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ontent"> “皇上駕到!”伴隨著許廉的高呼,李世民邁著方步從后殿走出,然后坐在龍椅上。 群臣行禮山呼萬歲。 “諸卿免禮平身。”李世民擺了擺手,掃了一眼殿內眾臣,便開口道,“今日朕和諸卿還能在這里早朝,多虧了瓊南王舍命勤王,否則……現在的太極殿,只怕早已淪為了吐蕃蠻夷的酒場! 群臣聞言一陣沉默,李世民一開口就宣揚李浩的功績,看來今李浩的封賞不會低,大家已經紛紛在猜測,李浩這次到底會升到什么官位,又會領什么職位。 李世民接著道:“對于此次所有勤王與護駕將領,朕已著中書省擬好封賞圣旨,諸卿若有異議,可當庭提出! 他罷朝許廉使了個眼神,許廉將圣旨展開,開始念:“敕曰:衛國公李靖,臨危受命,誓死抵御胡虜,守衛長安,為國捐軀,追封衛國景武公,行國葬禮,陪葬昭陵,其子李德謇特赦免罪,回長安承襲爵位;翼國公秦瓊,雖已年邁,尤擅用兵,抵御蠻夷,勞苦功高,賞黃金千兩,帛千匹,良田五百畝,晉左武衛大將軍職;右驍衛將軍彭海護駕有功,賜黃金千兩,帛千匹,良田三百畝,封云陽縣伯爵位,食邑五百戶,晉左驍衛大將軍職,授勛上輕軍都尉,晉正四品忠武將軍;金吾衛將軍李元忠護駕有功,賜黃金千兩,帛千匹,玉如意兩對,良田五百畝,封武功縣伯爵位,食邑五百戶,晉金吾衛大將軍職,同領羽林衛大將軍職,授勛護軍,晉從三品歸德大將軍;崖州折沖都尉薛仁貴,勤王救駕有功,驍勇異常,特賜金縷玉腰帶,義薄云冠,黃龍吞金甲,蛟龍踏地靴,千里炎龍寶馬一匹,黃金兩千兩,帛兩千匹,良田千畝,封涇陽縣侯爵位,食邑千戶,晉右武衛大將軍職,授勛上護軍,封正三品懷化大將軍,其妻柳氏封三品誥命。” 五個人的封賞而已,竟念了好半,因為賞賜實在太大了,此次大戰,李靖殞命,他以自己的最后的生命,換來了替兒子特赦的機會,他的長子李德謇因為以前跟李承乾關系過密,受李承乾謀反之事牽連,被流放嶺南,現在終于可以回來了。 李元忠這次居然同時領金吾衛大將軍和羽林衛大將軍兩大要職,可以看出來,李世民已經絕對信任李元忠,將皇宮守衛的重任全權交給了李元忠,也難怪,李元忠兩次護駕,不僅證明了他的實力,也證明了他的忠心,如此忠勇之人,李世民自然要委以重任。 其實李元忠的封賞沒有薛仁貴高,薛仁貴這次簡直一飛沖,直接晉爵為侯爵,而且現在是右武衛大將軍,左武衛大將軍是誰呢,秦瓊,左右武衛和左右驍衛可是大唐最精銳的戰力軍,而左右武衛又比左右驍衛要重要一些,右武衛大將軍職可以是軍中排名前三的職位了,所以薛仁貴這次所得的封賞非常高。 不僅如此,李世民還賞了一匹叫做千里炎龍的寶馬給薛仁貴,這匹馬李浩沒聽過,但群臣卻是知道,這絕對是一匹不遜于獅子驄的汗血寶馬,渾身赤紅如火,骨架高大,奔跑入風,乃是上次吐谷渾請罪的時候送給李世民的,李世民年紀大了,很少騎馬,索性這次寶馬增英雄,送給了薛仁貴。 看到許廉合上了圣旨卷軸,眾臣紛紛吃驚,居然沒有念到李浩,他們立刻就想到了,李世民可能要單獨用一張圣旨封賞李浩,這可大事不妙,薛仁貴的封賞都這么高了,李浩肯定更高。 