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浩就這么拜相了,出人意料的順利,順利到連李世民都感到吃驚,他原以為眾臣會竭力反對呢,沒想到竟沒一人吱聲,所以李世民覺得今太極殿上的氣氛有點奇怪,哪里奇怪,他又不上來。【】 正當李世民心思暗涌之時,李浩忽然出列道:“啟奏陛下,臣有要事請奏,奏疏在此。”他罷雙手高高捧起一疊奏疏,眾臣一看,均都一驚,要是“臥槽”二字在唐朝流行的話,估計滿殿都是“臥槽”之聲,因為李浩手中的奏疏不止一本,摞在一起將近三寸高,估計有四五本。 李世民聞言一愣,看到這么多奏疏,他也有點懵,但他知道,李浩所奏之事,向來沒有事,趕忙道:“呈上來!” 許廉走下鸞臺,將李浩的奏疏呈上,李世民翻開最上面的一本奏疏,看了兩眼后便愣住了,這封奏疏是申請重開策府的奏疏,他緊接著又翻開下面一本,是增設船廠和海港的奏疏,這是為增設海軍做準備呢。 這兩個提議李世民已經跟李浩過了,由李世民自己提出來,這樣遇到的阻力會一點,沒想到李浩居然不聽話,還是遞上了奏疏,這讓李世民有點摸不著頭腦了。 李浩這次遞上的奏疏有五封,李世民繼續往下翻,第三封奏疏的內容是請求立刻將新稅制推廣全國;第四封奏疏是彈劾奏疏,彈劾吏部尚書張亮,第五封奏疏是請功奏疏,為幽州都督孫博望請功,為幽州折沖都尉梁駒請功,為跟隨李浩去幽州查案的大理寺官員請功。 太極殿的鸞臺上是不設龍案的,只有一張龍椅,許廉侍奉在側,手中捧著托盤,奏疏全在托盤中,李世民每看完一本,就往托盤中放一本。 而李世民每看一本奏疏,下方眾臣的心就拎起一寸,李浩一下連奏五事,這明顯又要搞事情了,而且一搞就是五件事,眼下長孫無忌又一直沉默,無人主持大局,他們很被動,能不忐忑嗎。【】 李世民終于看完了五本奏疏,這一下,堆放在托盤中的奏疏順序就反過來了,重開策府的奏疏被壓在最下面,彈劾張亮的奏疏在最上面,而請功奏疏就在李世民手上。 李世民手持請功奏疏,先看了一眼李浩,又看了一眼其他眾臣,緩緩開口道:“好,李浩連奏五事,今日咱們便來議一議這五件事,朕手中這本奏疏,乃是李浩的請功奏疏,為幽州都督孫博望請功,為幽州折沖都尉梁駒請功,為大理寺丞狄仁杰請功,為大理寺丞全大有請功,為大理寺丞韓龍請功,以及為所有參與保衛幽州,在幽州之戰中壯烈犧牲的官兵和百姓請功!” 李世民開始的時候語言平緩,越到后面越激動,幽州之戰是一場熱血之戰,這一戰不僅讓東北關外異族實力大損,更打得他們信心全無,弘揚大唐國威,但凡大唐之民,提起此事無不熱血沸騰,更何況他這一國之君。 李世民完這些,殿內一片安靜,落針可聞,群臣沒想到李浩這第一封奏疏居然是請功奏疏,這大大出乎了他們的意料之外,大戰之后封賞戰功卓絕良臣,這無可厚非,但當殿請功,需要莫大功勞方可,他們沒有參加戰事,不知道李浩所提的這些人功勞如何,所以,他們沒什么發言權。 殿內安靜了許久,李世民復又開口:“詩狂,你且,這些人到底有何功績?” “是!”李浩拱手行禮,然后輕搖羽扇,緩緩道來,“此事當從幽州之戰起,幽州之戰,歷時兩月零八,起初之時,城內只有一萬五千兵馬,而城外有三族聯軍,共計六萬兵馬,后高句麗大莫離支蓋蘇文又統三萬精兵前來,與三族會合,形成四族聯軍,共計九萬兵馬。” 聽到這里,群臣紛紛驚容滿面,九萬兵馬圍城,而守城的只有一萬五千人,這懸殊不是一點點大,他們雖然早就聽幽州之戰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慘烈之戰,但卻一直未聽具體詳情,現在聽李浩一講雙方兵力差距,都叫他們吃驚不已。 只聽李浩繼續道:“第一個月,這一萬五千兵馬已經折損得只剩三千之數,幽州都督孫博望雖然不擅兵事,但他一直在默默地支持臣,是他動百姓,讓青壯百姓主動參與臨時訓練,七日練熟弓箭,上城墻御敵,雖然青壯們戰力有限,但他們的作用是絕對不容忽視的,他們用自己的鮮血與生命,硬生生地將所有胡虜蠻夷擋于幽州城墻之外,不容他們踏入大唐城池半步。