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孫無忌聞言扭頭看向李浩,臉色不大好看,李浩這個時候跑出來說這句話,很明顯是要為難自己,他微蹙雙眉,攤手問道:“瓊南王似乎有高論?” “高論談不上。”李浩踏前一步,與長孫無忌并排站列,聲音洪亮道,“盛國蘭年紀雖小,也不通我大唐禮數,但她方才說的那番話,卻極是在理,《尚書·咸有一德》有云,任官惟賢材,左右惟其人,長孫大人和在場諸位都是滿腹經綸的學者,此番道理,難道還要一個小姑娘來教不成!” 李浩這句話將長孫無忌懟得面紅耳赤,然而長孫無忌無言以對,沒辦法,道理不在他那邊,畢竟看歲數和論資歷這種事情,是他們官員間約定俗成的規矩,這個規矩本身就沒什么道理可言,只不過是他們的私心在作怪,當年李浩年輕時,被他們如此打壓,沒有人為李浩撐腰,李浩硬是用滔天的功勞一步一步爬上來了,現在不同了,李浩已經登上了峰頂,俯瞰群臣,他力挺狄仁杰,誰還能用這個完全沒有道理的借口來打壓狄仁杰,就算是長孫無忌,也沒有用,一句話,他們不占理。 李浩一番話懟了長孫無忌,也提醒了李世民,李世民恍然捋須,暗暗自責,方才他差點就同意了長孫無忌的說法,他們這些老一輩的人,都習慣拿年紀和資歷說事,總認為“嘴上無毛,辦事不牢”,李世民雖然不斷告誡自己,要任人唯賢,但有的時候他被長孫無忌這樣信得過的人一鼓動,就把自己的原則暫時給忘了,等想起來的時候,已經晚了。 李世民現在醒轉了,覺得李浩說的話有道理了,但他看到長孫無忌在看自己,這二人畢竟君臣多年,而且感情不錯,長孫無忌一度是他最信任的大臣,引為左膀右臂,有感情的,現在他若支持李浩的說法,未免會讓長孫無忌寒心,即便不寒心,恐怕長孫無忌也會心中不痛快,于是他靈機一動,轉頭看向另一支文臣隊伍的最前排,幽幽道:“魏征,你一向最為公正,現在詩狂和輔機各執一詞,你說說,他們二人的話,誰更在理一些?” 李世民太壞了,竟然把皮球踢給了魏征,不能因為魏征喜歡得罪人就這樣坑人家,這是很不道德的,魏征之所以沒朋友,李世民要負很大的責任。 魏征也很無奈,球踢過來了,不能不接啊,于是踏前一步,拱手道:“回稟陛下,老臣以為,趙國公和瓊南王所言,皆有道理,只是誰的理……更多一些罷了。” 李世民聞言微訝,果然是越老越精,魏征這老家伙說話也會拐彎了,不那么得罪人了,于是他便問:“那么你以為,他們二人誰的理更多一些呢?” 魏征道:“回陛下,瓊南王引經據典論理,如果趙國公未能引用先賢經典,證明任用朝臣當按年紀和輩分,那么則是瓊南王占理更多一些。” 李世民驚訝地望著魏征,他忽然覺得自己有點不認識這老家伙了,為啥,因為現在魏征說話變得好圓滑,他不說自己支持誰,只說誰的話更貼近先賢的道理,言外之意,不是我選的哈,是先賢選的,這還是以前那耿直不阿的魏征嗎。 其實魏征一直以來就很聰明,不然他也不可能活到今天,他只不過是性格比較強硬而已,而且一身浩然正氣,喜歡剛正面,但自從前段日子,魏征在秦瓊和李績的邀請下去了李浩的太白樓,喝了一碗人參枸杞烏雞湯,回去后他發現自己變了,渾身有勁了,精神抖擻了,仿佛年輕了許多,最重要的是,他感覺自己脾氣也不像以前那么急躁了,他在家中細想自己這輩子的經歷,再看看李浩的作為,忽然不勝唏噓,自己兢兢業業一輩子,得罪朝中大臣無數,多次直斥圣顏,搞得自己現在一個朋友都沒有,而自己的作為與李浩比起來,似乎又簡直不值一提,最重要的是,李浩現在才三十出頭。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話真的很有道理,魏征在家閉關靜想了三日,終于悟了:自己是諫臣,進諫言,也不一定非要得罪人,李浩進諫言不就不得罪人嗎,為什么,因為他圓滑,自己不必像他那么圓滑,但也沒必要非要得罪那么多人嘛,只要自己保持一顆不偏不倚的公正之心,大唐第一秤桿,還是他。 李世民驚訝了片刻便緩過神來,拈須點頭道:“嗯,你說得有道理,那么朕就按照先賢的說法,任人唯賢,封狄仁杰為大理寺卿,另加封正六品上昭武校尉,諸卿可有異議?”