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毛子向西與歐洲白皮肝得如如火如荼,向南與包頭佬懟得死去活來,但往東方的進展卻是進展異常的順利。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自稱為羅馬帝國繼承人,積極對外擴展。
1552年俄羅斯征服喀山汗國,1556年征服阿斯特拉罕汗國,逼近亞洲歐洲分界線烏拉爾山。
征服烏拉爾山以西后,155年伊凡四世將帝國東部邊境、靠近烏拉爾山的卡馬河及其支流丘索瓦亞河地區(qū)賜予了俄羅斯富商阿尼凱·斯特羅加諾夫,給予斯特羅加諾夫家族在當(dāng)?shù)匾泼瘛ㄖ车奶卦S狀,并免稅20年。
157年,一支約504人的哥薩克在伊凡四世鐵腕打擊盜匪的命令下,由葉爾馬克率領(lǐng)自伏爾加河下游溯河而上抵達丘楚瓦亞河。
“他們顯然立即為斯特羅加諾夫家族效勞,后者可能已認識到?jīng)]有別的辦法可以擺脫危險的處境。”此前,鑒于俄羅斯商人被土著居民殺死,伊凡四世也曾要求斯特羅加諾夫家族雇傭哥薩克進攻“背叛我們”的西伯利亞少數(shù)民族。
在為葉爾馬克的哥薩克劫掠者配備了所需的武器、軍需品、糧食,并補充了約300人的斯特羅加諾夫家族兵丁、立陶宛人、德國人、俄國人、韃靼人兵員后,葉爾馬克帶著他的40人翻越烏拉爾山開始了他最為拿手的“劫掠”之旅。在當(dāng)時來看,這只不過是一次普通的劫掠之旅、報復(fù)之旅,但西伯利亞的歷史卻因此而改寫,葉爾馬克也由盜匪、強盜而“封神”。
公元152年10月,葉爾馬克攻陷位于額爾齊斯河畔的西伯利亞汗國首都錫比爾。葉爾馬克占領(lǐng)錫比爾后,將整個烏拉爾山以東稱之為錫比爾,這就是西伯利亞名稱的由來。
156年,俄國人在圖拉河畔建立了秋明城,這是俄國人在烏拉爾山以東建立的第一個定居點。
157年,在距離錫比爾不遠的托博爾河注入額爾齊斯河處建立了托博爾斯克。
1604年,俄國人在距離秋明1400余公里的鄂畢河支流托木河畔建立了托木斯克,標(biāo)志著俄國完成了對西伯利亞汗國的征服。此后,俄國人繼續(xù)東進,1620年抵達葉尼塞河,162年越過葉尼塞河抵達勒拿河,1632年彼得·別克托夫在勒拿河上游建立雅庫茨克城,成為俄國在遠東擴張的中心。
17世紀(jì)初,已越過葉尼塞河,到17世紀(jì)30年代,已推進到勒拿河流域,于164年到達鄂霍次克海岸,到達了太平洋邊!
沙俄向東部地區(qū)擴張的主要手法是以皮貨商及哥薩克殖民者為先導(dǎo),以正規(guī)軍為后盾,每侵占一個地方,就在河口等險要地方修筑要塞,作為進一步侵略擴張的據(jù)點。
如果當(dāng)時有地圖的話,可以看到俄國人位于東方所占據(jù)的地盤有如瘟疫般地擴展,一發(fā)不可收拾。
現(xiàn)實是老毛子占領(lǐng)了北海,位于北海東北岸邊的巴爾古津城于164年被老毛子建立起來,又在1652年建立起伊爾庫茨克,該地位于北海最南端的北岸,俄國人再向南,于北海的最南端的尖角處建立了前進基地,而北上的明軍并不知曉,派往北海的部隊還以為是旅游,頂多打打野蠻人就行了。
后來才了解到喀爾喀蒙古人一些人確實知道老毛子的到來,卻有意隱瞞不說,想看南人的笑話!
與老毛子戰(zhàn)斗后,明軍進行了調(diào)查,把那些知情不報者一概發(fā)往東北與披甲人為奴,哪怕大活佛出來講情也沒用,經(jīng)過整肅后,秩序井然,無人敢不配合了。
派往北海的明軍在1656年的6月啟程,出動的兵力達到四千人,其中明軍龍騎兵一千人,二千新附軍,一千雇傭兵,還動用了二千民夫幫助運送輜重,主將是劉文秀部將馮雙禮,此人擅使雙刀,人稱雙刀將,不過近年來,明軍更多的用上了火器,馮雙禮少有肉搏機會,被派遣出來,情報上說北上并無大敵,他與部下們都認為在北海插旗沒有什么問題。
按照部署,大軍行動,車隊連綿不斷,一直向北。
這支車隊使用馬、驢和駱駝運輸,拖曳著大大小小的車輛,滿載著物資,正是前往北海插旗的大明將軍馮雙禮的輜重部隊。
沒有動用大軍,情報上指出北海那邊并無強盛的部族,很可能環(huán)境比人更可怕,說不定沒與敵人接戰(zhàn),會被凍死、迷路、被野獸吃了,所以物資重要,他們運輸了比正常情況翻倍的物資。
越向北氣候越寒冷,這樣的環(huán)境里根本不可能容納過多的人口,所以此行應(yīng)該沒有什么大問題,所有人都很放松。
馮雙禮部隊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上千的新附軍騎兵作為前鋒;第二部分則有明軍龍騎兵,即火槍騎兵,這種騎兵是萬金油,既能上馬劈殺,去欺負無馬的敵人,又能遇到蒙古騎兵時他們下馬,以火槍槍陣與野戰(zhàn)炮迎敵,他們與部分新附軍組成了中軍;第三部分則是雇傭兵,他們負責(zé)護送輜重。
雇傭兵組成很雜,來自中華國小跟班、阿三、紅毛番組成的亂七糟的傭兵,他們花的錢只及正式兵的一個零頭,不僅僅說工資,包括入伍前的培訓(xùn)費不是軍隊出的,要是死傷的撫恤也與軍隊無關(guān),而是由雇傭兵公司負責(zé),這是兩中華的老大顏常武為了節(jié)省軍費所想出的招數(shù),效果還是不錯的。
哪怕中國給的錢少,也勝過了其它國家的收入,其它國家都是農(nóng)耕國家,搞不好連糧食都不夠吃,哪有余錢,國家收入少,還是中華商圈的貿(mào)易帶動了他們,給他們國家與民間銀元花花。
相對于東南軍與明軍,大部分的雇傭兵收入不高,一些高技術(shù)的雇傭兵譬如艦隊、炮兵或攻城兵軍官等,他們的待遇則比較高,幾乎等同于正式兵。
此外,為雇傭兵提供了一個上升的渠道,雖然很難,但是存在的。
那就是表現(xiàn)突出的雇傭兵可以拿到中華的綠卡,從此成為中華的人,他可以帶他的老婆與兩個孩子入籍,享受一切中華子民的福利。
現(xiàn)在雇傭兵隊伍中就有一個幸運兒,他已經(jīng)成為了東南國人,負責(zé)管理雇傭兵,乃本支雇傭兵隊伍中的第三條好漢。
此人是個前倭人。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