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4章、這就是石器時代的村莊 在此之前,王秋原本以為文德嗣的那幾間茅草屋,就已經夠原始的了,誰知在村莊里轉悠了一圈之后,他卻目瞪口呆地發現,就連那種比牲口棚還要不如的茅屋,在這個村莊里都已經能算得上超級豪宅--只有很少一部分地位比較高的“貴人”,才能住得上茅草屋! 而且,除了文德嗣的房子之外,其余的茅屋都是很低矮的圓形尖頂結構,仿佛中國鄉下農村常見的草垛子,估計能鉆進去兩三個人就不錯了。在這種圓形茅屋里,除了幾根粗糙的木柱外,墻壁和屋頂都沒有使用硬質材料,全是各種草葉編織而成,屋頂的茅草普遍有些發霉,甚至還長出了蘑菇和草。 就連像這樣簡陋的茅草屋,全村也不過三十幾座。其中不少還是用來裝玉米,而不是住人的。大部分村民所謂的住房,就是在樹林中開出一塊平地,隨后就地取材,把粗樹枝一根根固定在地上,圍成一個大圓圈,再摘下一些棕櫚樹的大葉子,松松垮垮地搭在上面……然后,一座“房子”就算是蓋好了。 這種四面漏風的簡陋窩棚,顯然是很不結實的,一旦遭遇風暴和大雨,不是被刮跑就是坍塌。不過好在這種房子很輕便,哪怕屋頂坍塌下來也砸不死人,而且重建修復起來也很容易。所以,村民們的屋子每一年總是塌了又造,造了又塌,如是往復,樂之不疲。 而更讓王秋感到無語的是,村里還有一部分“懶人”,索性連這種窩棚也不肯搭建,直接就睡在樹洞里……應該他們是尚未脫離石器時代的蒙昧本色嗎? 在村莊所在的半島根部,也就是漁村唯一連接著大陸的地方,村民們修筑了一道簡易的石墻,兩頭都直抵海灘,橫貫整個半島,似乎是為了抵御外敵的侵犯。不過,根據文德嗣的法,在他來到這里之后的20個月里,這個村子從來沒有遭遇過任何敵人的進犯。只有阿茲特克遠征軍的武士,在奉命撤退之前,曾經到這里來過幾次,態度頗為傲慢地強行勒索走了一些糧食、咸魚和布匹,但也僅此而已。 在這道石墻的外面,就是一片廣袤的玉米地,也是這個村子除了海產品之外的主要食物來源。 總的來,這是一個基本能夠自給自足的村莊,由于三面環水,海風清新,熱帶地區最讓人煩惱的蚊子飛蟲,在這里并不多見,從而抑制了疾病的發生,整體環境應該還算比較適宜居住。 而通過四通八達的海洋,讓這個漁港也可以比較方便地跟遠方進行聯系。無論是農業、漁業還是商業,在這里都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 等到夜幕降臨之后,圍坐在熊熊燃燒的篝火旁邊,文德嗣又向馬彤和王秋介紹了一番這個國家的現狀。 目前,這個處于阿瓦哈酋長統治之下的洪休提茲干王國流亡政權,大約還剩下兩萬人口,數千平方公里的控制區。名義上是什么王國,但要是放到后世的現代中國,也就是一個鄉鎮的人口規模而已。光是王秋同學就讀的那所大學的學生數量,都比這個國家的總人口要多一些呢! --當聽到文德嗣的這番介紹之后,王秋立即就在腦海中給尚未謀面的阿瓦哈酋長,扣上了一個“洪休提茲干鄉長”的頭銜,而文德嗣這個上門女婿,則是被內定的下一任“洪休提茲干鄉長”…… 其中,阿瓦哈酋長帶著將近一萬人,聚居在位于內陸的一個湖旁邊,依靠砍伐森林取得的木材,建設起了一個比較簡陋的中心城邦(放在現代也就是一個普通村子的規模)。 至于剩下的六個村莊,則全都沿著海岸線呈帶狀分布,綿延近五十公里。在城邦與村落之間,彼此以鋪著砂子的路連接,路邊則零星散布著新近開墾的農田,種植著玉米、棉花和其它蔬果。 文德嗣居住的這個村落,規模在六個漁村之中排到第一,僅次于岳父的中心城邦,大約聚集著三千居民。村民基本都是以種植玉米和捕魚為生,偶爾也會組織起來,拿著石矛和石刀進入山林狩獵。同時,依靠出口海鹽和咸魚,他們還可以通過部族里自己組織的商隊,從其它的部族那里換取一些必需品。 由于這個村寨的歷史還不長,僅僅是在兩年多之前燒荒建立起來的。依靠燒荒之時那些草木灰的滋潤,耕地的肥力還算可以,所以,雖然勞動力有些不足,但這兩年的玉米產量基本還足夠維持生計。 大約兩年之前,在這個流亡政權的北方,也就是洪休提茲干王國的舊王都廢墟附近,曾經駐扎著一支1000人的阿茲特克帝國遠征軍,負責為阿茲特克帝國向四周部落勒索貢賦。雖然這支敵軍的人數不多,也不是精銳主力,但依然能夠對這個立足未穩的流亡政權構成嚴重威脅。 但是,隨著阿茲特克帝國第四次攻打特拉斯卡拉人遭遇慘敗,墨西哥谷地內部叛亂四起,這支軍隊已經被蒙特蘇馬二世皇帝抽調回京畿平亂,洪休提茲干王國境內從此沒有了任何敵人存在。 目前,洪休提茲干王國內部最大的問題,在于人口性別比例的嚴重失調。 