
雖然說出去可能有些失了臉面,但相比國泰民安而言,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更何況,呼羅珊的國土是夏國的數(shù)倍,甚至比蒙古還大。夏國臣服這樣的國家,也不算太丟顏面。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