果然不出眾臣所料,許廉又拿出了一份圣旨,揚聲念起來:“敕曰,瓊南郡王李浩,年少英杰,文武全才,赤膽忠心,竭誠報國,加食邑千戶,授勛柱國……” 群臣一聽授勛柱國,頓時紛紛驚呼,柱國呀,那可是直追李靖的勛官啊。 只聽許廉繼續道:“晉正二品輔國大將軍,特進太子太傅,其妻正室李氏,側室圖氏,皆封一品誥命。” 群臣聞言再次驚呼,輔國大將軍啊,太子太傅,這可了不得了,李浩現在的官位,完全就是朝堂大佬級別的,接著,長孫無忌發現不對勁了,為何李浩沒有封職官,沒有職官就無法拜相,這很奇怪,李世民既然如此厚賞李浩,為何不讓他直接拜相。 對于這次李浩勤王成功,長孫無忌和那些反對李浩的大臣們都很苦惱,首先,他們當然是希望李浩能擊退吐蕃大軍,畢竟國家安危和他們的命是栓在一起的,長安一旦淪陷,他們也難逃一死,吐蕃蠻夷可不會在乎他們以前的官位有多大,只會覺得他們項上人頭很不錯,當然啦,李世民的人頭肯定是最贊的。 然而,他們也不想李浩把這一仗打得太漂亮,不然李浩又要立大功了,如此拯救江山的潑大功,即便把李浩以前所有的功勞都加起來,也比不上,之前他們還有個擔憂,就是怕李浩趁機謀反,還好,李浩還算厚道,沒有趁機謀反,不然的話,他們這群反對派們全都死翹翹。 總之,群臣的內心是十分復雜的,他們依舊不喜歡李浩,反對李浩,即便李浩這次拯救了國家,順便救了他們,他們還是不喜歡李浩,別問原因,愛一個人不需要理由,討厭一個人……也一樣,就是討厭他。 長孫無忌滿心疑惑,還很妒忌,太子太傅,輔國大將軍,這可是了不得的官位啊,比他長孫無忌的官位還高,現在李浩無論是官位還是爵位,都比他高,那么自己以后見到李浩,就要向李浩行禮了,想想就覺得郁悶,但他也知道現在不是唱反調的時候,高就高吧,反正都是散官,也就掛個名頭而已,只要李浩的職官還未定下來,先靜觀其變。 反李浩聯盟一直以長孫無忌為首,長孫無忌沒有傳達訊息,其他人自然也選擇了緘默。 封賞的圣旨終于念完了,李世民掃視了一眼群臣,緩緩道:“彭海,李元忠,薛仁貴,秦瓊,李浩,這五人在此次救國大戰中,均立大功,朕所擬封賞,諸卿可有異議?” 群臣鴉雀無聲,沒有一人反對。 李世民滿意點頭,他也猜到沒人敢反對,畢竟李浩這次可是力挽狂瀾,救大唐于危難,還救了他們的命,他們就算臉皮再厚,也不好意思反對。 于是李世民便道:“既然諸卿沒有異議,那么吏部和禮部就依照旨意,進行安排,其他人的封賞,由吏部擬定,呈遞于朕親閱,衛國景武公的葬禮,禮部一定要用心,不可怠慢!” “陛下圣明!”群臣山呼,他們現在除了拍馬屁,還能什么呢,實話,他們拍馬屁都如此毫無新意,也比不上李浩。 接下來,李世民道:“談完封賞,且談國事,吐蕃一路肆虐我大唐疆土,致使我大唐隴右關內兩道一片狼藉,如今國力大衰,諸卿可有良策,讓我大唐重新恢復往日強盛?” 李世民當庭問策,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均都開始苦思起來,畢竟這是他們一個絕佳的表現機會,千萬不能錯過了,李浩立下戰功,也該輪到他們來立功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