再得確切一些,就是男女比例極度失調,男人太少而女人太多。 --前面已經過,此時的洪休提茲干王國,總共有七個村鎮,兩萬人口。但其中女性占了一萬七千,男性卻只有三千人。而且,就算是在這三千男丁之中,其中的一大半也都是男孩或老人,真正的青壯年男性,只有一千左右。無論是耕地和捕魚的壯勞力,還是能夠上陣打仗的戰士,都嚴重地不足。 所以,在目前的情況下,一個年輕男人就算娶十個老婆,也是很常見的事。 雖然阿瓦哈酋長這兩年一直在努力地收攏那些在戰火中失散的族人,但無奈洪休提茲干人的總數原本就不多--早在遭到阿茲特克帝國入侵之前,洪休提茲干王國就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偏僻國度。 在溫帶地區,早期的人類文明,一般都出現在大河下游的沿海地區沖積平原上,因為在那里最適合發展農業生產,例如中國文明、埃及文明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但是在熱帶地區,相對于氣候涼爽的高原山區而言,終年濕熱多雨、土地貧瘠酸化的沿海平原,卻并不是非常適合人類聚居的地方。 因此,在中美洲和南美洲,阿茲特克帝國和印加帝國的版圖,基本都是位于高原和山區之間,卻對潮濕悶熱的熱帶雨林不屑一顧--阿茲特克帝國從來沒有想過要征服巴拿馬,而印加帝國也是執著地沿著安第斯山脈不斷向北擴張,硬是把版圖拉成了細細的長條狀,卻始終沒有征服東邊那片廣袤的亞馬遜叢林。 總之,在古代的熱帶地區,高原和山地才是人煙稠密之處,而沿海平原反倒是荒涼偏僻之地。 例如,位于墨西哥高原南部谷地,海拔位置在2000米以上的阿茲特克帝國,即使算上那些不怎么可靠的附庸部落,在鼎盛時期也只有10到15萬平方公里的版圖,差不多相當于三分之一個日本而已,跟現代韓國的面積相似。而真正能夠做到有效統治的核心版圖,則只有墨西哥谷地最肥沃的幾萬平方公里土地。 但這樣一個不算太大的“帝國”,卻在石器時代就擁有1500萬的人口!跟秦始皇年代的中國差不多! 而位于太平洋沿海的洪休提茲干王國,雖然不如阿茲特克帝國的版圖遼闊,但也有3萬到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相當于半個浙江省。可惜,由于這個國家的地勢低洼,位于熱帶雨林之間的土地十分貧瘠,全國總人口從來沒有達到過100萬……也難怪打不過人煙稠密、兵多將廣的阿茲特克帝國了。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人少也有人少的好處。 由于洪休提茲干王國地廣人稀。所以,目前四周那些潛在的敵人,在空間上全都距離這個流亡政權十分遙遠--位于后世墨西哥城的阿茲特克帝國首都,距離此地足有300公里;游蕩在西北方沙漠中的游牧部族奇奇梅克人,一般都在500公里以外活動。而在南方的海邊,距離洪休提茲干王國最近的一個大型瑪雅城邦,特萬特佩克城,也在五的路程之外。 雖然,在特萬特佩克城和洪休提茲干王國之間,常有貿易往來--劃著大型獨木舟的瑪雅商人,基本上每個月都會在海面出現--但是,以這個時代的技術條件,想要發動一次跨海遠征,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更何況,如今的特萬特佩克城,也已經被阿茲特克帝國征服,淪為了阿茲特克人的附庸城邦。在沒有得到蒙特蘇馬皇帝的準許之前,這個城市里的瑪雅人除非反叛,否則根本沒有擅自發動對外戰爭的權力。 所以,在阿茲特克帝國的遠征軍撤走,蒙特蘇馬皇帝答應議和之后,這個國家就暫時沒有了外患。 而在這個殘破的王國內部,目前掌握著兩萬人口的阿瓦哈酋長,也是最為強大的一股勢力。其余那些被打散的部落,一般最多不過兩三千人的規模,在政治上頂多也就是想要繼續保持獨立,不肯聽阿瓦哈酋長的調遣,卻根本沒有力量也沒有野心犯上作亂,將阿瓦哈酋長這個名正言順的王室后裔取而代之。 但是,為了避免刺激阿茲特克人,同時也是鑒于國內還有眾多勢力尚未收服,所以阿瓦哈也一直不敢正式繼承王位,只是以“大酋長”或者“大將軍”的名義號令部眾而已。 總體上看,除非阿茲特克帝**隊去而復返,否則這個王國暫時還沒有生存危機。 而在真實的歷史上,阿茲特克帝國的軍隊,確實是再也沒有踏上過這片土地。 --因為,下一批來到這里的征服者,是終結了中美洲原生文明的西班牙人!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