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ontent"> 李浩的反應有點激動,狄仁杰被他的反應嚇了一跳,一臉茫然地望著他,問:“王爺聽過下官?” 孫伏伽也十分困惑地走到他身邊問:“李大人莫非聽過狄仁杰?” 李浩很想告訴他們,何止是聽過,簡直是如雷貫耳,未來世界有誰不認識狄仁杰嗎,李浩相信找出十個人,十個人都認識,畢竟《神探狄仁杰》這部電視劇在未來世界可是家喻戶曉,還有那句經典臺詞:“元芳,你怎么看?”更是紅遍絡一時。 面對眾人疑惑的眼光,李浩只能咂吧著嘴道:“略有耳聞,聽狄仁杰年紀輕輕便探案如神,是難得的人才。” “王爺過譽了。”狄仁杰謙虛道,“狄仁杰雖然破過幾起案子,但探案如神四字卻萬萬當不得。” 李浩見狄仁杰年紀輕輕便不驕不傲,頗為沉穩,十分滿意,點頭道:“此次出行,便由狄仁杰帶隊,其他人聽候他調遣。” 所有人聞言都是一驚,論資歷和經驗,在場各位老手都比狄仁杰高,但現在李浩什么話都還沒問呢,就定了狄仁杰這個毛頭子為隊長,這讓他們有點不服氣。 狄仁杰也是一臉懵逼,想要推卻,李浩卻不給他機會,了聲“出發”,轉身就走。 一支六十多人的隊伍出了長安城后便向東北方向快馬疾馳,其中十三人穿著大理寺官服,官道之上行人車輛看到,盡都紛紛避讓,頗有點后世警車開道的場面。 西突厥那邊,噶爾欽陵已經帶隊返回,此次他完美地完成了結盟任務,西突厥已經整合四萬大軍,開往吐谷渾,而阿史那賀魯也答應了噶爾欽陵的求婚請求,將迪力拉爾娜賜婚給噶爾欽陵,不過要等噶爾欽陵將二十萬兩黃金聘禮送來,才能接走迪力拉爾娜。 噶爾欽陵要忙著鎮守吐谷渾,暫時肯定是沒空了。 薛仁貴的大軍一路向吐谷渾進發,行軍一個半月多一點,到達廊州,在廊州附近伐木建造攻城器械,耗時二十多,然后帶著攻城器械經赤嶺開往吐谷渾。 而噶爾欽陵早已在吐谷渾伏俟城西南方的青海湖邊等候十多日了,當斥候來報,大唐兩萬大軍前來,所打旗幟是一個姓薛的將軍時,他很開心,兩萬唐軍,他還不放在眼中,更何況,李浩沒有親自前來。 距離伏俟城還有三十里,薛仁貴下令在青海湖邊停軍扎營,暫且休息,畢竟他們一路行軍而來,人馬疲憊,若不及時休息,很容易被敵人有機可乘。 薛仁貴命人在營中建高臺,然后他一人進了牙帳,從懷中取出李浩交給他的錦囊,打開后,取出里面的一卷硬黃紙,只見上面歪歪斜斜地寫著三行爛字:“心吐蕃,西突厥。先求不敗,再謀取勝。實不可為,長安求援。” 薛仁貴頓時皺眉,將硬黃紙卷起,陷入沉思,這是他第一次擔任主帥帶兵打仗,他的經驗還不是很豐富,他必須仔細推衍各種可能遇到的情況,提前做好準備,同時準備相應的戰略措施。 不久,高臺筑好,薛仁貴登上高臺,拿起李浩給他的望遠鏡四處觀察,發現伏俟城西南方向似有一批人馬出現,駐扎在那里不動,約三萬人,距離這里有六十多里。 薛仁貴頓時皺眉,這三萬人馬目前來歷不明,也不知是不是吐谷渾的大軍,他猜想應該不是吐谷渾的,畢竟吐谷渾國力弱,一聽唐軍到來,應該第一時間躲進城中,而不是駐軍在城外,這明顯是別有意圖。 薛仁貴猜想這三萬大軍很有可能是吐蕃兵馬,若是如此,他預感此仗不好打。 傍晚時分,伏俟城方向奔來一匹快馬,竟是吐谷渾王諾葛缽派來的求和使者,這早在薛仁貴預料之中,這些弱國一向如此,欺負完大唐邊境百姓,等到大唐大軍到來時,他們就裝孫子求和,世上哪有這么好的事情。 薛仁貴直接嚴辭斥責吐谷渾使者,并讓他傳話諾葛缽,責令其獻城投降,然后將使者趕走了。 使者快馬趕回伏俟城,轉達了薛仁貴的原話,諾葛缽眉毛擰成了麻花,雖然他們伏俟城中有四萬守軍,但他對唐軍充滿了畏懼,特別是上次李浩打敗七國之后,吐谷渾溫順的好似一只綿羊,然而大唐還是記仇,這讓他很苦惱。 諾葛缽無奈之下,只能再派使者前往噶爾欽陵的行軍大營,向他求助,之前噶爾欽陵已經見過他,并告知了來意,他們此次來不是為了征討吐谷渾,而是為了保護吐谷渾,其實得好聽,他已經做好了打算,只要將唐軍擊退,他就順便占據吐谷渾,將吐谷渾徹底劃入吐蕃的領土,這塊重要的版圖,還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放心。 