幽州之戰的最后一役,乃是蠻夷大軍的殊死一搏,攻城之時,蠻夷大軍有三萬之眾,從上午打到傍晚時分,三萬大軍只剩五千,城墻已經被他們占據,我方大軍只剩一千不到,當時我大唐僅剩的熱血兒郎寧死不屈,紛紛高呼‘長槍永守大唐魂’之口號,幽州折沖都尉梁駒一人斬殺蠻夷數十人,身中十處傷痕尤不自知,依舊血戰,都督孫博望也高呼‘長槍永守大唐魂’之口號,親自帶領數萬百姓沖上城頭,拿起一切能拿的東西做武器,與蠻夷大軍血拼,頃刻之間損失了數千百姓,雖然傷亡慘重,但也震懾了蠻夷大軍,蠻夷大軍不敵,又為我大唐百姓氣勢所懾,最終選擇退兵遁逃。” 李浩用精簡的語言敘述了幽州之戰的經過,殿內再次陷入一片安靜之中,李世民雖然早已看過詳細軍報,卻也忍不住眼圈發紅,好在他定力深厚,沒有落下淚來。 群臣雖然喜歡針對李浩,但在大是大非上,他們不糊涂,這場血戰,他們不能否定,否則他們就是大唐的罪人。 過了片刻,李浩再次開口打破安靜,道:“陛下,此次幽州之戰,絕非臣一人之功,希望陛下能封賞所有參戰之人,以及孫博望、梁駒此等大功之臣。” “嗯。”李世民點頭道,“幽州都督孫博望,折沖都尉梁駒,此二人皆為我大唐忠良賢臣,朕必厚賞,不過,詩狂,大理寺的一眾官員,他們有何功勞?” 李浩道:“陛下,大理寺一眾官員也參戰了,十數人去,只剩三人回來,其中大理寺丞全大有還在混戰中失去一條胳膊,變為殘疾,而且,大理寺丞狄仁杰聰明絕倫,正是他幫助臣識破幽州血案,揭出真兇,揭發范陽盧氏以及魏王李泰勾結謀反之事,此事涉及魏王,當時證據又不足,臣未在之前奏報中明,請陛下恕罪。” “哦……”李世民聞言若有所思點頭道,“既然如此,詩狂認為這些人該如何封賞?” 李浩持扇拱手道:“陛下,幽州都督孫博望精于政事,疏于兵事,實在不適合任幽州都督一職,臣以為,當調其回長安,入六部任職;幽州折沖都尉梁駒驍勇過人,忠君愛國,乃可信勇武之良將,如今居庸關守關大將一職空缺,可委以守關重任;大理寺諸位有功之臣,可著大理寺卿為其晉職,以堪大用,其余在幽州之戰有功之兵將,著有司封賞奏報,犧牲者,厚恤家屬。” 李世民聞言點頭道:“嗯,此番封賞,倒也穩妥,如今吏部有空缺,可調孫博望回長安任吏部侍郎,任梁駒為神威軍中郎將,加封宣威將軍,授勛武騎尉,領精兵五千,戍守居庸關,另外,朕還有一個打算,朕想在幽州建壯烈碑,但凡在幽州之戰中壯烈犧牲者,名字皆刻于碑上,以歌其志,供后世憑吊,諸卿以為如何?” “陛下圣明!”群臣齊齊拜禮,高聲誦念,李浩的請功奏疏就這么輕易地通過了。 沒想到李浩還不滿足,接著道:“陛下,臣還有一個的請求。” “講!”李世民聲音高亢,他此刻也有點興奮,畢竟是封賞為國立功的烈士和將士,他也有點被熱血感染。 李浩道:“陛下,為國而戰,乃每一位大唐熱血男兒最光榮之事,為國立功者,馬革裹尸者,皆有榮耀,然而最可憐的就是那些在戰爭中失去了手腳的戰士,雖然朝廷給予撫恤,但他們余生卻痛苦不堪,甚至因為殘疾而淪落到沿街乞討的地步。” 李世民聞言緩緩皺眉,開始沉思起來,李浩的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這個問題已經存在許久了,但卻一直得不到解決,朝廷已經加大對這些人的撫恤了,但沒用,因為一場仗下來,致殘者往往比犧牲者還多,而朝廷對致殘者的撫恤已經比犧牲者高了,在他們看來,這已經很不科學了,怎能再加撫恤,但朝廷的撫恤根本不夠那些致殘者用,有些傷殘士兵喪失了勞動能力,成為家庭的累贅,多一張嘴吃飯,家中比那些犧牲者還難熬。 李世民蹙眉片刻,問道:“詩狂你有何妙法,不如出來聽聽。” 李浩道:“陛下,撫恤錢糧,只能解一時之難,撫恤農田,家中若無壯丁,如何栽種,一次性撫恤太多,對朝廷也會造成極大負擔,何不分期撫恤,細水長流?” 李世民聞言雙眼一亮,忙問:“你,如何分期撫恤?” 李浩羽扇輕搖,緩緩道:“這個就需要各地官府多多幫忙了,撫恤公文下達至各地官府,所有致殘退役傷兵前往籍貫所在地官府領取撫恤,可分月領糧、布,數目按家中人口算,不必太多,足夠家中度日即可,同時,朝廷文書下達各州縣,張貼于市,通告所有傷兵,以防出現貪官貪墨撫恤糧款,一旦出現此等現象,傷兵可至原服役處上訴,直達聽!” 此言一出,李世民撫掌贊嘆:“好,此法甚妙!雖然撫恤總數是增多了,但卻細水長流,詩狂,真有你的!”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