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明顯很有意見,意見大了去了,但誰也不敢吱聲。 這時,一直沒有作聲的馬周忽然出列道:“陛下,狄仁杰此次破獲南詔使者被毒殺大案,化解兩國誤會,替國之棟梁洗脫冤情,此等功績,無異于開疆拓土,只是封其為大理寺卿,臣以為不夠。” 眾臣聞言頓時氣得不行,恨不得上去掐死馬周,李世民聞言卻是很認真地捋須沉吟起來,大理寺卿是三品,這樣的封賞雖然不小,但狄仁杰這次的功勞確實太大,倘若這個案子查不出的話,李浩很有可能就要蒙冤入獄,大唐將損失一個驚才絕艷的肱骨棟梁,而且南詔還有可能因此對大唐發動戰爭,南疆百姓又要陷入戰火之中,后果是真的不堪設想。 一念至此,李世民點頭道:“嗯,馬清河說得對,若不是狄仁杰破獲此案,李浩蒙冤不說,南疆極有可能會陷入戰火,百姓飽受荼毒,狄仁杰可謂消止干戈于無形,功不可沒,功不可沒啊!” 李浩聞言也不避嫌,直接拱手道:“陛下,既然如此,臣以為狄懷英的爵位,也該提一提了,否則也難對得起他的大理寺卿之職。” 李世民想了想,道:“好,那便晉狄仁杰為咸陽縣伯,加食邑三百戶,賞良田三百畝,黃金千兩,帛千匹……” 狄仁杰沒想到自己的爵位一下子就從最低的咸陽縣男晉到了咸陽縣伯,趕忙上前躬身行禮謝恩:“臣謝主隆恩!” “先別忙謝恩!”李世民一看到狄仁杰便心情大好,仿佛看到了當年的李浩,他笑呵呵道,“既然盛國蘭點名讓你送她回南詔,那你便和李浩辛苦一趟,去一趟南詔吧。” “啊!”李浩聞言驚叫了起來,他萬萬沒想到,自己還是要去南詔,如意算盤完全落空了。 李世民皺眉望向李浩,叱道:“大殿之上,鬼叫什么!” 李浩無奈咂了咂嘴,垂頭喪氣拱手:“陛下恕罪,臣失態了。” 李世民瞪了李浩一眼,又轉頭望向狄仁杰,問道:“懷英,你先去南詔一趟,再回來接任大理寺卿,可有異議?” 狄仁杰看了盛國蘭一眼,盛國蘭朝他甜甜一笑,狄仁杰也淡然一笑,拱手道:“臣沒有異議。” “好。”李世民聞言開心地一拍大腿,道,“那便封李浩為南詔使節,領精兵五千,攜國書出使南詔,向南詔王詳細解釋南詔使者被毒殺之事,化解兩國誤會,狄仁杰為副使。” 狄仁杰和李浩同時行禮:“謝皇上!” 李世民又道:“孫伏伽,這大理寺卿的位置,你再坐上幾個月,等狄仁杰從南詔回來,你再請辭,如何?” “臣遵旨。” 朝會進行到這里,已是尾聲,看看天色,都快接近中午了,由于李浩的到來,影響了大唐的糧食產量和百姓們的生活習慣,現在長安乃至整個關中都改變了飲食習慣,一天三頓,吃飯時間跟未來世界差不多,反正已無大事可議,李世民不想耽誤大家吃飯,便宣布散朝。 眾臣紛紛離開兩儀殿,朝太極宮外走去,出宮之時,群臣很自覺地排成兩條長隊。 以前也排兩隊,但以前是文臣一隊,武官一隊,但現在不同了,而是李浩帶著一隊,長孫無忌帶著一隊,涇渭分明,而這兩支隊伍,也代表了大唐朝堂眼下的兩股洪流,幾乎沒有中立人物,就連一向公正不阿的魏征都選擇站在了李浩這一隊,或許他只是隨便走路,或許,他真的支持李浩,沒人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李浩的隊伍雖然不及長孫無忌的大,但每一個人幾乎都是朝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三大國公,魏征,馬周,新任吏部尚書孫博望,大理寺卿孫伏伽,新任大理寺卿狄仁杰,李道宗,牛進達,蘇定方等一系列的老牌武將,還有中書省以及門下省的一些文官,這些文官都是魏征和馬周的追隨者,馬周和魏征站哪,他們自然就站哪,況且,朝中不乏一些正直的文臣,他們對于李浩還是十分推崇的,畢竟李浩這些年來的為國為民立下大功無數,他們又不是瞎子,盡都看在眼中,平心而論,李浩是個難得的賢臣。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