噶爾欽陵會見了吐谷渾的使者,讓他傳話給諾葛缽,叫他安心,該怎么迎敵便怎么迎敵。 薛仁貴原以為吐蕃大軍會趁著夜間來襲營,所以夜里加派守衛,然而并沒有等到吐蕃夜襲,薛仁貴有點困惑,又不敢貿然出擊,在此又耗了兩日,靜觀其變。 這一耗,耗出問題來了,西突厥的大軍也到了,而且整整四萬大軍,現在,吐蕃加西突厥是七萬大軍,如果再加上吐谷渾的四萬大軍,那就是十一萬,而薛仁貴只有兩萬大軍,懸殊不是一點點的大。 薛仁貴有點慶幸,還好他沒有貿然出擊,不然若是被吐蕃大軍纏住,西突厥大軍到來后直接抄他后路,只怕兩萬大軍會全軍覆沒。 薛仁貴當即派八百里快騎將戰況送回長安,同時請求援助,畢竟如此大的兵力懸殊,求援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李浩也叮囑過他,一定要穩,穩中求勝。 西突厥此次領軍的是鎮遠大將軍楊龍,西突厥有兩個姓楊的將軍,一個楊虎,一個楊龍,此二人是親兄弟,楊虎數年前在庭州被李浩打敗,殞命牙帳之中,楊龍為此一直仇恨唐軍,這次死乞白賴地求來了帶兵機會,就是要一雪前恥。 他到來后立刻派斥候打探,得知唐軍只有兩萬人,而且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將領掛帥,當即便下令派五千大軍夜襲唐軍大營。 薛仁貴一直嚴防,夜間防守得更是嚴密,所有軍士夜間睡覺都兵器不離身邊,和甲而眠。 當晚,月黑風高,是一個劫營的好機會,五千西突厥大軍悄然出擊,繞過伏俟城,直奔唐軍大營。 忽然,薛仁貴的親衛在牙帳外大聲稟報:“大總管,水盆有急促水紋”。 這是李浩發明的水紋防敵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在營帳之中放上一只大水盆,里面裝水,只要地面發出輕微顫抖,水盆之中就會有波紋,代表著敵人兵馬來襲。 薛仁貴聞言大驚,立刻下令吹哨子叫醒全營士兵,嚴陣以待。 果然,沒過多久,喊殺聲驟起,五千大軍沖殺唐軍大營,來勢洶洶,不過薛仁貴早有準備。 “弩射!”一聲令下,無數弓弦之聲齊響,竟然是大唐的弩箭隊,這可是這個時代的高科技兵種,弩箭,在古代戰爭中就相當于是外掛。 無數箭矢密如雨點,西突厥突襲騎兵隊頓時人仰馬翻,面對唐軍強勁的弩箭,他們尚未靠近百米之內,就已折損了一半人馬,帶頭的將領見勢不妙,趕忙大喝撤退,然而唐軍的騎兵已經涌出大營,一路追殺,直追出近十里遠,五千大軍只剩數百人逃回,留下了一地的尸體。 經此一戰,唐軍士氣大振,原本在此等待的煩躁情緒消失,眾將士對接下來的戰斗都充滿了期待。 噶爾欽陵得知西突厥夜襲唐軍失利的消息后,不屑冷哼,西突厥將領也太輕敵了,唐軍素來兵鋒強盛,并非浪得虛名,哪是那么容易對付的,要是能夠夜襲,他早就行動了,怎么可能一直沒有出手。 楊龍的愚蠢行為讓噶爾欽陵不屑的同時又很生氣,因為此次戰助長了唐軍的士氣,打仗,士氣是非常重要的。 下午時分,噶爾欽陵下令全軍向唐軍所在方向前進,他要試探一下唐軍主帥。 吐蕃大軍沿著青海湖畔行來,一直到唐軍十五里處還未停止,繼續向前,再向前的話,兩軍就要交鋒了,噶爾欽陵不怕,他的兵力本來就多于唐軍,而且后方還有吐谷渾和西突厥的四萬大軍,他怕什么。 薛仁貴得到消息后立刻下令大軍起拔后撤,暫避鋒芒,同時,他派遣一支騎兵隊沿著青海湖向東南方向出發,他打算讓這支騎兵隊繞青海湖一個圈,從后方突擊吐蕃大軍,到時候他主力大軍與其配合,前后夾擊,有希望擊潰這支西突厥大軍。 他的這個想法可以是異想開,因為騎兵隊離開之后,很難跟他取得聯系,也就是處于脫聯狀態,即便夜襲吐蕃大軍,他們主力大軍也很難第一時間配合,若是突襲失利,那這支騎兵隊就毀了。 但薛仁貴不怕,因為他有望遠鏡,即便隔著偌大的青海湖,他也能看到那支騎兵隊的動向,隨時可以配合他們完成前后夾擊。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